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武术科研促进武术发展
——《武术研究》序
2003年,是我调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主持工作的第 一年。从单位名称就能明白,这个单位的工作中心是“研究”。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迈进、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方略的今天, 抓好科学研究,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基此考虑,仅在这一年 中,我们就相继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 “2003年国际武术论文 报告会”,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了 “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论文报 告会”。两次报告会的主题依次为“武术属于世界——武术国际 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和“与时俱进,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 展”。报告会后,我们请部分入选论文的作者自行对文章进行了 必要的修改,汇集成这本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研究》。 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活跃武术学术气氛,交流武术科研成果发 挥积极作用。借此机会,谨以《加强武术科研 促进武术发展》 为题,谈谈我对武术科研的一些想法。
回顾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武术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与科学技 术的发展结伴而行的。科学研究的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武术运动 的发展。简单点说,是冶炼技术的发展,金属的使用,促成了工 具和兵器的分离,才使武术从萌芽走向形成。是生产力的发展, 火器的广泛运用,促使武术从总体上退出军事领域,沿着“详推 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体育化方向发展。是运动生 理、解剖和运动医学家们对太极拳锻炼效果的研究,揭示了太极 拳独特的健身功效,推动了太极拳的全球化发展。是我们对奥林 匹克项目竞赛原则和竞赛方式的研究和借鉴,促进了竞技武术竞 赛制度和竞赛方法的不断完善。
武术运动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说明武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发展已从工业化迈入信息 化的今天,武术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研究。我们应该改变科研跟 不上实践发展的状况,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不仅要用科研推 动武术发展,还应该用科研带动武术发展。具体点说,我们应该 借助科学研究,为武术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科学 研究,为武术运动的管理体制和竞赛体制的改革提供创新思路; 运用科学研究,提高武术运动自身的科学化程度。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指 导国家富强的大政方针,也是武术科研工作深入发展的指导方 针。“科学发展观”包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我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眼,进行反思性研究和展望性研 究。
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首先应该从这三方面进行展望性研究,研究武术全面发 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可操作的方案和具体措 施。
当然,向前展望的基础是目前的发展状况,向前发展的起 点是今天发展的水平。因此,我们也应从反思性层面进行必要 的研究。例如,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可反思,有没有被遗忘的角 落;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可反思,有没有顾此失彼的情况;从可 持续发展的角度可反思,有无只顾眼前不顾未来的现象。通过 这样的反思性研究,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为未来的发展 提供依据。
2004年,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首届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就是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过周密的调研,启动的创新性赛事。
在我们力争将竞技武术推进2008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我 们一方面集中优势力量,把竞技武术申奥作为“重中之重”的大 事来抓;另一方面,又集中相关力量,成功地举办了有60多个 国家的运动员参与的规模颇大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这应该是 在武术协调发展方面的一个研究成果。
随着对武术内容认识的深化,我们认识到武术不仅有套路 运动,还有散打、推手、短兵、长兵等格斗运动;进而,看到 了与套路运动S格斗运动并行的各拳种的练功方法,是一种易 于普及、易于开展群众性活动,且具有较高健身价值和竞赛价 值的项目群。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征集和评选武术健 身功法,并将评选出的值得推广的功法在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进行了展示。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征集和评选武术功法竞 赛项目,进行整理研究,制定规则,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 大赛。使得武术运动中这一基本的却一度被忽略的锻炼方式, 进入赛场、进入全民健身领域。这应该是在武术全面发展方面 的一个研究成果。
在今年(2005年)的第四季度,即将举行首届全国传统武 术节和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这是继去年首届世界传统武术 节和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应该是在武术可持续发展方 面的一个研究成果。
目前,体育学术刊物和武术专门杂志刊登的武术论文不断增 多,国家出版的武术专著种目也不断增多。更可喜的是全国已有 30多所综合院校设置了武术系或以武术为主干课程的民族传统 体育系。而且,出现了跨学科培养武术研究生、跨领域研究武术 课题的势头,以及武术科研社会化的趋势.。这些可喜现象,意味 着致力于武术研究的群体壮大了,施展武术科研才能的天地宽广 了,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扎实了。只要我们以 “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 发展观”推进武术研究工作,一定能取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开创出武术发展更好的明天。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任
论武术科研的创新意识
科研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过去的、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发 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相对于过去的、现有的状态而言,在 其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就是创新。为达此目 的,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只有用创新意识指导武术科研,才有可 能出现“日新月异”的科研成果,促进武术事业的持续发展。创 新意识,是各种有关创新的思维过程的总和。突破、超前、开拓 和综合是创新意识中的四种主要的思维过程。
一、创新意识中的突破思维
在创新意识中,首要的是应具备敢为人先的突破思维。敢为 人先,就是要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框框,进行开创性研究。如果 缺乏这种突破思维,仅满足于在旧有理念和模式的框框内琢磨、 跟在别人的后面徘徊,是不可能迈出创新步伐的。
武术科研中的重复现象,就是缺乏突破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在近20年来的武术论文中,有两个重复较多的问题。一是 武术训练应该打练结合,还是应该打练分开的问题;二是传统武 术比赛应该采用武术锦标赛的规则,还是另外制定规则的问题。
围绕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虽然持续时间长,论文表述中也有 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写法,但论述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前 者,大都认为新编长拳类刀、剑、棍、枪和拳术套路及其他类似 套路的锦标赛和散打比赛,是依照西方奥林匹克竞赛项目的模式 发展起来的运动项目,可以打练分开,培养以“打”或以“练” 夺冠的运动员。对于较之多出千万倍的传统武术传习者来说,则 应该提倡“打练结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让练习者通过对武术 技法的全面锻炼获得综合发展,乃至培养出一代代全面继承武术 的通才。对于后者,大都认为为适应奥运会式的难美型运动项目 的比赛要求,依照西方体操运动的套路编排样式和竞赛规则,进 行新编长拳类拳、械套路的设计和比赛,无可厚非。其他数以百 计的传统拳种的比赛方式,应该按照自身的运动特征,制定相应 的竞赛规则,不能照搬新编长拳的竞赛模式。
对于第一个进行这类研究、写出这类论文的作者来说,其创 新点在于提出了问题。此后以提出同一问题为中心的论文,就谈 不上有什么创新,也谈不上有多大研究成果。跟在他人后面的研 究和作品,虽不能一概说成是有"抄袭”之嫌,也只能算是在旧 有观点上的重复研究。
要解决这类重复问题,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借助突破思维, 打破已有的框框,步入开创性研究。
其一,要从理论上打破旧有观念形成的框框。
浏览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