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关东主要拳种概述一、查 拳查拳是在1920年代由沈阳人刘宝瑞引入辽宁省,而后由其弟子传入 吉林省。黑龙江省查拳的传入是I860年沧州镖局拳师马登瀛在沧州授 徒时传于戴焕荣兄弟二人,后由戴焕荣引入黑龙江。现在辽宁省查拳的代表人物是申金儒。二、太极拳太极拳在关东地域流传较广。目前,关东地域的太极拳主要有陈 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沈阳的陈式太极拳的传播者主要有郭德权、栾光业、马黎生、杜晓 斌;杨式太极拳的传播者是胡兴斋、刘桐林;吴式太极拳的传播者有曲广 成、曲庭文、王松、朱明、李茹君、郭磊、郑中华;武式太极拳的传播者是闫 志高、刘常春;孙式太极拳的传播者是李慎泽、魏兰峰、张世杰、赵宇光、 陶春鹤、付洪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杨式和孙式太极拳是1937年由河北人李玉琳 传教时发展起来的。三、八极拳河北人霍殿阁、霍庆云为关东八极拳的主要传播者。霍殿阁自幼随 八极拳名家李书文习练八极拳械,武艺高强。1927年起担任“末代皇帝” 溥仪的武术教官,1932年随溥仪来到长春。在客居长春的10年时间里 (1932—1942年),霍殿阁在伪皇宫附近开八式房,传播八极拳技艺,之后 因其特殊的身份,传授八极拳的责任就由霍庆云承担。后来,有“燕山铁 臂周馨武”之称的戳脚名家周鑫武前来长春投奔霍殿阁,并在三马路开 馆授徒,霍殿阁便派霍庆云前往协助周鑫武,专门传授八极拳,在霍殿阁 的支持下,周鑫武创办了长春市国术馆,使八极拳在长春等地迅速传播 开来,长春成为八极拳的第二故乡。四、螳螂拳①在关东流传的螳螂拳的类别主要有: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少林螳 螂、六合螳螂、猿式螳螂等。辽宁省的螳螂拳来源于山东省胶东地区。据王云生七星螳螂拳谱 记载: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李之箭由烟台到奉天、关内访友,传授螳 螂拳。在沈阳西门外“仁义小店”,传给店主。1910年前,王云生大弟子 大连寺儿沟某油房孙掌柜在大连已传少数人。以后,有福山人肖树斌、 烟台王云生之孙王传义、莱阳人胡永福相继来大连传授七星螳螂拳。烟 台人纪春庭、福山人刘堕山来大连传梅花螳螂拳。沧州人孙文勃来大连 传少林螳螂拳,以后发展至辽宁全省。大连在关东地域螳螂拳的传播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螳螂拳传入关东地域的第一站,由大连逐渐扩展到 辽宁省以及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由于螳螂拳所承载的文化因子成为大 连市非物质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2007年,金州梅花螳螂拳(六合棍)被列为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戳 脚戳脚传人辽宁是在1900年前后,由河北人段永绪、段永清传戳脚给 辽宁沈阳的胡奉三;徐兆熊传翻子拳于郝鸣久、杨俊峰。胡、郝、杨名闻 关东、华北一带,被称为“奉天三老二此后,于伯谦在奉天三老的亲传 下,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使戳脚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戳脚分文、武两种趟子。武趟子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则是戳脚在 关东的地域性发展变化。武趟子的特点是架势较大、动作舒展;风格是硬攻直进、猛打猛冲; 劲法是刚里含柔、攻防方法明显。文趟子的特点则是架势较小、动作紧 凑;风格是灵活多变;劲法是寓刚于柔,柔而后刚,攻防方法较含蓄。六、通背拳通背拳传入辽宁省是在1920年代初,由河北文安人吴振东、固安人 修剑痴传入。修剑痴先到奉天(今沈阳市),后至大连教习通背拳,将通 背拳逐步发展到沈阳、营口、鞍山等地,现已普及全省。修剑痴习练的通背拳,其演练风格属于少祁派。他根据自己多年练 功和教学的实践,不断揣摩,对通背拳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并于1953年整 理出《势》《法》《理》三部书稿。“势”指通背拳术各种姿势、操法,“法”指 动作的方法、法则,“理”指通背拳的理论及其根据。技术上,通背拳根据 《易经》理论创编了六路站状:乾坤、周天、混元、子午、五行、中和状和六 路行状。同时,还在原有的老套子明堂功、折拳、老架子的基础上,较为 系统地创编出通背掌、通背拳、通背功、大连环、小连环、猿鹏奇势、通背辽宁省武术挖掘整理组:《辽宁武术拳械录》,1986年版,第5页;辽宁省武术挖整 组,沈阳体育学院武术挖整组:《通背拳》,刀(原通背十三刀,结合日本剑道的一些方法创编了三十六刀、五十四 刀)、通背枪(祁家门原叫大杆子,有十二个操法)等套路。七、鸳鸯拳鸳鸯拳,又名“地宫鸳鸯拳”。据鸳鸯拳继承录的记载,辽宁省的鸳 鸯拳传人时间是清朝末年,由山东即墨人姜麟先(字朗三)与其师弟李哲 贤(字子明,人称燕尾子)传入。姜麟先、李哲贤传焦凤岐、李锡奎(人称 大枪李),李锡奎传洪占春、李豹武,洪占春传张万成,张万成传刘福生、 裴根、董希昌、刘宝贵、宋宗财等人,宋宗财再传弟子关铁云、薛焕雨、王 广新、徐志良等,关铁云授业张密林、关博、丛善民等人。鸳鸯拳讲究拳有阴阳雌雄之分,有动静攻守之别,故取“鸳鸯”之名。《鸳鸯拳继承录》(内部资料)。 鸳鸯拳讲求攻守平衡有度,所谓雄飞千里,窜蹦跳跃,以攻为主;雌守家 园,静以待发,以守为主。雄的窜蹦跳跃,雌的手法讲究摔、打、劈、砸、 崩;腿法讲究扣、套、剪、挂、蹬。身法讲究扭轴身子不倒翁、鸳鸯本质在 其中。鸳鸯拳的技法特点是注重腿法,多下盘功夫。姿势舒展大方,起伏 转折幅度大。鸳鸯拳的套路主要有拳术和器械。拳术有鸳鸯拳十二路、地功拳; 器械则包括荷叶刀、地功刀、七星刀、春秋大刀、春秋剑、紫霞剑、梨花枪、 葵花枪、三节棍、流星锤、鞭、杆棒、棍等。八、少北拳少北拳是源于少林而又别于少林的一个优秀拳种,由张荣时整理而 成。因其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 性强,风格简练朴实,因此1996年经国家体委正式确认为我国又一个新 拳种。少北拳技术内容主要是“双功四术”。“双功”指阴功九术,即马步、 猫功、劈拍、跳行、穿跃、摆腿、奔驰、打桩、身翻。阳功六根,即手、眼、身、 腿、步、气。九术功的学练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六根功的学练目的在 于展示六根之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术”是指:拳术、器 术、功术、巧术。拳术是由“长拳、短打、破拿、巧遁”四部分组成。长拳的主要套路有 “点刚拳、柔化拳、禅林拳(又称开山拳): 短打法的实践套路是“十六 形、二十四手、三十六招”,短打术功的实践套路有“点刚短打、柔化短打、 开门短打、心移短打等”。破拿法的实践套路为“十八破、十八拿、七十二 手破拿法”。巧遁的实践套路是“六元霹雳拳与五遁术”。器术的套路如 “十三剑、八法刀、四法鞭、步战枪、十字棍、游身匕”等。功术的内容为“双绝、十八艺”,“双绝”指“擒拿、卸骨”,“十八艺”指十八种功术,如:铁 沙掌、金刚体、蛇行术、万人敌等。巧术源于古代的摆破机关术,内容包 括“杠上、绳上、链上、地上、网上、桩上、板上、杆上、人上”等九上技能、 技巧。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在辽宁省锦州市拍摄了电影《拳师》, 主要介绍的就是少北拳以及张荣时。2002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 育人间》栏目中《今风・细雨・江湖》的第10集、20集,对少北拳进行了 介绍,名为《张荣时与少北拳》。2003年辽宁电视台的《乡土纪事》栏目组 也拍摄了专题片《少北拳》。九、四季拳四季拳据传是宋初高士季所创。他根据四时之风劲,糅入拳法之 中,并分为春之“和风”、夏之“黄风”、秋之“金风”、冬之“溯风”四种拳法。 因为四季拳一直以家传形式传承,所以流传不广,主要集中在吉林四平 一带。四季拳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经络学说以及气功导引理论为基 础,通过修研内劲达于筋骨来表现与风劲相关的不同劲力,即轻松柔软 劲,粘缓运气劲,疾风速发劲、刚脆沉重劲,通过套路练习达到换劲而四 法合一。四季拳的技术特点是动作简练清晰,劲力多变,刚柔绵硬相间,气力 相合。其中和风拳主柔,黄风拳主粘,金风拳主疾,溯风拳主刚。四季拳的功法主要有打狗皮袋、桩功、动功、十二绝命腿、飞鞭击靶、 飞镖等。四季拳的套路主要有: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包括和风式 拳、黄风式拳、金风式拳、溯风式拳、四季拳、金溯连环脚。器械套路主要 有四季剑和四季枪。十、龙行门龙行门由黑龙江刘志清所创。刘志清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13岁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并随军参加了抗击英法的廊坊战役。他曾拜董 海川的弟子刘宝珍为师学八卦掌,后拜北京国强武术社刘月亭学通臂 拳,还拜余振江、马广甲学少林长拳和形意拳。刘志清在冯玉祥部下担 任武术教官的同时拜山西省五台山铁林寺的峰清长老为师,学习龙形基 本掌法。后来他在龙形掌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汇聚各家之精华,熔 于一炉,结合自己的特点与风格,经过50余年的反复演练创编出一个完 整体系的独具风格的龙行门派。龙行门的技法特点是神态贯注,心 顺身为,手有定法,步有活规,步走龙行, 肢动体催,身正步活,腰轴肩垂,上下相 应,手眼相随,起伏翻转,顿挫有威,动静 相应,刚柔相济,莫测称最,行若游龙,慢 快自得,稳健为贵,连贯圆活,一气呵成。龙行门的练功方法与手段主要有: 行步走砖,走桩,钻长橙,打桩,盘桩,铁 臂功,指功,盘球,打砂袋,拉弓,劈刺,滑 大杆等。龙行门的代表套路主要有龙形掌、 龙行剑、龙行刀、云龙剑。1959年,国家 体委在编选武术甲级规定套路时,也吸取了龙行剑套路的精彩表演 经验。

 

浏览3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