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说,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 中的一颗明珠。从运动形态来说,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中的一个主干武术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其中包含有传统文化特色和 传统运动特征。从文化形态项群。浓厚的“传统”,首先给生活在这一传统环 境中的人们一种认同感、自豪感。于是,继承传统、振兴传统、 弘扬传统,成了普受武术传习者乃至国人关注的问题。人们用自 己认为得当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为继承、振兴和弘扬武术履行 着责任和义务。有的身体力行,有的点评助兴。在这个过程中, 对“传统"的认识不同,采取的方式和态度也不会相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就会发现目 前流传的武术,是古代武术传统的延续。也会发现当代武术与 近代武术间、近代武术与古代武术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 或小的差异。把当代武术和古代武术相较,我们会发现更多更 大的差异。总之,不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运动角度看,武术 传统都是流动着的、发展变化着的。也就是说,近代武术是突破 古代武术传统的结果,现代武术是突破近代武术传统的结果。不 言而喻,未来武术必将是突破现代武术传统的结果。依此推 理,在告别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环 境下的武术必然是突破计划经济时期武术传统的结果;走出国 门步入世界的武术,也必然是突破区域性武术传统的结果。我 曾在《以发展的眼光迎接传统武术的腾飞》一文中提出对待传 统和发展的“三个统一”,即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 和世界性的统一,传统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我以为用这“三个 统一”,去对待旧有观念形成的框框,将有助于我们理清突破 “框框”的思路,找出突破“框框”的方法,看到突破“框框” 后的前景。
其二,要在实践中打破现有样式的框框。
科学研究中的成功范例,往往成为后学者参照的样式,带有 普遍意义的样式还逐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应该说,按 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和其他学者的成功样式进行研究,比较容 易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完全按照 前人研究同一课题的研究样式进行研究,是很难获得新的发现 的。同样的课题,依据同类文献、采用同类研究方法、研究同类 对象,将得出的假说和被验证的结果极可能是类似的。因此,我 们既要借鉴已有的研究模式,并以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又 不能将其视为不可穿越的框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 地设计研究方案、展开研究活动。
对于同类问题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选用方面,突破同 类课题的研究模式。
例如,前面说到的对“打练结合”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的 论文不少,但基本都只采用“文献法”,使得这类研究一直没有 大的突破。如果我们增加“调查法”,深入到实际中考察一下 “打练结合”与“打练分开”的现状,以及它们各自对于武术的 锻炼价值和武术自身发展的利弊,再增用“实验法”,对研究出 的发展对策进行试点,那么,完全可以期望在研究中获得些新的 发现。
从研究仪器的设计方面,也可以在同类课题的研究中突破旧 有的模式。
在武术研究中,常常需要借助仪器,测取一些数据,用数据 来说明问题。在研究武术的健身价值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这 类研究中,有很多课题需要做。例如,不同拳种、不同功法、不 同器械对一定人群的锻炼价值,同一拳种、同一功法、同一器械 对不同人群的锻炼价值,都值得进行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 研究。虽然宏观上说,各种武术项目的健身作用大致相同、特点 大体相近,但是,不同拳种、不同功法、不同器械对一定人群的 锻炼价值,同一拳种、同一功法、同一器械对不同人群的锻炼价 值,并不会完全一样,总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个性特点。那么, 在研究时,就应分析出这些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选用和设计 测取能证明这些特点的数据。如果只固定地使用某种或某组测试 仪器,去对待不同的课题,显然是不够贴切的。我们在对八卦掌 的健身延年作用进行研究时,就考虑到了它区别于其他拳种的运 动特点是“拧旋绕转”。人体在“拧旋绕转”的运动中,获得了 内外兼修的锻炼。这样的锻炼在运动幅度方面,必然提高练习者 腰脊拧转的幅度;在力量方面,必然提高练习者的拧力。依据这 些从实际观察和理论分析中获得的认识,我们开创性地设计了测 试练习者腰脊拧转幅度的仪器和测试练习者上肢拧力大小的仪 器。通过测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八卦掌对于提高练习者腰脊拧 转幅度和上肢拧力的锻炼作用。
从研究规模方面考虑,也可以突破同类课题的研究模式。
不论从研究内容、课题成员组合、投入的研究经费等方面 看,近年完成武术科研课题的规模都较小。取得的成果当然也是 有限的。因此,要想在同类课题的研究中取得新的成果、大一些 的成果,需要扩大研究规模。在这方面,走出单兵作战和闭门造 车的局限,与多学科的学者,跨地区的学者结合成研究组;走出 只关注“短、频、快”课题的局限,设计对某类问题进行系统研 究、全面研究和跟踪研究;走出只着眼本院校、本地区课题的范 围,考虑申报我们国家的、其他国家的、国际科研机构的课题 等,都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设计出突破同类课题研究规模的新 思路,从而取得新的、更大的研究成果。
其三,要从思想上打破自我局限的框框。
影响我们创新思维的框框,往往不在外部,而在自己的思想 深处,是自我局限的框框,框住了我们。前面谈到“要从理论上 打破旧有观念形成的框框二“要在实践中打破现有样式的框框”。 其实,不论是理论上的框框还是实践中的框框,都是理论问题和 实践样式在我们头脑中反应出的结果。一种反应结果是将其视为 研究的基础,另一种反应结果就是将其视为个人不可逾越、也不 敢逾越的横杆,成了自我局限的框框。出现后一种反应结果的原 因,有学术积累的多少和科研能力大小的问题,也有心理素质问 题。在这里,心理素质欠佳是出现自我局限的主要原因。其中, 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创新的自信心,是较为常见的表现。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缺乏自信心,往往会给自己的研究范围 和深度设限。担心研究范围大了或者超出了自己熟悉的范围,就 无法完成研究。由于缺乏自信心者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处处 怀疑自己。怀疑自己.选题的价值,怀疑自己设计的方案,怀疑自 己的每一步研究过程,末了则怀疑自己的研究结果。怀疑来怀疑 去,只有去模仿别人,在别人留下的框框中转,以为只有这样才 能保证研究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显然,缺乏 自信心能使人顾虑重重,导致“怕”字当头,“怕"出错而不敢 立论;“怕”与众不同而不敢创新。
由此可见,自信心不足是造成自我局限的重要原因。我们应 该通过增加学术积累、提高科研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要注 意通过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强了,才可能树立起 敢为人先的突破思维,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框框,进行开创性研 究。
古今武坛中流传着一句名言“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在从事武术科研时,也应有这种气魄。
二、创新意识中的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是创新意识中的纵向延伸思维。我们可以沿着这 一思维,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的切入点,追求科研的 新成果。
以研究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为例来说,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 代的论文中,集中强化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异点,学者们祢 之为两相“碰撞”。在“土洋体育”之争中,武术俨然成了 “抗 奥运项目”。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徐才同志提出武术是“潜奥运 项目”。于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迈出了武术走向世界体坛的步 伐。同时,也展开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相关研究。2000年时, 我们在《2001-2010武术发展规.划》中,提出了 “准奥运武术项 目”概念。
浏览2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