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腿之杰”之称的戳脚,因其以腿法、脚功见长,以腿法而久负盛 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拳种之一。戳脚主要流传于我国河北省、西 北以及关东诸省,而且各地域戳脚的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东北戳脚 的传统套路分两大流派:武趟子和文趟子。”①武趟子即戳脚,是戳脚拳的 本源,文趟子拳即翻子拳,是武趟子的 发展变化。武趟子又名“九转连环鸳 鸯脚”,简称“九枝子”。武趟子的特点 是:“架势舒展大方,动作雄健武美,刚 健矫捷;手法严谨细腻,脚法灵活多 变,手脚配伍合理;步法、腿法合一,利 于放长击远;劲力刚脆、勇猛,刚柔相 济,动静相间,以刚为主。“文趟子又叫 “八根”,其套路变化是由八个基本势 子演变而成。文趟子的特点是:“架势 小巧紧凑,动作明快、招式严密,灵活 多变;式式环连,无停无歇;出手、发腿 迅疾。”②河北、北京等地所流行的戳脚,则无武趟子、文趟子之分,所称之戳脚,即指武趟子。关东戳脚师承源流戳脚全称为“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戳脚”。“九番”是指文、 武趟子各有九路;“御步”是戳脚的典型脚法;“勾挂连环”意指各招各 式,或攻或防,环环相扣,连接不断。戳脚多取虚步站立,动则手脚齐 发,发力脚多悬起,故有“悬空”之称,而出击时,左右互换,成双配偶而 别名“鸳鸯脚工①据《武术拳种与拳家》中的记载,戳脚起源于宋朝,“传说最初是由邓 良根据十八基本腿法按珠算九归演出了九趟戳脚,又按三盘九点构成一 百零八连环腿,后传于周桐,周传于岳飞……”②但此说至今没有发现确 切的史料记载,多半是后人假托岳武穆之名而为。近代关东戳脚拳主要传人清朝时期,戳脚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诸省,其中以河北省最为兴盛。 从目前所得的文献观之,戳脚主要是在20世纪初,由河北传入关东。首 先,根据《中国武术大全》《武术拳种与拳家》以及《中国武术史略》等的记 载,对关东戳脚源流的描述基本一致,均认为关东的戳脚来源于河北省 饶阳县,这也与《戳脚——文趟子拳》所记载的“文趟子拳歌”中“饶阳得腿段兄弟,参悟内外真灼见”以及于伯谦所编《戳脚歌》“段氏短踢称绝 技,三十二式是真传”中的记载相一致,而从著书的时间来看,又以《戳 脚——文趟子拳》为最早,所以《中国武术大全》等书对关东戳脚的源流 记载很可能与胡星五所讲述的《戳脚 一文趟子拳》来源一致。要了解关东戳脚的源流,就必须提及戳脚拳重要的传人冯克善 (1796—1875年),“河北省宁晋县人(一说山西、山东或南方人”'①,他武 艺高强,善用盘枪、奇枪及套刀,尤其擅长戳脚、翻子两种拳术。咸丰三 年(1853年),太平天国派兵北伐,进攻北京,冯克善投奔太平军李开芳 部,随太平军北伐,进攻北京。后来,随着太平军北伐失败,冯克善与所 部失散,就隐居于河北省饶阳、固安、永清等地,化名赵灿益(弟子门人尊 称为赵老灿),在当地以授拳、行镖为业,戳脚拳法开始流传起来。“在 《戳脚门十三脚歌诀》中最后几句道:'十三脚恩师传,漂泊江湖四十年。 玉容师音难寻觅,祖祖辈辈念老灿。'”②据康戈武所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以及《武术拳种与拳家》的记载, 赵灿益在授艺的过程中,将戳脚与翻子拳分别传授,一支以段永绪、段永 清兄弟为代表,传之以戳脚;另一支以王占鳌为代表,传以翻子拳。由此,戳脚在关东的传入途径主要分为两支:其一是以段氏兄弟为 代表的戳脚支系,后由自奉天入山海关至河北饶阳的胡奉三习得其艺 后,将其在关东地域传播开来;其二是由王占鳌将翻子拳传弟子徐兆熊 (一说许兆熊——笔者注),徐兆熊来关东传艺时,将翻子拳传给郝鸣九、 杨俊峰,使翻子拳在关东传播开来。其后,在胡奉三、郝鸣九、杨俊峰三位武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戳脚拳 和翻子拳在关东地域名声大震,他们三位也被尊称为“奉天三老二于伯 谦拜郝鸣九为师学习戳脚的同时,也受教于胡奉三、杨俊峰,集三老之大 成,成为继“奉天三老”之后关东戳脚的重要传人和传播者,使戳脚成为 关东地域重要的代表性拳种之一。由于郝鸣久是于伯谦的本师,因此于伯谦所传、练的戳脚是以武趟子拳为主体框架。戳脚在关东地域惯称“戳脚翻子”,事实上是指戳脚与翻子两个拳 种,这与赵益灿精通戳脚、翻子两种拳术不无关系。戳脚、翻子拳本就属 于同源同枝,再加之“奉天三老”以兄弟相称,两拳种门人往来密切,在不 断地切磋、较技、换艺的过程中,两派门人多兼习另一拳种,逐渐融会贯 通,所以后人习惯称“戳脚翻子工时至今日,胡星五弟子与于伯谦弟子 之间仍以兄弟相称。戳脚文趟子拳拳法概述文趟子拳是十分强调手脚并用的拳法。在合战之中,以兵法之中的 奇正变化思想为总则,奇正相辅,以堂正之势,变化奇巧之招,攻其不备。 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 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又常与地趟动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即多 下盘腿法,“九枝”多上盘腿法。戳脚拳谚中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 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八法文趟子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技击实用性的拳种。胡奉三在创拳之时 将自己几十年习武心得进行总结,归纳为开张法、紧凑法、连随法、单靠 法、展翅法、绵长法、拥抱法、旋转法八法,此八法就成为练习和运用戳脚 文趟子拳进行实战技击的具体原则。开张法:开张法是练习和应用戳脚文趟子拳的第一要则。即在练 拳与合战中,全身高度协调,如开张之弓,一触即发,一动百动。要求练 习者手眼身心步五合,神主手脚,身随意走,内外相合,气通力顺,内通周 身,外应万变。紧凑法:严密、紧凑之意。尤其是上身要求更严。所谓“上身紧凑 封门户”就是紧凑法的具体写照。即在行拳过程中要求手法、步法、身 法、腿法等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密、紧实,不留破绽,有的放矢,不妄动, 不虚动,心随意动,感觉和动作相统一。紧凑法必须从初学起就进行要 求和训练。连随法:“连为接,随为借。”在练拳与合战中,技术动作的连接与 使用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合战中还必须因时因势合理运用。只 有日常的练习中不断强化,逐渐悟通,连随法才能在实战中纯熟运用,发 挥其功用。单靠法:单靠法意为贴靠和排挤,充分体现了文趟子拳贴身近战 的技击战术指导思想。在练拳中要加强各种进身贴靠的方法进行训练。 在攻防两端,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顺势接近对方,同时手封其攻势,以 腿法进行攻击。只有靠近对方,才能充分发挥戳脚——文趟子拳低腿法 快速、突然、灵活的技术特点;当对方向我靠近时,须排挤对方的攻势,使 对手发力不充分,以降低对手攻击的威力。展翅法:“展翅一法以大鹏展翅之意喻之。要求施力须圆浑有力, 周身相贯,手出涌泉发力,腿出丹田发力。……大鹏展翅,周身皆动,力 圆而足,力刚而活,粘缠碰撞尽可施用。”②展翅法强调的是身体的张力, 身体各部位无论头、肩、胯、膝,还是肘、臂以至腕、口都可施力。.绵长法:绵长法意指气力的绵长与意志的坚韧。在合战之时,既 不可为求急功而一味求刚猛,亦不应过于求柔求顺,当以刚柔兼蓄为上 善之策;在攻守平衡的原则上,当攻则进,不能攻则守,攻守有度、进退 得法。拥抱法:拥抱法意指顺势而为,“缠手发出蛇盘绕,柔中暗变逆人 愿”。拥抱法强调了拳法中的综合训练,不拘泥于固定的成法,而是顺势 发招,就势使式。拥抱法显示了拳术中技击要求的本质。旋转法:旋转法即灵活、变通之意。在双方对战之时,拳法的运用 要灵活,要根据对手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扬长避短,避实击虚,虚实结合。 此外,旋转一法在拳套里也很明显,步法有旋步、借步、闪步等,腿法有自 转脚、后扫腿等,手法有横拦、合手等都体现了旋转法的要求。
浏览2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