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上述八法是文趟子拳的理论核心,也是文趟子拳拳法技击的 具体原则。学习文趟子拳,首先必须深刻领悟这技击八法,并在练习与 实战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拳法的每一个具体要求。八母①手法为拳之母。文趟子拳中手法动作有三十多种,其中推、提、绵、 转、贴、穿、缠、展八种基本手法被称为“八母”,再加上捋、代、拧、托、按、 摆、漏、搂、洗、绷、挂十二变手法以及十几种拳的打法,构成了文趟子拳 刚柔并济、缠绵刚劲的手法特征。在其后对八母的介绍中,如分左右,均 以右手为例。大八字手型,又称开掌,是手法中的主要手型。形状是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拇指外撑,将虎口绷圆,形成八字形。这种手型 的基本要求是:五指挺而不僵,弯而不懈,腕部沉实灵活。推手:大八字手型,手掌上挑,坐腕,手心朝前,由后向前作直线或 弧形运动,力量集中在掌外侧和掌根。应用中可直前推、前上推、前下 推、反臂推,或借助于身法、步法的变化做弧形推。提手:大八字手型,手心朝上,五指稍屈,从肋部发出向前向上托 提,肘弯曲;小臂近于垂直地面,提起高度一般平肩高。用力集中于整个 臂部,腕部要紧,五指含力。绵手:大八字手型。先将右手手心朝下前伸,随即掌外侧斜向右 上扬起,然后腕部右屈,五指略向手心收拢,随后借曲肘和肩部后拉的力 量将手向右后拉动。其劲如拉胶皮,拉到近身处,再施用抖发力用全身 力量作用于掌和腕部,多用另一手助力。转手:大八字手型。先将手心朝前平挥出,随后以肘为轴,将手在 胸前向下向右再向上作圆弧形运动,止于肩高,置于前右方。同时左手 手心朝下在胸前下压,虎口朝右前方。两手一抬一落形成了如同轮转的 动作。贴手:大八字手型。先屈肘,小臂收于右胸前,手掌立起,手心朝左,肘微贴肋部,然后运足气力经肩人臂达掌,小臂用力外撑推出,边推 边转腕,使手心由朝左转到朝前,发力点先在小臂后在手掌。因小臂多 贴对手的臂部运用此法,故名贴手。穿手:一般掌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内 扣。发此手法时,指端朝前,指节强直,力达指尖,经胸前快速向前穿出。 运用时有平穿手(手心朝下)、直穿手(手心朝左或右)、转穿手(小臂用力 转一小角度后再穿出)等。缠手:大八字手型。臂微伸直,立掌、向右转腕,使手掌向右转动, 同时屈肘后缩小臂。动作不停,手掌继续由右向下转,同时伸臂前探,力 点在掌根。整个手法动作中手掌转动了 180度,同时伴有弧形的收发动 作。要点是腕部灵活有力,曲中求直,力量顺达。应用中有大缠手(手掌 转动的同时,小臂也以肘为轴同时作圆弧运动)、小缠手(只手腕转 动)等。展手:又称展翅。肘弯曲微贴肋,小臂置于胸前,手成大八字型平 伸,手心朝下,将力量运到手掌。然后用肩部的力量抬上臂,小臂同时外 旋(由里向下再向外),并将手掌挑起。动作不停,用全身的力量将手掌 翻转推出,手掌与小臂成近90度角。整个臂部含力稍屈,力点在掌外侧 和掌根部。要点是手掌翻转推出时用抖弹力。手法的运用在于灵活、变化,不拘泥于定式、定法,在练习与合战中 应手随势变,身随手转,如果结合各种腿法施展手法,更是变化万千。八根据胡星五弟子宋耀来等的口述,胡奉三不仅精通戳脚,而且精通枪 法,其将所习的“姜家枪”腿法融会于戳脚文趟子拳,最终形成了腿法八 根。文趟子拳以丁、踹、拐、点、蹶、错、蹬、碾八腿为基本腿法,称为“八 根”,此“八根”反映了文趟子拳腿法低、快、猛、冲、活的风格特点。丁腿:近身前腿法。进攻腿脚后跟微后提,经与地面接触后向 前踢出,力点在脚前部,攻击部位为对方小腿或脚踝。运用时主要有连 环丁腿、勾丁腿、过步丁腿、串步丁腿等,同时与各种手法相配合。踹腿:前腿法。进攻腿提膝后向前踹出,力点在脚底,攻击部位 为对方膝下。运用时的变化有连环踹、悠步踹、过步踹、颠步踹等。拐腿:侧踢法,亦为文趟子拳看家腿法。它强调攻击的灵活性,步 法可根据应对情况不同而改变,因此有低拐腿、高拐腿或连环拐腿的使 用技巧。动作为后脚向前垫步后,前脚即迅速侧向踢出,力点在脚外侧 时,攻击部位主要为踝部或踝上部;力点在脚底时,则攻击部位为膝部或 以上部位。点腿:用巧力攻击的一种腿法。攻击腿绷紧脚尖屈膝上提后向前 点出,力点在脚尖,以巧劲攻击对方要害及身体穴位。其变化有连环点 腿和转环点腿。蹶腿:后踢腿法。一脚向另一脚前(或后)内侧跺落后,另一脚勾 脚向后上撩踢,力点集中于脚跟与脚外侧。因仿马后踢情形,所以又被称为蹶子脚。主要有低蹶腿(低于膝部)、高蹶腿(高于膝部),以及鸳鸯 腿之分。错腿:侧身低腿法。虚虚实实变化多端,不管是抬左起右,或是抬 右起左,一脚跺则另一脚甩,形成向侧下的合力,力点聚在脚的外侧,应 用时的变化为连环错腿和回环错腿。蹬腿:侧身腿法之一。两脚跳起后于空中交换重心位置,一脚下 落成弓形,另一脚下落侧蹬,力点集中在脚底外侧,攻击对方膝下部位或 脚面。碾腿:身后低腿法,别称碾脚。一脚微提起,另一脚向身后碾转,随 后提起脚将力点集中于脚跟后部向下跺踩。该腿法在运用时,不仅有跳步 碾腿法、自转腿碾腿的变化,同时还可用小腿撞击挤压。上文仅为文趟子拳“八根”的基本用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可随步法、 手法的变化产生种种变化。腿法的连环使用是文趟子拳腿法的基本 方法。合战秘诀三十二文趟子拳将实战中的战术归纳为“合战秘诀三十二起落旋转,阴 阳转环,顺逆扭还,接挫倒卧,推挤排移,静柔摇晃,寻手拧扭,合开闪摆。 如果根据敌我双方对阵时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上述“合战秘诀三十二” 可分为:指导正面对敌情况下的起落旋转,阴阳转环;攻守进退过程中的 顺逆扭还;贴身近战中的接挫倒卧,推挤排移;双方对峙过程中的静柔摇 晃;指导防守战术的寻手拧扭,合开闪摆五部分。起落旋转,阴阳转环与对手正对或侧对时,手法使用起落旋转,如起手防高来,落手防低 来,旋转则克制直来的攻击;腿法则使用阴阳转环,如攻击用阳腿,攻其 不备用阴腿,连续进攻用转环腿。起手:文趟子拳把上迎以防为主的手法称为起手。如提手用于防守 高侧向来手,挑手用于防守直上来手,另还有脱手、贴手。落手:即是下迎手法的统称。当对方攻手向胸下时,用落手,如按手 (防守直下来手)、过手(抵挡侧下来手),也可用砸手或搂手。旋转手:这一手法比较灵活,兼具防攻,即臂或肘或腕做旋转施力。 如缠手可破解速度快的直来手;转手破解速度慢的直来手,而绵手可化 解侧直来手,此外还有漏手与挂手等手法。起落旋转三种手法以破解对方的攻击为目的,以破为先。以静制 动,避实击虚是文趟子拳的总战略,就势破势,见招拆招,破解了对手的 招式,进攻也就水到渠成。阳腿:直接用于攻击的腿法统称阳腿,其攻击的目的明显又明确。 阳腿腿法主要有点腿、箭弹腿、拦腿和截腿等。阴腿:用以制对方于被动的腿法统称为阴腿。文趟子拳中的丁腿、 拐腿等基本八腿均属于此类。转腿:腿发出后不落地随即变换成另一种腿法统称为转腿。当用腿 攻防时或近身连续用腿时使用转腿。转腿是多变的腿法,实用中主要有 拦截腿和阴阳转侧身踹等变化。环腿:一腿踢出后落地再踢另一腿的腿法称环腿。环腿一般属于组 合腿法,击法连续、迅猛,攻击可远可近,能高能低。如点腿接丁腿可做 高低结合的进攻组合腿法;鸳鸯腿可进行连续的低盘攻击;点腿接转身 扁踹则属于连续高盘攻击组合腿法。顺逆扭还顺逆扭还主要是指根据技击过程中发生的进退、虚实等实际情况而 采用的应对战术,包括顺法、逆法和拧还法等。顺法:敌取退势,我则顺势而进,借势使式,此为顺法。顺法之一为直接跟进,即当敌取退势,我则根据有利的形势直接跟 进。直接跟进要求准确、快速。如在敌方后退的瞬间可采用顺步推手箭 弹腿,即先以推手攻其胸肋部,并迅速采用箭弹腿攻其下腹部。类似这 样的直接跟进战术还有串步丁腿连砸丁腿以及颠步截腿连穿手跺子脚。顺法之二为旋转跟进。如对方以退势掩其攻势时,可用旋转跟进 法,此法要求动作协调、灵活。如在对方退但含佯腿时,可先以点腿探其 腹肋,不管其招架或闪躲,随即换发扁踹腿攻击同一部位,可迫使对方收 敛其攻势。逆法:当敌进我退、敌攻我守时,则用逆法,在守势中反攻。因逆法 有后发制人的效果,是文趟子拳重要的战术之一。逆法之一:直中用斜。当对方以直拳攻击头或胸时,闪身躲开并以 砸拳攻击对方腕部或肘部,旋即另一手以反背拳攻击其面部。逆法之二:避实击虚。即以身法的闪摆配合步法先避开对方的猛烈 攻势。如对方以右直拳攻击,可先向右闪开,旋即用右穿手攻击对方肩 窝或腋下。逆法之三:以退为进。当对方攻势不可阻挡之时,可采用退让之法 先让其劲力发完,然后再反击。扭还法:顺法与逆法结合的战术即为扭还法,根据对方进攻或防守 之实际情况而变。若对方攻手被我拦住,但其继续进攻时,可向后撤步 等其力泄,即用抖力摔击;若对方后退,可垫步向前跟进,同时以推手将 其送出。接挫倒卧,推挤排移在贴身攻防的过程中根据敌我之间主动与被动、攻守进退等具体情 况的变化,以接挫倒卧、推挤排移等法应之。即敌主动进攻,我被动防守 时,用接挫倒卧法;而当我主动攻击,敌被动防守时则运用推挤排移法。接法:接以手法为主,即以接引之法化解攻击。接法虽也有以强硬 克掉对方进攻的方法,但主要还是依靠借力打力化解敌手的攻击。挫法:即使用肘、背、胯、膝等部位的协同作用将对手撞开。以摘身 堵胯动作为例,对方进攻时进身相迎,以左手拦挡其臂,同时右脚入其左 脚后方,以膝克制住对方膝窝,同时右手推其腰,上身左倾的同时以右胯 使用身体之协同力将其撞开。倒法:为防守反击战术。即身体后移时的一种近身进攻战术,就地 生风式就是这种战术的运用。卧法:为避上击下之法。以卧步搂腿为例,对方攻击我上盘时先避 开,同时俯身卧步一手抱其前腿膝弯,一手扣其前腿脚踝,拉抬对方前 腿,或以肩膀亦或以头撞之。推挤排移四法主要用在主动进攻之时。推法:推是将全身的力量作用于一点,使对方身体丧失重心跌倒或 者某部位受伤,常用于手法。挤法:为贴身近战法。以身体的关节部位克制对方然后进攻的方 法。以双撞为例,当我快速近身拆开对方防手,将前脚置于对方脚后,并 以膝部克制住其膝部,同时一手抓住对方腰部,一手顶住其臀部,全身用 力,手膝齐撞。排法:排法是用腿或手快速连击对方的战术。如三腿相连的动作, 即以点腿进行高踢,再以后扫腿进行转踢,然后再以砸丁腿低踢,这种连 续攻击使对方疲于应对而陷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移法:移主要是指步法,即以步法的灵活移动,闪至侧向或后向打击 对方,手法和腿法仍是常法。如横步开张式,当我接近对方时,突然用旋 步法闪离正面,而从侧面用推手法击对方肋部。移法在进攻中采用了直 中用斜的战术。静柔摇晃若处于敌我对峙时,须遵循静柔摇晃四法。静法:静即指外示安逸,内宜鼓荡之义。身体虽不动,但精神高度集 中,观察对手的动态,全身紧张协调,状若拉满的弓,随时准备相机而动。柔法:柔即处雌守柔,用以掩饰进攻之意。柔法要做到外示人以柔 弱之态,仿若无缚鸡之力,但内则气要鼓荡,随时寻找机会发动进攻。摇法:此法以进攻为主,状如“不倒翁”,对方进攻时我即闪躲化解, 让其不明我意欲取向,随后迅即找准机会进攻对方。晃法:此法为虚式的战术方法。即靠发声或假动作将对手迷惑后, 再采取进攻。寻手拧扭,合开闪摆寻手拧扭、合开闪摆属防守之法。寻手法:即两臂微屈,两手放松置于腹前,步法可根据应对情况进行 变化,但手法基本式不变,当对方攻上时我则上起手,攻下时我则使用落 手,缠绕旋转亦随变化而动。拧扭法:指身法的变化。即运用身体的灵活变化来化解或闪躲对方 之攻击。合法:即向内拦挡以防守对方的进攻方法。开法:即向外拦挡以防守对方的进攻方法。闪法:主要用来闪避对手手脚并用的快速攻击。即全身移动,变化 身形。摆法:身动步不动,用身法的变换避让对方的攻式。摆法主要用于 对手近身时只用拳掌不用腿的攻击。综上所述,每一拳种的技击实战之术均被视为本拳种或拳法的秘技 与秘诀,珍而秘之,绝不肯轻易示人,因此,文趟子拳将战术称为“合战秘 诀三十二”,是文趟子拳所特有的基于对敌实战中的临机迎战之术。文 趟子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式的演练与运用都必须在战术地指导下进行, 学习这些战术,对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文趟子拳的拳法特征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浏览3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