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新午王华杰,山西汾阳县人,是我最尊敬的老师。老先生小学之年 从事技击,寒暑不辍二十余载,礼接明师益友,集各家之长。从北京许禹生、 吴鉴泉,东北纪子修诸老前辈习太极拳,又从河北衡水刘恩绶殿升老前辈学 岳氏八翻手拳法,深得其要。先师仪容温文儒雅,态度谦笃和易,不以其术 自私,尤以提倡武技为己任,耐心细致诲人不倦,艰苦不懈以至终生。武林 同道以得识先师为荣,均乐于投其门下以求教益,徒众遍及三晋,品学之高 与功行相比并,深受从学者爱戴与敬仰。先师不仅精于太极拳法——走化粘制,柔顺为用,随机应变,以静制动, 引进落空,顺势发劲,使人防不胜防,而且攫抉少林之神髓,用于岳氏八翻 手拳法——出手奇妙,应变神速,进退攻防随心所欲。故不论太极推手、抑 或拳法过招,其手法之奥妙,变化之多端迅速,无不得心应手,使众多名师 高手钦佩之。先师太原政界供职,百忙之暇,致力于武术事业,年复一年,辛勤敬业 不遗余力。约于1930年,在文瀛湖畔,首义街青年会院内成立了国术操练场 及国术促进会,各县镇区也纷纷成立了武术馆,习武练功者风起云涌,盛极 一时。三晋各派名师被邀集于国术促进会教拳传技,经常组织各类拳术培训, 参加者每期多至百余人。因之八翻手及各拳种在山西及太原附近一直有传授 和坚持锻炼者,因之八翻手这一技击性强、健身显著的拳法至今能在山西太 原流传,而使之不至湮没失传,此实乃先师新午王华杰之功勋也。先师从未恃术傲技、以强凌人,不标榜门户,不轻视他门别派,武林同 道亦钦赞不已。他对各门派联络团结,善取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以精己之 长,以补己之短。先师之功深、技精,此其因焉。岁庚午先师出版了《岳氏 八翻手拳法》上八路,后又陆续出版了《太极拳阐宗》、《太极拳实践》,拳 法之姿势、应用要旨皆出以犀利之笔,为学者作津梁。尚余岳氏散手三百六 十手、太极拳散手和岳氏八翻手中、下八路等,先师未能在生前撰写出版, 实为一大憾事。七七事变后,先师率技术总队进行抗日活动,后至西安。新 中国成立后,先师世传精医、悬壶济世,任西安市人民医院中医大夫,业余 仍传功授技,曾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工作。1964年一代名师逝于西安, 至今西安徒众仍在推动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先师不失为一位内外皆精且有丰 富实践经验和精邃理论知识的武学大家。余入门晚,离师早,根基又差,但从先师学太极拳、岳氏八翻手,数年 如一日,蒙先师耳提面命,巧譬善导,得益匪浅。先师教诲之恩,无以为报, 饮水思源,愿将先师为武术事业付出之精力述之于笔墨以慰夙愿。为人师表武林楷模——怀念武术名家王锦泉先生张希贵眨眼之间,王锦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数年。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众位弟子及武林好友将纪念先生的业绩,缅怀先生的功德,这是激励后人的一件 好事。我文笔粗拙,但也想聊表心意。我与王锦泉老师认识多年,虽未深交,但他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对我 来说受益颇深,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技艺精湛,胸怀宽广1953年左右,当我初涉武坛时,便常在太原市杏花岭体育场见到他,那 时的先生人到中年,身材高大,体态健美当时太原市体委每逢节日,都要 在杏花岭体育场组织武术表演,全市的武术名老拳师都要带着徒弟聚集在一 起,舞刀弄枪,各展雄姿。我记得王锦泉老师常表演一套“岳氏八翻手”,铿 锵有力,虎虎生风,给我们印象颇深。1959年后,我在省武术队当运动员, 住在杏花岭体育场。每天清晨,不论寒暑都能见到他在体育场教人习武。当 时我和王老师虽然不太熟,但每次向他请教都毫不保守,总是谆谆教导,耐 心指点。记得第一次向他学习太极拳推手时,他便教了我好几个方法,如平 圆推手法,立圆推手法,折叠式推手法,四正推手法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这个老师不保守,平易近人。想想在那个年代,教武术的有几个不保守呢? 因为旧社会的武术拳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是时有发生的。所以从那 个时候他就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且他教我的那几种推手方法至今记忆 犹新。王锦泉老师胸怀宽广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大家知道,武术界鱼龙 混杂,门户之见很深,多有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之人,互相之间说长道短, 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事履见不鲜。可是我认识王锦泉老师几十年了,从没有 听他说过别人的闲话,他总是说别人的好话,叫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实在 难得。记得有个拳师,傲慢自恃,常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对他不礼貌,但 王老师听后一笑了之,从不计较,真胸怀宽大也。二、平易近人王锦泉老师对人谦和,热情好客,武术界的人大都说他好。比如每年农 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他总要约几个朋友去他家,亲自给人们做春饼 吃。王老的厨艺相当好,做的春饼相当好吃,我就多次应邀前往品尝。其乐 融融,至今深刻怀念。他教授的弟子很多,贫富不等,男女老少都有。他都能一视同仁,耳提 面命,不以贵贱论高低。因此跟他练过拳的人都敬仰他,终生交往。另一方面,他为人低调,不张扬,不抢镜。开会照像时总是主动往边儿 上坐,不像有些人硬往中间挤。他从未要求协会给他个什么职务,不像有些 人“毛遂”自荐,争名夺利。三、尊师重道王锦泉老师虽然年逾古稀,弟子众多,在社会上有名气了,也总是虚怀 若谷。他在公共场合总是宣扬启蒙师父王华杰(新午)先生的高超技艺和对 他的影响;他在整理出版的《岳式八翻手》一书中,一再提示是遵循王新午 先生的教导,为纪念先师而做。他从不持功自傲,总是谦虚谨慎、尊师重道, 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先生襟怀坦荡的品格、尊师重道的精神和 平易近人的作风。王锦泉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传承给我们的武术文化 和拳路还在广为流传,还在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他的音容犹在,他的精神永 远活在我们心中。(张希贵,当代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武术九段,《中华武术》三十年最具 武术影响力人物,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荣誉主席,山 西省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前山西省武术队总教练。)2014年1月16日写在王锦泉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苗树林乘鹤归西去,英容留千古。一代慈祥而严谨的体育尊师武坛名宿王锦泉 先生离我们而去已有七个春秋,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思考的问题。先生生前为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原市太极推手协会副会长,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先生为社会武术活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回忆先生,他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学术、求真务实的品格,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情操,育人不厌其烦、为人师表的风范,可亲可敬、可 圈可点,向我们昭示出一个真正的拳学大家的精神风范,久久不能忘怀。先生少年习武,早年师从赵思杰、王新午前辈习练太极拳、岳式八翻手、 三百六十散手技法。后又师从著名形意拳大师李洛能之孙李振邦习练形意拳 及武术四械,站桩练功,孜孜不倦,行功笃实,深得形意拳之真谛。先生精 通多门拳械功法,对拳理拳法深得其要。他生前曾撰写的《岳式八翻手》二 十四路精选套路,及《益寿内功经》问世。他的武术体系既系统全面,又十 分精细。先生生前广教门徒及学生。授徒十分注重武德兼备、内外兼修、口传身 授,教授严谨,一丝不苟;秉承传统要旨而又科学合理;传人众多,可谓桃 李满园,遍及全国各地。先生学识渊博,功臻化境,文才武略,涉猎广泛。 但先生一生做事低调,从不持技傲人,不随顺尘世浮华,不注名利地位。受 到了门人弟子及社会贤达的普遍尊崇。先生以厚植根底,学以报国,弘扬中华武术,振兴中华为己任,一生致 力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在多年的武术活动实践中,将传统 武术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运动中。他在太原市杏花岭、人民公园、动物园、矿机厂、机车厂定点传授武术,还在太钢一中、二中,太钢体育场等地创建了 武术队,推广普及武术运动,数十年不辍。他曾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辅导员 之一,并多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由于他工作出色,曾被太钢、 太原市先后评为工作模范。太原市的武术活动凝聚着王锦泉先生的巨大努力和心血,他为祖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为传承民族瑰宝,促进人类健康 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浏览2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