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严谨,协调整齐。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内练精、气、 神,外练筋、骨、皮。发拳有穿山洞石之情,阳起阴落,朴实无 华,刚劲有力;落步有人地生根之意。多晃膀和连环掌,劈崩裹 践,两臂如鞭,托法灵活,虚实不定。三晃膀起横落顺,阴阳合 璧,出没无阵,变化多端。套路短,路线直来直往且拳打一条线; 空间小,可拳打卧牛之地。故演练此拳法不受场地限制。每个姿势 和动作必须做到:手、限、身、法、步,步、眼、身,法、合。要 求一动全身动,讲究寸劲和力量,技击性强,风格独特。

大洪拳步架根基

无极太极,太极无极,平头正面,头正顶悬,站顶天立地,寂 然不动,肝而随通,意发之中天下大本也。提神能得地德广运,练 气皇天威灵,点精豪气直达,定玄者能知天门是非。踞度步五行合体,风展翅阴阳分明,合肩独风戳天,盘肘太娥 藏袖,提膝全权益善,叠足地板扎天,出没无阵,万象罗列,羲之 祖人,紫竹林风,威威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艮其背不获其 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此乃为神勇,为大武。

二、八极拳的拳法和历史沿革

(一)八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何为“八极”

在了解八极拳的起源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何为“八极”。“八极”二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易经》。书中记载有“易 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意为“太极为 一,两仪为天地、阴阳,四象为春夏秋冬,八卦为天之八极/从 这里可以看出,“八极”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是我们的祖先为 表述宇宙本源及衍化过程而创造的词汇。“八”为阴阳互换,“极” 乃妙化极远。在《庄子•田子方》中也有记载:“夫至人者,上窥 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汉唐以后,“八极”这个词出现得更是频繁。在西汉淮南王刘 安的《淮南子•卷四•塾形训》中有“天地之间,九州八极”。这 里,“八极”是个古地理概念,从文字上解释,“八”为数目字, “极”为顶端之意。“八极,言八方极远之地「从“八极” 一词的 整体含义来解释,“八极”为八方极边远的地方,“八方”即八面。 根据地理概念也称内四极、外四极。内四极系指东、南、西、北, 外四极系指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而在《庄子•列御寇》中,“八极” 一词却代表的是人的八个 优长之处:“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美髯长大壮丽勇敢, 八者皆过人也,因以是穷。”根据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卷十的 疏解,这八个长处就是“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个 字。这八个字的进一步解释便是:“美,姿媚也;髯,髭鬓也;长, 高也;大,粗大也;壮,多力;丽,妍华;勇,猛也;敢,果决 也。”显然,不要说对于一个武者,就是对于一个最普通的男人, 这八个长处也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因为它是阳刚男子的主要标志。

因此,用“八极”作为一种拳派的名称,不仅恰当,而且平添 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意趣,这也透露出八极拳前贤们深厚的人文素 养。正如八极名家马凤图先生所言,给八极拳定名的“必是一位兼 资文武的饱学之士,其取义之深、用词之巧,在中国古代武术诸拳种中仅此一见。”所以说,“八极” 一词被作为一个拳种的名称来使 用,绝非是一种巧合。因此可以认为,“八极” 一词用于拳名不仅 仅是一个粗俗意浅的词语,八极拳也绝不是一种“只有匹夫之勇” 的功夫。可以说,“八极”除了表述地理的概念外,还有被古人引 申出来的其他含义,应该说它是一个多义词。

.何为八极拳

目前,关于八极拳名称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观点:

(1) 1936年由河北省孟村镇人吴会清编著的《河北省孟村镇 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中写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跪膝者南北二极也,摞手者天地转也,腰 步盼前顾后也,八极者,无极归原也”。可见,这种观点是取自 《易经》之“八极”。

(2)台湾地区八极拳名家刘云樵认为:“巴子拳棍”指的就是八 极拳,其理由来源于明代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 书中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杨氏枪法与巴子 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到了清代,“巴子拳棍”改称八极拳。关于 八极拳的形成年代,其认为:“推其时间,当不至晚于明初。”

(3)历史学家马明达认为,戚继光《拳经》中提到的“吕红八 下”才有可能指的是八极拳。因为《拳经》中提到“吕红八下虽 猛,未及绵张短打说明吕红武艺刚猛,主要有八大招式。

还有明代唐顺之的《武编》中提到“吕短打六套”可能是八极 拳的“六肘头”或“六大开”。理由是史料记载中的吕红武艺的三 个要点,即八下、刚、短打六套都与现今八极拳的八大招、动作刚 猛、六大开相合。

(4)全国体院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教程》中写 道:“拳称八极,乃沿用古代'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绒,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即八方极远之意。八为阴阳变化,极为 巧妙变化趋于极远之意。八极拳在技术训练中讲究头、肩、肘、 手、尾、胯、膝、足八个人体部位,要求将这八个部位精求熟练, 达到'极'点的意思」依此认为,此观点是借用《淮南子》中关 于“九州八极”宇宙无穷极的遐想,来比喻此拳向八方极处发力, 使四夷宾服。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武术研究院编写的《八极拳》,书中简言之“八极言八方极远之地。 八极拳有出手四面八方,可达极远之意”。

(5)由众位八极先贤们于百年前整理编著的《八极遗宗》(八 极老谱)中明确阐述道:“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 脚无所不用其极之意也。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 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搏人。八意、八形、劲发 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拳名之所以由来也。”

(6)《中国文化辞典》记述:八极拳,武术拳种之一,全称开 门八极拳。即有八种开(攻)对方门户(防守架势)的方法,出劲 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相传清康熙年间由河南焦作月山寺传 出,故又名月山八极。

此外.还有“八技拳”“八忌拳”“把计拳”“耙子拳” “把子 拳”等几种名称,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八极拳的起源分说

(1)创始人之说

①始创于元末明初,传于河南月山寺

月山寺地处覃怀境内太行山南麓,于1158年由少林游僧空相 和尚所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 封相国寺齐名。据月山寺碑文记载:金末元初,覃怀之地多战乱,太行山内土匪众多,当时任月山寺第二代主持的是武进士出身的河 北沧州人苍公,为了保护寺院、强健身体,他和空相大师精心研究 中华武术,并根据月山寺周围的地理形势,结合少林寺第四门看山 拳,创编了一套出劲可达四面八方的拳术——开门八极拳,又名岳 山八极。此处岳山为月山之误,应为月山八极。

元末,月山寺武僧助明灭元,立下战功,明朝建立后受到封 赏,在月山脚下修西下院办了一所武义学,接纳穷人子弟,传授 武艺。

②始创于明末清初的丁发祥

据沧州孟村丁氏家族的世代口传和丁发祥的墓碑碑文,以及遍 及全国范围的八极拳重要谱志《八极拳精要》《沧县志》等典籍记 载:丁发祥,字瑞羽,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卒于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初练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后 幸遇并受业于绰号为“遨遢道人”的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八极拳。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俄国两个大力士在京城摆下擂 台,不可一世。当时,京都技击名家纷纷攻擂,均以败北告终。消 息传到宫廷,康熙皇帝遂召集百官举荐能人,丁发祥获荐。那日, 丁发祥飞身上台,看准机会,在二人贴身的刹那,一个暴肘击中洋 人。这一肘足有千钧之力,洋力士当场口吐鲜血,昏倒地上。另一 洋人不服,接着较量,也被丁发祥击翻在地。丁发祥连挫敌手,群 情振奋。喜报传到宫中,康熙皇帝大悦,御笔亲题“文有太极安天 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浏览2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