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具有搏击竞技的因素,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以军事和防 身为主要目的而存在。它是人们追求社会保障、自我保障、宗派 保障、阶级保障和民族保障的主要技能。但武术不仅与中国的 儒、道、佛等传统理论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蕴藏着浓厚 的理想主义色彩,融入了 “天、地、人”三者统合一体的思维方 式。通过习武练功,寻求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达到“人剑合 一” “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尚武崇德”精神贯彻于整个习武过程。“武术”既重武功, 更重武德。“武德”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即正义、公平、 尊严、忠诚、节操。信义,武术界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它能使习 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来调节自己与社会的 关系。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达到“人心和谐” 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武术精神的特有体现。
上述的武术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有着深刻的内 在联系和广泛的相似性,这就奠定了武术入奥的最坚实基础。
三、武术入奥对奥运会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自顾拜旦首倡以来,怀着崇高的理想,已走过 百年风雨历程。在促进世界的友好交流与和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 极而广泛的作用,赢得了世界各国和不同种族之间人民越来越多 的推崇。在五环旗下,人们罢兵息战,消除鄙视和隔阂,通过特 定方式走到一起,公平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已成为人 类不可或缺的和平文化。奥林匹克精神早已超出了运动会、比赛 场。但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其明显缺陷,如过于注重结果,忽视 过程;过于强调竞赛,忽视普及;过于强调灵肉分离,忽视身心 合一。尤其随着日益明显的世界体育职业化、商业化趋势,人们 不择手段去追逐金牌,为了达到目的,弄虚作假,贿赂裁判,使 用暴力,甚至不惜牺牲自身,非法服用兴奋剂,出现了有技术无 理想,得金牌无道德的体育异化现象,出现了人体与精神背离的 畸形发展状态。这一切都有悖于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恰恰具备并能完善上述缺 陷。因为,武术讲究的是对人类身心的兼修,内外合一,讲求 “尚武崇德”的精神。
中华武术有着自身完整的结构功能和理论体系,有着人类共 有的普遍适应性。对奥运中出现注重高水平,重技能,追求肌肉 强化,忽视人的精神与形体的和谐,忽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 况,是一种有益的完善和补充。
中华武术蕴涵着儒家的思想,对当今奥运赛场中出现的兴奋 剂浊流、赛场暴力、弄虚作假等阴影行为是一种净化。
中华武术朴实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和公正、诚实、仁爱、 友爱的观念是对奥林匹克运动中急功近利的排遣和补充。
综上所述,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泛交 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展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已成为世界潮 流。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凝聚力、尽显各种文化的国 际舞台,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因此;理应具有世界性和 普遍性,换句话说,它应该给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展现自己文化 的机会。事实上,也只有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构成人类文化百花 齐放的壮丽图景。承认、尊重全球多样性文化,才能使奥林匹克 运动更加美好。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传 统国粹,有着与奥林匹克的广泛联系,又有着许多奥林匹克缺少 的东西。武术入奥,这是武术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奥林 匹克运动的补充和完善,是时代对奥林匹克的呼唤。奥运要发 展,必须要从东方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东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 优势互补,才能使奥运真正具有世界性,使奥运精神永远辉煌。
参考文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 (14 ): 9
- 奥林匹克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 王岗.从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吻合与差异探讨武 术进入奥运会.体育文史,1998 ( 1 )
- 任海.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23日
- 潘建林、罗明刚、郭毅萍.武术运动如何走向世界.体
育文化导刊,2002 (4 )
1998 (2)
2003 (3)
从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修身作用看
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
武术、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 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太极拳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群 众基础,而且,深受各国人们的欢迎。奥林匹克精神与武术、太 极拳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相通和一致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立。中华文明五千年 辉煌延伸发展有着不断完善的文明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体系。奥 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在身心平衡的人生哲学上是相通和 一致的。奥林匹克精神突出强调美与尊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在奥林匹克的圣火下,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娱乐, 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 面的提高,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最基本的原则是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身心协调 发展、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 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在中国传统思想 体系中,“身心不二”是基本的人生哲学和生命理念,“形神合 一”是身心协调发展的观念。武术、太极拳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 想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武术、太极拳与奥林匹克精神在 培养和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方面是相通的和一致的。
作者:周世勤、孙永田,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100080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就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 动力!
现代国际奥委会的奠基人顾拜旦说过:“体育是天神的欢 娱、生命的动力!”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就是天神的欢娱,生命 的动力!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优秀的健 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太极拳以意念引导动作, 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 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 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 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 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 的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 质,健康长寿。
国际武术联合会提出每年五月是世界“太极拳月”。如果人 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 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身心的调剂、心理、生理 都很有好处。练太极拳用意念来引导动作,引导身体各部位的 放松、大脑的入静,调节肢体的虚、实,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 心神体操。太极拳是一种情趣,使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思想 完全沉浸其中,消除大脑的紧张和紊乱,对脑电波的有序化有 很好的调节作用。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有氧运动,动作中正安 舒,同时对心理、精神、自控能力有独特的作用。练太极拳时 许多人能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和干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摆 脱了焦虑和烦恼,身心都进入太极拳的宁静状态。在现代紧张 的生活中,习练柔和、缓慢、轻灵的太极拳,以意念导引形体 运动,导引气血运转,可以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修 炼,培养沉着、耐久、坚毅、机智的品质。天安门广场万人太 极拳表演向世人展示“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太极拳 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青 少年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中年人练太极拳可以 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活动筋骨、延 年益寿、安度晚年。在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 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迎着晨曦、沐浴着晚霞,带领年轻人在练太 极拳,人人怡然自得,情景交融,好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 然和谐的美好的景象。这真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可 以说,太极拳运动的年龄适应段要比奥运会的多数比赛项目更 长。武术、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意境以及对人体特殊的健身 作用将充实、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浏览2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