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 界”的呐喊,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将中国武术贡献给世界,造福 于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李杰同志也曾站在“爱我武术,爱我中 华”的高度来认识武术、宣传武术,但目前还存在宣传不到位和 范围过窄的问题,亟待我们下大气力进行宣传,将这些鼓舞人心 的口号,付诸实践,大力传唱,奏响发展武术主旋律的乐章。小 的方面也存在着统一口径I'可题,如武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统一 化问题。首先是“武术”这一称谓,虽然在国际武术组织中形成 共识,统一用武术(WUSHU ),但尚未达到普及和完全规范化的 程度,姑且不说国际,从在河南举行的“国际少林功夫学术研讨 会”就可知一二。 .
- 武术题材的影视和小说的负面影响。以武术为题材的影 视和小说中所涵盖与展示的武术内容和动作,都从不同的角度介 绍与宣传了武术,应当肯定,但也不能低估其负面影响,一些必 要的艺术夸张与加工是艺术再创造的需要无可厚非,但一些凭空 臆造、玄乎其神的武功,诸如“掌手雷” “登萍渡水” “踏雪无 痕”等势必使青少年想入非非,还有一些早已被武术界批驳的 “仙传神授”问题,不时充斥于影视和小说中,这都会给不明真 相者千万误导。应借鉴些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做法,待其播出 后,随之发表些文章,注明其真伪,以正视听。
- 利用一切有利之机宣传武术,不断深化武术的影响,20世 纪80年代以中国武术队名义出访表演频繁,各省市专业队、少林 武僧团等不同单位和组织也不断出访,在亚洲的一些比赛中也常 有中国武术队表演的身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世人真正了解到 中国武术的魅力,扩大了武术的国际影响,宣传推广了武术。近 年来则有相形见细之感,虽然2001年九运会上为邀请的国际奥委 会委员做了专门表演,2002年在马来西亚又为国际奥委会执委做 了表演,但还远远不够,尚未达到至少使奥委会委员们都全面了 解武术的程度。武术队出访表演也相对较少,今后应利用一切有 利之机,采取积极的措施广泛宣传武术,不断深化武术的影响。
(四) 比赛方面
- 以现有的国际武术比赛为基点,不断扩大亚洲之外的武 术比赛规模和档次,逐渐使武术进入其他洲运会;要不断改革国 际比赛的赛制,可采用分区、分站等形式,通过竞赛达到宣传、 普及和提高武术运动的目的。
- 现行的国际武术锦标赛的竞赛项目是国际竞赛规定套路, 今后当时机可进行国际传统武术的交流和比赛活动,以此提供 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的武林人士参加赛事活动,扩大武术人口。
(五) 援外工作
1..中国派往国外,在“国家队”执教的大部分是由国家指 派,一般为邀请方(国外武术组织机构)提出邀请,保证一定待 遇后,中方再行定夺。这与日本推广柔道、韩国推广跆拳道形成 强烈反差,他们的举措是主动联系、全面推广、无偿地提供人力 与器材,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尽快地在各国开展起这项运动,尽 快普及与发展。实践证明他们的经验是成功的,应当学习与效仿。
2.中国武协与国际武联应联手有序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 班,据不同的规模和档次颁发不同的证书,有组织有目的地派遣 教练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重点是那些未开拓的“处女 地”。此外对境外一些自由式、松散型的武术传播者应进行必要的 宏观调控,发挥各个国家武术组织的作用,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避免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武坛,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
(六) 发挥中国武术研究院的职能
中国武术研究院创建之初是国家体委的直属事业单位,后来 项目中心成立,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 三位一体联属办公。由于国家体委业务职能工作的强化,在人员 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对武术研究院的工作有“抑制”作用。尽管 如此,武术研究院其研究职能不能削弱,反之,应当加强,现在 的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的编制太少,他们在承担了大量 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组织了中心课题立项、论文研讨会、武术 典籍书刊出版等工作。但需要研究的工作是大量的,要有专门人 才,研究武术发展的大政方针,研究武术国际推广计划与措施。 要引领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有识之士,共商武术发展大计, 走科技兴武之路。
(七) 段位制工作
当前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武术段位制的国际推广问 题,再不能只有在中国才能通段位的局面,要不断总结中国武术 段位制推广以来的经验,并借鉴柔道、跆拳道的经验,力争尽快 在世界范围内全面铺开,调动各个国家武术组织的积极性,将武 术段位工作做好、做实、做大。
(八) 学习中国京剧界的成功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方 面,京剧界有很多成功经验。如历时多年的《中国京剧音配像工 程》,探索出一条挖掘整理文化遗产的成功之路,功在千秋。国 家应花费更大的气力对武术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 仅停留在“三年挖整”后,出版了《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国武 术史》等几本著作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重点而有针对性地进 行补漏寻真工作,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准确地整理出武术 的历史与现实,既有翔实的文字,又有可靠的音像,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曾推出《中华武术展现工程》, 制作了一些武术传统套路VCD光盘,但还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是由李瑞环同志牵头主抓)。还要随之 展开系统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这是一项既无愧于前人,又启迪后 人的工作,意义深远,要纳入我们的工作日程。
(九)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
- 全国体育高等院校武术院系肩负着培养武术高级专门人 才的重任,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又提出“专业看市场,市场定专 业”的要求。因此高校武术院系必须紧紧盯住市场的人才需求,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武术的国际推广急需一批懂专 业、精外语的人才,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 用,造就一批能够担当国际武术推广重任的人才。
- 各高等院校武术院系可依据地方特色,以传统武术的某 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优势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使其成为 国家职能部门的特色人才培训基地,有条件时可与国际接轨,逐 步发展成为国际武术人才培养基地。
(十)武术术语的翻译亟待统一与规范,目前尚未出版发行 具有权威性的武术英汉、汉英辞典。导致武术术语的英文注释不 准确,一些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朋友不能、甚至很难看懂武术书 籍,尤其是一些名词术语说明。一些武术用语在国际上还不统 一,就拿“武术” 一词来说,国际武联采用“音译” WUSHU, 但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翻译成MARTIAL ARTS
O还有,在国外, 人们习惯把武术叫做GONGFU,他们认为只有传统的功夫才是真 正的中国武术,WUSHU只是表演,是竞技。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 武术具有形神共养之功效。
- 武术的技击性反映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是国内外习武者 的习武动机之一O
- 习武可修身明德、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这是武术运动 的特殊性决定的。
- 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在于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和 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
- 武术运动形式具有多元化和喜闻乐见的特点。
- 中国武协和国际武联等国际武术组织做了大量宣传和推 广工作。
- 传播武术的同时,要注重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 的交融,真正体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融。
- 推广武术要分层次、保重点,制定出切实可行、分门别 类的推广计划。
-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统一宣传口径,消 除以武术为题材的影视和小说中的负面影响。
- 扩大援外工作范围,解决武术国际发展中的不平衡问 题。
- 充分发挥国家武术研究院的职能,做好武术研究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
- 促进武术段位制的国际化进程。
- 学习京剧界经验,完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留给世人一 个完整的武术全貌。
浏览2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