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 术套路进入奥运殿堂,势必将挤出其他项目,因此将会有较大的 难度。

综上所述,有人说“武术进奥”比“北京申奥”更难,这句 话是很有道理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让中华武术造福人类,是 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 如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武术项目能与奥林匹克 运动其他项目同台竞技,将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无疑 将会使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利于弘扬奥林 匹克精神。

(三) 中华武术的实质和未来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相适应, 这是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必然所在。

(四)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只有具备世界性、国际性、观赏性 和可操作性,才有可能迈进奥运会的大门。因此,只有增加武术 套路的难度,才能提高它的可比性和观赏性。要用规则来引导技 术的发展,要用规则引导运动员练习高难动作,武术套路坚持的 发展方向是高、难、美、新,这是符合奥运会的竞赛要求的。

参考文献

[1]林伯源.中国武术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 1 页


[2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1997. 270, 354-356 页

[3 ]邱丕相、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 来.体育学刊,2002 ( 6 ): 59-62

:4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19页

[5 ]石小冬.武术能不能进奥运.中华武术,2001 ( 10)

[6 ]高风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意义.体育与科学, 2002 (2)

[7 ]任天惠.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奥运策略探索.体育与科 学,2002 (2): 20-22

[8 ]牛晓梅.中国武术成为奥运竞赛项目探讨.体育学刊, 2002 ( 6): 69-70

[9 ]刘同为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设项之刍议.浙江 体育科学,2002 (3): 1, 2, 6

[10] 林小美等.武术套路进入2008年奥运会的可能性分析.

浙江体育科学,2002 ( 5 ): 6~9

[11] 刘志勇.浅谈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前景与对策.体育 科研,2002 (1 ): 1~3

[12] 白木、子萌.中华武术光耀世界.少林与太极,2003 (1)

[13] 陈毅、吴东煌.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方向的探讨.哈尔滨 体育学院学报,2002 ( 4)

[14] 张云龙、花妙林、万颖.影响竞技武术比赛观赏性的 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上海体育科研,2003

[15] 马剑、刘同为.武术与奥林匹克的文化价值思考.山东 体育学院学报,2002(3)

人文奥运与中国武术“内外合一”的
国际化发展理性思路的研究

—、弓I. 言

中国武术在悠悠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传 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明与存在的方式。精深、博 大、神秘、厚重,武术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感受东方魅力以及中 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和桥梁。

在今天世界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进入 奥运会,融入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和文化当中,蓦茶术工作者的责 任和义务。因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许 多武术和技击形式的母体,更因为“武术属于世界”。

二、问题的提出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和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 境里存在和发展着,既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体现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中国武术文化(它的人文理念)涵盖了儒、释、道、易学、 医学、哲学、兵学、美学、经络学说等理论元素,也无时不在体 现着谦恭包容又竞争向上,尊章守则又开拓创新的矛盾统一,贯 穿着天人合一、形神兼备、德艺双修的健身和教育理念。这些文 化特质及理念又不自觉地包容了一个道理:文化的共通。相似

作者:李廷奎、付凯,吉林大学体育学院,130012 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 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 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展良好的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 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引自《奥林匹克宪章》)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文奥运”理念, 更加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多种教育和文化价值的社会活动的 升华,文化与精神的契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和奥运 化的前景和希望。

当前中国武术正积极地向国际推广,为的是让世界人民都可 以享受到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奇、博大并从中受益,但我 们看到了大多数的人(包括国内和国际社会)只是部分地接受了 武术的表现形式,不清楚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和基本武术理论,知 道中国有古老传承的文明与文化,却无法想像武术文化竟承载着 这么厚重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渊源,甚至不知道武术的内涵和“武 术文化”。我们的国际推广只是像“盲人摸象” 一样,把中国武 术这一民族瑰宝——“大象”,展示成人们所摸到的“蛇”或“蒲 扇”,像一些人所说的:“武术,应该就是打吧!”甚至前国际奥 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也认为武术是“东方形式的自由体操”。 这从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我们武术推广的失败,甚至悲哀。

让人们去了解,从多层面把武术看成是文化和现象的综合,有 理性踏踏实实地去推广,像“跆拳道“ 一样,让世界感受到现象、 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才应该是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必 循方向。本文力图论证:全面展示、“内外合一“是武术的基本道 理,也是得到世界人民认可、参与和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根本。

三、人文奥运与武术文化

奥林匹克文化是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而发展起来 的典型的西方文化,其目的是建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而体 育的全球化,充斥着多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而这些又都需要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支撑和维护。 奥运会是以多民族、以世界文化共通为基础的文化形态,但它始 终是以西方体育思想为依托的,受到西方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影 响。不过,奥运文化要想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代表,没有东方传 统文化的融入是不完整的。

人文奥运的提出,就是要获取一种文化形态的平衡和一种和i皆 向上的社会文明态势。体育是人的教育,既有对健康、挑战、发展 的教育,又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追求和人性的张扬。人文教育的回归 是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纯经济化的价值观也使西方社会对人文和 理性、对人本性的东西的发掘和回归产生渴求,这也是以修身养性 为目的、以道德教化为前提、有独特的东方特色和东方哲学理念的 武术文化能迅速为世界所接受和传播的关键。虽然这种文化并没有 让国际社会从系统上清晰精神、意识、气息、刚柔相济、自然和 谐、天人合一、武以观德、拳与禅通等内涵和道理,但是通过对孔 子、孙子的热衷,通过对东方古老文明的惊奇和探询,通过本性的 潜意识的东西可以做到自然的融入、水到渠成的接受。

而笔者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关键,恰恰在于在国际化发 展中要通过武术的表象(套路、散打等)和武术的内涵(文化、 理念等)的系统化、合一化的展现,使人们知道为什么本性自然 的可以接受这种文化,武术为什么是人文回归、自然回归的一种 人生存态度的文化,是强身健体、性命双修的优秀体育项目。

四、“内外合一”的理性国际化发展思路分析

“内外合一”是武术合乎自然和生命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基础,通过“外有健全之体,内具高尚之德” “外练筋骨皮,内 练精气神” “外体天,内体人,天人合一”的内外双修,达到技 艺的纯青。同样,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理性的生命 延续和旺盛的规律。而不能盲目的急于求成,单方面急进势必得 不偿失。

(一)文化内涵和技术表象共同发展的“内外合一”

中国武术的技术表现形式:武术套路和散打,无论在技术进 步、赛制改革、规则规范、世界适应性、国际推广和交流等方面 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不能得到世界更多更广泛认同的关键 点在哪呢?那就是认知差异:西方只能从一个绝对的体育表象形 式看待和认知武术运动 种比较有东方特色的肢体运动;而 我们却是从武术的手眼步、精气神、攻防含义、动静起伏、风格 韵味、思想(兵法)运用等文化认知去看待和体用武术 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是从根本上就已经产生,并在结果上必然 会导致较大技术差距的认知差异。

浏览2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