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传承人问题
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主体一传承人来说,其意义重 大。当前,世界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要求普遍为要原汁原味地传承非物 质文化遗产,这一要求的提出引起了众多传承者的争议。
比如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少林派的掌门人释永信虽然被选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的传承人,但是由于他长期忙于商业活动、少林寺内部运 作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研究和创新传承的方式和途径,而且释永信的少 林功夫是否真的无人能敌也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这就难免使传承人受人质疑。
因此,这就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传承人方面的监管,尤其是对于传承 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要进行细致的考证,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特别 要杜绝“官俗”不良现象的出现。关于传承人选择的问题,还需要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相关部门参考一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核、评价和选择机制。
(四)评价机构问题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机构的分类,一般分为行政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 机构。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是曲折的、漫长的,因此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共同 参与。为了加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国建立了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出现的一 系列问题进行解决,部际联席会议由文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 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和文物局组成,国务院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联 席会议制度基本上也是由上述相关部门组成。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及各地体育部门 没有被列入联席中,因此加大了传统武术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度,这也是当前 行政机构不完善的重要方面。
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地体育部门对于哪些体育项目进入非物质文化遗 产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无形中又加大了传承的难度。尽管当前武术界一直有武 术属于体育范畴的说法,但是有关对武术的专门研究并没有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重视。而且,当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名单中的9个项 目,也并没有提到体育,这也是造成传统武术归类不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见当 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机构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当前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
尽管传统武术文化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只要及时解决当前传统武术文化 传承的问题,就能顺利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相关工作,具体分析如。
(一) 加强政府重视,保护传承人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而将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政府需要 提供优惠的经济政策,从资金、人力和物力加以引导;其次,利用传播媒介,加 大电视、电影、网络、报纸以及杂志对传统武术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再次,不断 丰富武术资源,加紧对传统武术史料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的工作,从而为传统 武术传承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支持;最后,鼓励高校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 加强对传承者的培养,从而为传统武术的传承提供一批专业知识强、文化修养高 以及教学能力水平高的传统武术教师。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先人们的经 验、智慧以及武术训练方法等都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并非像物质文化遗 产那样能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这就加剧了传统武术传承的困难。因 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传承者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动态性传承方式,顺利完成 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 加强国内推广
首先,要加大传统武术进学校,并将武术教学内容作为小学、中学、高中和 大学的必修课程,从而促进传统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
其次,组织传统的武术比赛和表演节目,使人民认识到传统武术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的作用,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传统武术的行列中。
再次,在国家的军队、公安、武警和保安等部门加强对传统武术专业知识和 专业技能的讲授,从而使战士更好地保家卫国、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最后,明确传统武术比赛的规则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传统武术段位制。既 要注重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又有加强传统武术竞赛人才的培养,使两者共同发 展,共同进步,以免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三) “物质化”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就是对物质文化的传 承;另一方面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事物 的不同方面。传统武术中拳术、器械以及服饰等,这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而练 习方法、技艺使用规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不仅 要注重对武术物质文化的传承,还要强调武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承,除了可以进行物质化传承,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记录的方式来进行再 现,从而加快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保存的进度。
(四) 整体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不仅包含一系列的技能技术体系,而且还具有完整的生存环 境,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任何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 是由众多的技艺和技能所组成的,因此,只强调对某一部分内容的传承是片面 的,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保存下来。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 不仅涵盖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观和道德观,而且还有不同门派 的拳种、拳术以器械武术,它们一起构成了传统武术完整的技能体系。另外,传 统武术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与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如果传统武 术的传承脱离了这些生存环境,那么传统武术也会沦为形式,将变得毫无意义。
(五) 原生态传承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要历经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生态文化”,第二个 阶段是“次生态文化”。其中“原生态文化”就是指祖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保留 至今,且没有经过任意改动的文化遗产。“次生态文化”就是在继承先人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改造和创新的文化遗产。在体育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背景 下,传统武术已经出现了异化,有了西方长拳的味道,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正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加大对传统武术“原生态文化”保护刻不容缓。
(六) 自主化传承
作为传统武术传承的重要部分一传承人,更需要在传承中自觉地、积极地 将自己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代,这样才能较好地保存传统文化。政府、企 业、学界以及新闻媒体,也可以在传承中提供些帮助,但是前提是必须要遵循武 术传承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传统武术的自主化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 优先保护濒危项目
在传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传承人断层和传承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一旦 问题出现,传统武术项目就会濒临灭绝。因此,为了更好地保存传统武术丰富多 样的优秀成果,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当前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 识,只有这样,才能遇到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挽救那些濒临的武术项目。
(八) 在传承中发展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原则,对传统文化 的继承,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反过来,只要传统武术发展好了就会 促进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只有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发展并举,传统武术才能 获得长久的发展,才能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被世界所理解和 认同。
(九) 坚持走出去的方针
固步自封、一成不变都将不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壮大。因此,中国在不断 加强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不断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走出去的方针,通 过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将传统武术推向世界。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加大传 统武术的宣传力度,使全世界理解和认同传统武术文化。同时,我国也可以鼓励 国外学员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比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广开民间武术馆,吸引 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来华学习。最后,还可以利用国际舆论媒体、传统武术书籍等 向世界介绍传统武术的相关内容
浏览3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