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上臂),从肌肉上来讲,主要是指的肩三角肌、肱二 头肌和肱三头肌部分。从骨骼上来讲,主要指的是肱骨的上 端和肩部的鹘骨部分。在形意拳中所说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是 在每一个动作中都必须包含的内容,所以说步步不离鸡腿, 把把不离鹰爪,腾起蜚伏是龙身,起手必俱熊膀,两手紧防 门面。在三节之中,虽然说是肩为根节,但准确地讲,真正的 根节劲力绝不在于肩,而是在于膀在膀则灵,在肩则滞, 因为如果把劲力集中在肩上,肩关节就会受到抑制,在练习 中就会影响到它转动的灵活性。那么肩关节是不是应该始终 处于不含劲力的状态呢?也不是。在爆发劲力的时候,不仅 是肩关节要紧抱为一体,就是全身肢体也要合抱为一,故称 浑身刚硬如铁。但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劲力必须是含蓄于 膀,才不致于使上肢的转动出现僵滞死板的状态。总之一句 话,膀要含催(指劲力),肩要灵活。
时肘,在整个上肢之中,是联接根节、操纵梢节的中间环 节,故称之为中节。形意拳中对肘的要求主要是垂(或称坠八合、领、催四 法。垂有下坠之意,合有相抱之意,领有引变之意,催有逼 促之意。力不力在根,正不正在中,达不达在梢。就是说上肢有 没有劲力,关键决定于根节(膀)所含的劲力大小。然而决定 是不是保持了中正劲,则是在于中节。中节是承上接下的转 换部位,所以中节绝不能空。如果肘关节的劲力一空,则整 个上肢的劲力就会涣散,这就是“中节空则节节空”的道理(拳 经中所讲的“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和“中节空则节节空”,并 不是单指肘或膝,而主要是指腰,同时也包括全身各部的中 节在内)。
根节主要是劲力的发源之处,中节主要是劲力的含藏之 所,梢节主要是劲力的终放之点。劲力主于梢节为之出,劲 力主于根节为之入,劲力主于中节为之中。也就是说当劲力 放在手上时,这种劲的本身是向前往出走的劲;当劲力放在 肘上时,这种劲既不属于往出走的劲,也不属于往回带的 劲,而是属于中正劲,当劲力放在根节时,这种劲的本身就 是往回领带的劲。梢节为放劲之点是谓之明劲,中节为藏劲之所是谓之暗 劲,根节为发劲之源是谓之化劲,所以说明劲在手,暗劲在 肘,化劲在身。明劲在手,主于神门个劳宫§暗劲在肘,主 于曲池、少海化劲在身,主于膻中、命门。
肘的垂、合、领、催,也各有其不同的功用,下面我们 分别来介绍垂肘以求中正。垂是上下垂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肘必须 有向下垂坠的劲。肘中节的向下垂坠,是为了使学者在练习 中逐步地掌握既无前栽后仰之弊,又无空虚飘浮之病,故以 下垂中节来固定姿势和稳定劲节的中正不偏。合肘以求劲整。左肘与右肘的相合,右肘与左肘的相 合,左肘与右膝的相合,右肘与左膝的相合,才能使四肢的劲力相合不散,并增大四肢的支撑力量。所以说肘不内合力 外宣,膝不内合底功浅。因为肘部向外突,上肢的劲发出以 后,并不是正直前冲的劲,而是带有一种向外宣的劲力,向 外宣的劲,本身就有横劲在内,容易分散顺劲的发放效果。
人体关节领肘以求变化就是因为在人体活动的所有关节中,能 够起到变化作用的,主要悬在于中节。例如:要由劈拳变化 为钻拳,靠梢节不行,靠根节也不行,唯有依靠中节为主, 梢节、根节为辅,才能灵巧圆活地完成由劈变钻的转换任 务;下肢也是如此,不论是进步、退步,还是蹬,踢、踹、 勾等,都离不开膝关节的提领动转。所以说中节空则节节 空,中节僵则节节滞。只有明白了根节是劲气的发源之处, 中节是劲气的转换之所,梢节是劲气的终放之点,才能在运 用中变化灵、运转快。催肘以求发力,肩不催肘肘不力,肘不催手手不及,唯 有以肩催肘,其劲气方能贯肘,以肘催手,劲气才能到手, 三节合一则整劲乃出。况梢节之劲源于中节,所以在攻击对 方时,出拳伸掌肘不催是不行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知道了三节之劲气是发源于根节,变化 于中节,运用于梢节的运动规律,那么又如何对待和破解这 三节不同的功用呢?破解的秘诀是:截其根节,制其中节, 断其梢节。截其根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截其气,另 一个是截其体。截其气就是要“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是要把对方正发而未发之间的气截阻在根节(此为截其劲), 不令其发放出来,这在形意、太极、八卦内家拳的战术上叫 做“彼不动己不动,彼若动己先动"谓之先发制人,截体,、 是指截阻对方的根节,是在对方已动之初,将彼之根节截 住,使对方之上肢不得发出(此为截其力),这在形意拳的战 术上是属于后发制人之一法。总之,根节部位是最容易动摇 对方根基的部位,故能使对方暂时失掉重心的稳定。况根节 被截,中节也就空虚,中节一空,梢节也必空了。
制其中节。上面已经讲了,人体四肢和身躯的变化转 换,主要依赖中节,因此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将对方的 中节(或肘,或膝)控制住,才能使对方的全身暂时发滞和变 化失灵,而被我所攻。断其梢节。任何物体的末端即为梢,所以任何梢节都较 中节和根节细而脆弱,相比之下它是容易被折断的部分,例 如一棵碗口粗的树,我们要折断它的主枝或树干不太容易, 然而要折断其梢枝,那就容易多了。就是在擒拿术中的金丝缠 腕、顺手牵羊、白马扣蹄、怀抱鲤鱼、怀中抱月、手挥琵琶 等等,也都是以擒拿梢节为主,即使是要达到断其中节或 根节的目的,也脱离不开先断、先制、先捉其梢,后断其 中、根的规律。
另外,梢节也是容易牵动对方的一个环节,这在形意拳 中的战术上叫做“一枝动百枝摇工臂,指的是前臂,是从肘关节以下至腕关节以上的一 段。肘是臂的操纵者,臂是腕的主宰者。臂在形意拳中的运 用,主要是讲尺骨和挠骨的作用,例如我们所常说的“拳打滚 斗之力力 从上肢来讲叫做‘手以滚而进"就是指的尺槎二 骨的阴阳互易变化。尺梯二骨的阴阳互易,是上肢在拳术技 击中技巧变化的关键,所以说“拳之大要,重在阴阳九就是 因为如果离开了阴阳的互易变化,也就失掉了本身自转的圆的运动,离开了自转中的圆的运动,也就谈不到变化的敏捷 和灵巧了,“滚斗之力”也就无由而生。
浏览2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