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一 个成功的武术课堂必定是学生与教师配合默契,和睦相处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 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武术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口头传授,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 达能力。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性,还要注意吐字清 晰、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利于学生接受。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才有助 于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演练,更重要的是才能够促进教学顺利的开展。另 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及时 给予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和智力上的差异,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一视同仁,不仅要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而且还要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耐心帮助,提出有帮助的建议,从而使其不 再对武术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感 受到教师的真诚,愿意与教师交心。师生关系融洽了,不仅有利于教学顺利的开 展,而且有利于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四节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放开思路,加强传统武术的改革与创新

要想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要从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着 手,改革和创新是对传统武术原来优秀成果的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手段。

传统武术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根据当代体育 提出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完善自身体系和价值体系,从而创造出属于本时 代特色的武术项目。

传统武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不断的创新。传统武术的可持 续发展,不仅要保留祖辈们长期以来创造的优秀成果,还要站在当代体育对武术 不同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武术招式和套路运动,从而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 世界。

二、 重视理论,加强传统武术创新体系研究

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多方面的武术理论体系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至关 重要,因此在传承武术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原则,不仅武术理论体系 要科学化,而且武术竞赛模式、武术技术训练都需要科学化。有了科学的、系统 的武术理论体系作支撑,我们在发展传统武术中,才能游刃有余,在武术的各个 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也才能使武术工作顺利的开展。另外,武术在现有的发展 基础上,不仅要注重体育化研究模式,还要将武术整个文化体系作为研究模式, 双管齐下,共同加快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进度。

三、 简化套路,制定国家标准促进传统武术的创新

简化套路,并非意味着对套路运动的删减,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简化。简化就 是指传统武术在与外界其他体育项目进行交流中,取长补短,构建一套适合自身 发展的武术套路体系。

当前,面临武术门派众多、武术技术复杂、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我国传统 武术简化套路,需要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促进传统武术的创新:

(1) 保留传统武术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武术套路进行简化。

(2) 保留套路中的代表性招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武术的趣味性。

(3) 保留拳种的特性,根据不同社会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4) 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注重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丰富。

四、 转换角度,促进企业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有机融合

企业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变 化,企业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主题,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可以 考虑将企业结合一起,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企业与传统武术文化有机结合,需要国家将企业作为传承发展传统武术的平 台,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一系列的武术活动,向中国乃至世界弘扬优秀的武术文化和 销售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产品,从而将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推向新的高度。

企业与传统武术有机结合对传统武术继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 如下:

(1) 通过企业高层开展武术运动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使意义深远的,比如在现 实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大部分人由于工作压力,患有职业病,颈椎、肩周炎、 腰疼等,其中包括企业内部人员,而传统武术正好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痛苦。因 此,企业大可利用传统武术这一作用,组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鼓励更多人认识 到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的精神内涵。

(2) 企业人群的整体素质都普遍高,而传统武术的传承者或者演练者,一般 都是民间的家庭式传承人,比如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的传承者就是当地的 村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企业人群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在大规模、竞争力强的企业中,高素质和高文华水平的 人更是不胜枚举。传统武术如果由这些高素质和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人进行传播和推 广,不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而且将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前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加强交流,创建传统武术现代化创新模式

加强传统武术与外界的交流,也就是加强各门派拳种之间的交流。

传统武术不仅门派众多,而且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拳种,正是这些拳种共同 发展,才促使传统武术呈现出全新的、“百花齐放”的画面,因此,鼓励不同拳 种相互交流,对传承和创新传统武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武术现代化创新模式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科学的、系统的价值理论做支撑;

(2) 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 政府支持力度高;

(4) 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逐渐走向职业化发展。

(5) 加强与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竞技交流。

(6) 提高市场竞争力,走商品化发展道路。

(7) 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国际化。

第三章

地域文化下的体育武术研究

地域文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也开始将目光转 向对传统武术地域文化特征研究上,因此以传统武术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对象成 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众所周知,传统武术文化在不断地历史发展中深受 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对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传统武术研究对当代传承传统武术 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章将重点阐述一下地域文化下的体育武术发展背景和 特征。

第一节体育武术的地域性特征

所谓的“地域”就是指古代沿袭或俗成的历史区域。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 展中,形成了众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地域,比如燕赵、齐鲁、陇右、荆楚、关 东等,在这些不同地域上衍生的地域文化也是有差异的。关于地域文化的定义, 本书认为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又可以叫作区域文化, 是指人类地理分布而形成的地域性区域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有关地理的文 化、历史等。而地域文化史的研究在学科中属于新的范畴,地域文化史研究最早 的当属吴越、楚、巴蜀地域的文化研究,后起的齐鲁、燕赵、湖湘、闽粤文化从 点到面铺开,随着学者不断地加大对地域文化史研究的力度,到了 20世纪末地 域文化史研究炙手可热。

我国地域文化学研究获得大发展、大繁荣得益于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 新兴学科以及21世纪文化学的兴起。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 产生于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蕴含浓郁东方文化特色的文 化形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另外,近年来,“文化旅游”现象不断受到人们 的喜爱,传统武术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形态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 当代武术工作者也开始将地域文化下的传统武术研究作为研究方向,重点探索地 域文化与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

浏览2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