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推手中的几个要领

在推手中的“细、小、绵、软、巧、粘、连、黏、随、跟”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在定势单推手中的平圆、立圆、拐肘、缠腕就是练粘连黏随的初步动作,推到一定熟练程度和体会后,加练进退步,也就是加练随跟的完整过程。如此习练到一定水平自然能表现出细小绵软巧的初级阶段的感触知觉。

1.什么是“不丢不顶”?不丢不顶乃源于王宗岳《打手歌》“粘连黏随不丢顶”句,是太极推手的基本技法原则之一。“不丢”是讲推手时手臂不离开对方。“不顶”是说在推手时丝毫无与对方抵抗之意。在推手实践中“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但它不是置于被动地位任人摆布,而是主动地去适应对方的动作。顺彼伸而屈,彼进一尺,我让一尺,绝不少让,也不多让。用弧线走化的动作引诱对方前进而落空。“不丢”是人去我随的动作,在粘住对方随彼屈而伸的同时,总要微微送劲,逼使对方陷于不利或是不稳的形势。

2.什么是“粘连黏随”? “粘连黏随”出自王宗岳《打手歌》中的句意,是太极推手中的基本技法原则之一。“粘连”是粘连住对方,顺从不离,不与之发生抵抗,以感知对方劲路去向和大小。其中含有走化对方的“化劲”。 “黏随”指如胶一样黏住对方,彼去我随而不使逃脱,其中含有黏逼对方的“黏劲”,推手时不仅仅双手要粘连黏随,身法步法也要有粘连黏随之意,随人之动而伸缩进退,不先不后,处处顺应对方。

3.什么是“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出自王宗岳 著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推手的基本技法要诀。指与人推手时,要舍己从人,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毫不主观盲动。在黏随对手变化的过程中,不能对方退少我进多,或对方进多我退少,而出现“过”的情况,造成双方两力顶抗;也不能对方退多我进少,或对方进少我退多,出现不及的情况,造成彼此分离而失去粘连。应该随对方屈而伸,随对方伸而屈。彼屈多少,我伸多少;彼伸多少,我屈多少。既不顶抗,也不分离。

4.什么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出自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推手基本技法要诀。意指与人推手时觉 左边重,则将我左边与对方相粘处变虚,右边亦然。使对方处处落空,对我之劲,不可捉摸。

5.什么是“搠劲不丢”?搠劲是太极拳的基础劲。练习拳架和推手时,要求动作饱满,支撑八面,无凹无凸,都是全身具有搠劲的表现。练拳架时如缺搠劲,动作显得软塌、松懈。练推手时缺搠劲,则一遇对手攻势就瘪,我欲发劲时,则劲不足。要做到“劲不丢”,应保持“一身备五弓”,使身体各部屈蓄圆满,富于弹性。

6.什么是“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法原则。是指推手时不能主观盲动,要顺应敌势,顺应敌力。要做到这一点,要舍去人类自然的保护反射;遇敌攻势时,不用猛力去顶抗。要舍去计较胜负的面子观,不怕输了丢人。要舍其只从主观想象出发应答对手,一切应答以对手的变化为依据。必须注意的是,“舍己从人”并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我主动“舍”主动“随丁能舍能随,才能化去对方的攻势,保护自然平稳,在自然的顺随过程中,寻找机会,趁势借力,后发制人。

7.什么是推手“得横”? “得横”,是指推手时获得向对方横侧位发起攻击的机会。在两人推手时,双方一般都是两脚前后分立。这种站立姿势的纵向较横向要稳固。因为,其支撑面是纵向长,横向狭。如果重心位置保持中正的话,纵向稳定角大,横向稳定角小。能推对方重心横向,使其离开支撑面造成身体倾倒,若用力于纵向则推不倒对方。因此,在推手中强调“得横”、“击横”。这与八卦掌的“避正打斜”同理。

8.什么是“顶偏丢抗”?推手时两人用力太过,双方形成以力相抗的对峙状,称为“顶病”。克服的方法是黏着对方,随其伸就屈,舍己从人,不主观妄动。

推手时,进攻一方将另一方姿势推偏,使其失去姿势的饱满和圆活转变的能力。被推偏者,即犯“偏病”。克服的方法是,防化的一方要保持一定的搠劲,在后引对方攻势时,不能让其劲正对我中心步步推进,要边引边化,逐步变转其劲力方向,使其劲力落空。

推手时,双方都未随对手屈而伸进,出现两臂离开的状况,称为“丢病”,即丢开之意,克服的方法是,双方要互相粘连,随屈就伸。

推手时,双方欲屈尚未屈时,我即前伸,出现两力的短暂对抗状,称为“抗病”。克服的方法是注意顺随,彼不屈,我不进,彼屈一分,我进一分,决不多进。

以上推手中的几种易犯弊病和一些防范发生的方法,一定要在实践中体会,就是要多推,多琢磨,以体会出如何克服的方法来。我想,有信心、有毅力,永恒地坚持下去,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的。

经常推手健康长寿

太极拳推手,健身作用明显。久负盛名的鉴泉太极拳社就是典型例子。 该社数十名理事,大多是高龄长者,如吴英华社长88岁,马岳梁副社长94岁,理事长江长风亦是百岁老人……其他年过八旬的社员不计其数。他们每天练拳不辍,尤爱好推手,所以他们个个精力充沛,谈笑风生,握手时反应敏捷,动作轻灵,非一般壮年所能及。故曰:长期进行太极拳推手,可以延年益寿。

太极拳推手所以能祛病延年,强身壮体,道理是:其一,推手时肢体随屈就伸,旋腰转臂,起自我按摩作用,又可锻炼肌肉,调和气血。太极拳推手重练腰,“八卦步,太极腰”。腰是人体中轴,腰一动,全身无有不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长期活动腰,可益气壮阳,增强肾功能,使人精力充沛。 其二,人体是小太极,推手不离太极体态,沉肩松胸,收臀提肛,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则疾病难侵。推手要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这样内气循任脉下降,沿身后督脉上升,即为周天功,久练可使体内真气充盈。太极拳推手用意识引导,这“导一”,以一念化万念,可使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达到人静,使散乱的大脑活动成为有序化,有利健康。总之,太极拳推手要求动中求静,动静兼练,兼收并蓄,益寿延年。

太极、推手训练计划

1.规范太极拳架式。(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2.太极推手基本功:①单手平圆推法;②双手平圆推法;③单手立圆推法;④双手立圆推法;⑤单手缠腕推法;⑥双手缠腕推法;⑦单手拐肘推法; ⑧双手拐肘推法。(每次30分钟,5次完成)

3.推手基本功活步练习:八种基本推法,活步推练。(每次30分钟,5次完成)

4.平圆、立圆、缠腕、拐肘综合双推法;(双手推圆法)主要找粘黏连随诸劲。

目的:达到听劲、懂劲、熟练基本推法,功深久练自得。(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5.定步四正(拥捋挤按)推手法。(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6.活步四正推手法。(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7.定步四偶(采搠肘靠)推手法。(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8.活步四偶推手法。(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9.大捋推手法(定、活两式)规定法。(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

10.定活步大捋推手法(不规定式,乱采花,每次30分钟,10次完成)共需时45小时,每周按2小时练,计算需5周次,需6个月完成。若全部熟练掌握以上功法,在认真习练的基础上,也需三年功夫,为三年一小功。

11.太极散手功架。(二人对练,每次60分钟,10次完成)

12.太极三十六散手变化法(每次60分钟,练一手需36次完成)共需46小时,每月按2小时计算,需23周次6个月完成。若全部熟练掌握此功法,在认真练习的基础上也需两年功夫,为五年一大功。

1998年5月23日

第四部分

武术器械

新编四十八剑势法剑法特点:此剑,势法舒展大方,动作简练纯朴、连贯协调、节奏明快、着发紧凑迅速、刚柔随剑、剑随意动、动随气行、外柔内刚、动静结合、意气相随,动作名称均冠以形象语词,故易于记,更利于理解其攻防含义。技击性强,有实用价值,健身功效显著。

浏览5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