杨老振在任县、隆尧一带农村教拳多年,因他吸大烟(鸦片),约于民初去世。杨老振所传拳式与其堂弟杨澄甫所传大体相同,1974年我在南和县张路村 庙会上见一郭姓拳师还表演过杨老振所传拳式。因杨老振去世较早,又卒于异 乡,且无后人,19915月初我去永年县广府镇采访,当地教杨式太极拳的拳 师已不知杨老振为何许人也。第二位应邀到顺德府(今邢台市)教太极拳的是广府郝为真先生(名和, 1849—1920),他师承李亦畲,是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再传弟子。因武、 李两家以科举为业,后人多不习拳,故武式太极拳由郝为真传出,当时称“郝 架”(新中国成立后才称武式太极拳),“学举艺者,无士农、无远近,咸师事 焉,以故桃李满门……”(《郝为真先生行略》)当时顺德府商业十分发达,是 皮毛、山货、药材的集中地。据资料记载,在光绪十年1884)前后,每年仅 皮毛贸易就达一千二百多万两白银。1903年京汉铁路通车后,邢台地区的商业 就更为兴旺。有一家天吉货栈,为富商申老辅所开,他仰慕郝为真的拳艺和为 人,适郝先生的次子文桂(即郝月如)在天吉栈当账房先生,申老辅乘机礼聘 郝为真先生到邢台教他的子侄申文魁等人太极拳。后来邢台南关万顺皮店东家吴某也聘郝先生住邢教拳,于是邢台就成为郝为真先生教授太极拳的主要地区。武式太极拳遂盛行于此地,迄今不衰,培育出许多颇有影响的武式太极拳名家, 如李圣端、王彭年、李香远、郝中天、王其和、刘东汉以及毛根元、郭三刚等人都成为普及和发展武式太极拳的骨干。郝门弟子李斌,字圣端(1888—1948),回族,邢台市人。他精心研习太极吴丈游

武术文存

拳数十年,技艺高超,独步一时。1928年他与拳友王彭年、郝中天、郑月南、 路彩臣、陈兰亭等组建邢台国术研究社,广收学员,普及武术。他选择回族优 秀子弟亲授太极拳。由于他教学有方,学有成就的弟子有马荣、王陛卿、王万 庆、陈固安、陈恩禄、王德贵、王德春、王典五、张德禄、杨自修等。笔者有 幸也得以忝列李老师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郝门弟子李香远,名宝玉,又名景清,邢台城西会宁村人。初随任县刘老 瀛习三皇炮捶,后跟杨老振习太极拳。郝为真先生到邢台教拳后,他又拜郝先 生为师改习武式太极拳,卒成一代名家。1929年他曾应聘南下,在江苏苏州、 南京等地教拳。弟子有张士一、吴兆基、顾孟明、王赞侯等。1930年北上,又 在山西太原等地教拳多年。他的弟子董英杰(后拜杨澄甫为师)还把太极拳传 播到东南亚等地。刘老瀛之子刘东汉(? —1950自幼随父习三皇炮捶,后随杨兆林、杨澄 甫昆仲习杨式太极拳,又拜郝为真为师习武式太极拳,久在山西太原、绛州等 地教拳,所传拳式兼收杨、武两派之长,自成一家,别有风范。弟子有曹珂、 赵寿其子及刘殿魁等。刘瀛洲的弟子王其和1889-1930),任县环水村人。初随刘瀛洲习三皇炮 捶,后随杨兆林、杨澄甫习杨式太极拳,又从郝为真习武式太极拳。他综合二 家之长,自成一体,传子王景芳19141982),弟子刘仁海1903—1982)、 吴振奎(? -1992,任县东留庄人)、李英才(巨鹿县夏阳城人)、史瑞云等。 王其和式的武式太极拳主要流传于任县、平乡、巨鹿等县。新中国成立后刘云 海的弟子柢凤林在山西省太原市工作,广为传播太极拳,王其和一派武式太极 拳遂传入晋省。由于诸家的努力,邢台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习太极拳者主要是武式太极拳, 习其他太极拳者除杨老振一派在农村有少数传人外,仅有郑宝庆先生所传杨式 老架。郑宝庆,邢台城西梅华寨人,师承同乡张正学。张正学清末在北京经商, 受一刘姓太监赏识,授以杨禄禅所传太极拳。因拳势与市面上流行之杨式太极 不尽相同,人们习称之为杨式老架。郑宝庆艺成后曾在山西阳泉等地教拳,邢 台地区也有少数传人,著名者为贾耕雨。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在邢台地区有了进一步发展,仍以练武式太极者为 多。教拳者多为我的师兄。其中以陈固安师兄(1913-1993)成就最大。他自 幼随伯父陈发达先生习查拳,13岁后拜表叔李圣端先生为师习武式太极拳,是 李圣端先生早年收的弟子之一。李老师在邢台南关羊市街开一回春酱园,当时永年县练武、杨太极拳的拳友来邢台时大都住在回春酱园内,因此,人们又习 称它为“太极酱院”。永年韩文明(字钦贤)先生和李老师既是同门,又是挚 友,每次到邢台都住在回春酱园内。因陈师兄是回民,和李老师又是亲戚,常住在回春酱园内服侍老师,韩老师来邢台时,也常由他服侍,所以在拳艺上又 多得韩老师的教导。同时,陈师兄还得到郝中天老师的教授,他成年后长期在 河南许昌、深河一带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在清真寺内教书,新中国成 立后寺内不再办校,在许昌等地小学任教),结识了不少回族六合心意拳名家, 如南阳邓县的水七先生(中医,清末心意拳一代宗师买庄图的姨表兄弟,唐万 仪之弟子)和丁兆祥、吕瑞芳等。因此,他又深得回族六合心意拳之真传。晚 年他以武式太极拳以及秘传《一时短打》为基础,兼容别家之长,创编了武式 太极拳新架、武式太极长拳108势)、武式简化太极拳(其中《武式太极拳新 架》一书已于1988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他以太极十三枪为基础,创编了太极三十六棍,弥补了太极拳只有刀、剑、杆而无棍术的不足。1986年河南科技出 版社以《太极棍》为名出版了这套棍法,该书远销海外,很受欢迎。20019 月份马来西亚柔佛州太极健身总会会长严润梅女士来北京,到寒舍看望我时, 播放了由她主持的星马太极名家表演会录像带,内中就有表演这趟太极棍的。 我问严女士表演者是跟谁学习的?严女士说,是“按图索骥”,照陈老师所写之 书练的。由于太极棍的无穷魅力,各地来函向我索要此书者大有人在。为了解 决这一矛盾,我曾建议师侄马崇武、陈树道、高连成等人重新整理出版。《少 林与太极》杂志“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于2001年在该杂志分期发表了,遗憾 的是制图不如原书精美(原图为画家袁光远绘制),《使用歌诀》以及太极棍创 编的依据和来历均未刊出,练习者只能学个棍套子。此外,陈师兄还以太极十三枪为基础,吸收唐家枪(唐万仪在河南所传之 枪法)之精华,创编了太极大枪(师侄高连成告诉我他已整理出,将由《少林 与太极》在2002年第3期发表;以太极粘枪为基础,吸收唐家枪之精华创编了 太极对枪;以太极剑为基础创编了太极对剑,等等。1988年秋,陈师兄和我应邀去广州参加“第二届全国太极名家传人表演研 讨会”,陈师兄的拳术和推手技巧,深受与会名家及广州市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 赏识和赞许,广州《羊城晚报》以及香港《大公报》等报刊都有详细报道。广 州市出版的《武林》杂志还请摄影家为陈师兄拍照做封面。(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太极拳》杂志,因稿件被编辑弄丢,故只发表了一 部分,我未留底稿,只能存此残稿,以做纪念。)

(原载:《中国太极拳》,1996年第3期)

木极拳乡永年厅

河北省永年县对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太极拳的发祥地。从一百多年前的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杨班侯、郝为真,到当代的 郝少如、傅钟文、杨振铎等太极拳名家,都先后出生在这里。在一个县城里百余年内诞生过这么多富有影响的太极名家,全国独一无二,是当之无愧的太极拳乡。那么,当前这里太极拳普及和发展的情况怎样,还有哪些鲜为外地人知的太极高手?这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所关注的。为此,我在19915月走访了 太极拳乡永年古城。永年古城地处河北省的南部,是冀鲁豫三省交会之地,西倚太行,南控黄 河,在明清两代是畿南重镇,设广平府。民国改为永年县,头几年县署西迁临洛关,这里又降为永年县的广府镇。但是它还保持着古城旧貌,四面环水,危 城高耸,城雄水秀,古朴幽雅,别具风韵。在邯郸市的拳友庞大明先生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采访活动。

浏览2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