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三要领

我国武术门派繁多,形意仅为其中之一。然而也是流转较广、影响较深的拳种之一。其形拳也,大多是一顾一打,反复锻炼,克服少重实用,是为其主要特色。其所以易于实用的关键盖在于抽身掉膀、后足蹬、束身(裹)三点。

抽身掉膀,简单说来,就是侧身面敌,除虎形、马形、胎形等双手齐出者外,其余均要求上身稍偏,置左肩或右肩于前方,不使前胸暴露于对手正面,以免敌人击中我要害。敌我双方交手时,势必一进一退,一顾一打。当我右侧在前方时,敌手击来,我即抽身(退步或不退步),身体稍偏,右肩后移,一般可避开敌手。同时,左膀自然掉向前方,左腿前进,打击敌人。可见抽身掉膀完成于一瞬间,连顾带打,谓之,有进无退,因退是为了进,即退即进故也。劈拳中抽身掉膀用法较为典型。在其他拳法运用中,道理亦相同。

抽身掉膀在顾法中不必大退步,即可避开敌手打击。在打法中又能增强打击效果。因单臂之力,总不若通臂之功。如果完全正面对敌,左右臂均置于一线上,右臂力量要想穿送于左臂,殊而不易。因左右臂与背部之间均成直角,由右向左传劲,要拐两个弯子。反之,如抽身掉膀,则左右臂之间纵向成为一线,前臂如弓背,后臂如弓弦,发劲如拉弓射箭,后臂劲一直传向前臂发出,势同飞箭,增强打击力,何止一倍。

而且抽身掉膀,有缩短打击距离的功能,只要向左或向右稍一侧身,则冲击之臂可增长约一拳距离,更接近敌身,自会加强打击效果。

唯抽身掉膀之关键在腰不在膀。腰部旋转,左右膀自然就可调换过来,它也是决定身法良否的关键。反之如单纯着意于两膀之掉转,势必形成左膀或右膀前探,导致上身前倾,不独全身整劲难以发挥,且易形成失重。

腰部为发劲时沟通上下之枢纽,在形意功法中特别重视。如龙形拳每一势左右盘旋、上下升降。崩拳每一招要求腰部如陀螺旋转,无不如此。而且当进击时,腰腹要充鼓荡之气,有意向前顶进,才易发出整劲。船形及鹰抓之功,在锻炼腰劲方面是较为典型的。

其次,后足蹬在形意拳打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形意拳不用弓箭步之类的大步。步法上总是前足进,后足跟,相距甚近。且两腿弯曲,可增强弹性活力。这在抽身掉膀时,已接近对手一拳距离的基础上,由于后足蹬,又可再近敌一拳有余。反之,如采用弓箭步,我中腰距敌身起码一尺有余,待腰劲传至拳梢,已非全劲。而后足跟进,则全身近敌,所发劲几乎全部搁置敌身,其打击力之巨可想而知。故拳谱云:“消息全凭后足蹬。”

束身在形意拳功法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一种裹劲。我们知道,目标愈大,受打击的可能性也愈大,这在拳法和兵法中道理相同。束身就是指行拳时,要求浑身上下适度紧缩,身势稍低:“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 “两腿形如绞剪”,磨胫而行。

束身也有利于发劲,“能屈得下,才跳得高”。赛跑时先行蹲下,有利于起跑。猫捕鼠前的一刹那正是典型的束身动作。束得紧,才能发的猛。“虎抢头”的要领即在于此。猴形的束身动作也是至为明显的。拳谱云:“两腿行如绞剪,两手亦行如绞剪。”这个比喻是十分贴切而形象的。我们知道剪子用旧,两刃松动,相贴不太紧密,就不锋利了。故形意步法重磨胫之功,左右腿贴近,磨胫而出,与腰、臂之出击配合,增强打击力量。

在手法上强调“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充分表现了对束身的重视。 束身有利于顾,心与肋均为人体之要害,为敌手窥伺之处,我若经常束身,保持封闭状态,则对方无可乘之机。步法上两腿贴近,亦有护裆作用。

在打法上,两手既经常处于一线,势必相交而出,更可增强抽身掉膀之劲。

总之,抽身掉膀、后足蹬、束身可谓形意拳锻炼三要素,有意识地恪守此原则,日久则可形成整劲,产生极大的打击力。所以交手时,不仅能打倒敌手,且能将他发至远处,此三法在其中是起了相当作用的。

1989年2月24日与孟宪时合编整理

形意拳杂式捶说

杂式捶即统一拳,乃总合形意拳之特长而熔为一炉者也。世传此法彼来以往循环不已,步步有奇正,式式有虚实,刚中求柔,动中求静,虽静犹动,虽柔亦刚,起落伸缩皆有理法,进退转旋俱有楷则。名虽十二形合一,实则包罗万象,苟能潜心玩索,得其化生之理,克制之道,内外一气,心意相合,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自有不见不闻之神妙,盖还虚洗髓之功。(注:化生克制五行之理,不见不闻还虚洗髓之境界)

形意杂式捶歌诀:名曰杂式萃诸形,天地化生万法成,全体大用形于外,神意为基诚平中。

无极式,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撇,成九十度,两腿宜直,膝盖后挺。丹田向后吸劲,胸往前迎。两肩水平,两臂从容下垂,两手掌侧向前,两手微曲,五指并拢。小腿贴于腿部中间。头要顶劲,项要竖劲,下频微向后收。宛如立于空虚之地,凝神敛气,动静无知,混沌为主,虚无为辅,双目平视前方。

三才式(一)太极式亦即三才式,俗名桩法,又名三体式。实包括两仪、四象、三才、六合、五行、八卦无遗。形意各拳开门式初步之姿势也。 欲习各拳,必须先由此三才式再行变化。其法:由无极式两手变为阳掌。五指松开微曲,手虎口要圆,手心朝上自身两旁往上托起,托至与两肩成水平线,两手再往下额曲回,十指相对,两手心均朝下,再由下须向下按劲,按至脐部下方,两手握拳,拳心朝上,提至脐部上端,同时两腿弯曲,身子极力下蹲,两膝盖紧靠,左足提踵,足尖触地。左足掌贴于右足里胫骨。两肩极力下垂,两肘往前扣劲。丹田往后吸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

三才式(二)承上式似停未停时两拳贴腹部,同时向上托起,两手如托物然。左手托至左乳下为止,拳心仍朝上,右手经过右乳至须下再向前面攥出,冲出时不可过鼻。拳心亦朝上,手背向下偏左极力朝里裹劲。裹至小指冲上,拳与右肩成水平线。肘下垂,肱微曲,所谓沉肩坠肘是也。两肩扣劲又要下垂。左肘紧贴左胁,两腿两足均不动。头要顶劲,项要竖劲。双目平视前方。

三才式(三)左足向前方开一步。两足距离约二尺五寸,亦要随人之高矮。右足为横,足尖斜向右前方。左足要顺直,两足跟在一直线上。两腿似直非直,似曲不曲身体看正是斜,看斜是正,同时左拳由右臂脉窝向前方劈出,至两手相遇时变掌,如斧之劈物然,右手变掌朝外拧劲,向后撕扯止于脐部后方。手背朝上,五指分开,如抓圆球式,手虎口要圆。两手之劲,左推右扯如同抽丝,左手掌与左足上下相照。手背朝上,五指分开,虎口要圆,与右手同。左手与左肩成水平线,肱微曲,肘下垂,头要顶劲,项要竖劲,舌顶上腭,动如鹰不动如熊,两肩要扣,双目平视左手上方。

鹤子束身承三才式第三式,两手仍在原地握拳。右足超过左脚直向正前方开一步落实,左足随即跟进右足,足尖触地,足踵提起,足跋紧贴右足里胫骨,两腿弯曲,两膝盖相抵。身体下蹲,两拳交叉,左拳脉窝靠于脐部下方,右拳脉窝紧贴左拳背下,两拳眼均斜向上,两肘抱肋,垂肩含胸,头微竖,双目平视前方。

鹦子人林左足向正前方开一步,落地要顺。右足在后斜横。两足相距二尺四五寸,两腿微曲,成子午桩步。同时左手拳向前方突出,肩至肘向下,斜坡,肘弯至拳平直,左拳与左足上下相照,沉肩坠肘,肱微曲,拳眼朝上,右拳躅翻高起,至右额角停住,拳心朝外,含胸拔背,头顶项竖,双目平视前方。右拳往上抬时,胳膊朝外拧劲,含有化击敌人之意,并非架住敌手足或搠托敌人手足也。

退步掩肘(一)右足向起点后退一步,右足在前顺步,左足在后斜横。 两足相距约二尺,两腿微曲,同时左手拳往下撕扯,扯至脐部下方停住,手背朝外,右手由正额往下撕扯,右拳变掌微高于肩,胳膊极力弯曲,肘要下垂,手与肩相距二三寸,手背朝外,右手往下扯时,随着身子掩肘,右手小指有朝里裹意思。旋恢复左右肩的原状,掩肘时不可明显的掩,不过心意用力朝里裹劲,双目平视前方。

 

浏览3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