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结果表明,对武术文化的认知水平越高,其对武术文 化认同的情感接纳度和行为趋向度也越高。本次对中州习武人 群的调查,大学生组是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主修的专业都是武术,他们经过系统的武术专业学 习,对武术文化的认识是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同样,武校学生 也是在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武理论与武术技术, 虽然他们年龄小f对武术文化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与全面, 但他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比较严格系统的武术技术训练,他们对 武术文化还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武术专业大学生和武术方面 的专家教练是专业武术人群①,武校学生也称得上是准专业的习
①专业习武者:确认的原则是以武术为职业,主要从事武术的教学训练竞赛、武 术科学研究的习武者和以武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 (笔者注)。
武人群。因此,他们对武术文化的认同,从认知要素到情感接 纳和行为趋向要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的晨练习武人群是 很正常的结果。根据文化认同理论和社会态度理论,由于武术 专业大学生、武校学生和武术专家教练长期从事武术工作与学 习,处在武术文化氛围之中,因而对武术文化认同也因专业的 学习与训练,对武术文化认知水平较之一般的习武人群高。他 们对武术的认识经过长期的积淀,在大脑中形成稳定的思维定 式(或认知结构),反映在认识上,就是一种稳定的认识,并且 按照这种认识去行事。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 践的简单过程。人的认识,思维的定式存于一个群体中的个人, 并反映到人的行为中,就成为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也因此而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因 此,笔者认为,长期的武术文化学习和习武经历,是形成武术 文化认同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文化背景对习武人群武术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中州地区,城乡之间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别是比较大的(表 27 )o城镇和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业余体 育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可供人们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也很 多,加之城市居民接受外来时尚文化影响,尽管人们对传统的武 术文化表现出积极的认同态度,但在认同态度结构的各要素之间 却表现出不协调,对武术的情感接纳度和在行为趋向的积极性方 面远不如社会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的农村习武者。农村地区淳朴的 民风、悠悠乡情,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因此,人们对传 统武术文化还保持着积极的认同态度。
|
N |
M |
Std |
Std. E |
Mini |
Max |
认知城市 |
420 |
73.59 |
17.048 |
.832 |
31 |
120 |
城镇 |
114 |
75.88 |
14.473 |
1.355 |
43 |
111 |
农村 |
304 |
74.34 |
16.304 |
.935 |
36 |
124 |
Total |
838 |
74.17 |
16.449 |
568 |
31 |
124 |
情感城市 |
420 |
63.82 |
12.746 |
.622 |
25 |
88 |
城镇 |
114 |
69.13 |
1L590 |
L086 |
38 |
87 |
农村 |
304 |
72.00 |
10.648 |
.611 |
27 |
88 |
Total |
838 |
67.51 |
12.450 |
.430 |
25 |
88 |
行为城市 |
420 |
29.39 |
3.517 |
.172 |
19 |
36 |
城镇 |
114 |
30.88 |
3.069 |
.287 |
19 |
36 |
农村 |
304 |
31.09 |
2.952 |
.169 |
21 |
36 |
Total |
838 |
30.21 |
3.360 |
.116 |
19 |
36 |
表28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习武人群武术文化认同方差分析
|
SS |
df |
MS |
F |
P |
认知 |
组间变异 |
143797.591 |
2 |
71898.795 |
1.225 |
.294 |
|
组内变异 |
49053887.409 |
836 |
58676.899 |
|
|
|
总变异 |
49197685.000 |
838 |
|
|
|
情感接纳 |
组间变异 |
4725685.521 |
2 |
2362842.761 |
44.433 |
.000 |
|
组内变异 |
44456393.979 |
836 |
53177.505 |
|
|
|
总变异 |
49182079.500 |
838 |
|
|
|
行为趋向 |
组间变异 |
2939594.092 |
2 |
1469797.046 |
26.824 |
.000 |
|
组内变异 |
45808062.908 |
836 |
54794.334 |
|
|
|
总变异 |
48747657.000 |
838 |
|
|
|
在本研究中,对社会文化背景的区别是按照被调查对象的户 籍所在地分为农村、城镇、城市三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区。表 28表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习武人群,有关武术文化认同在认 知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接纳维度和行为趋向维度在 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见附件五附表 12),农村习武人群在情感接纳方面显著高于城市和城镇习武人 群;在行为趋向方面,农村习武人群的武术文化认同得分显著高 于城镇习武人群,城镇习武人群显著高于城市习武人群。因此, 比较而言,农村习武人群对武术文化有更加积极的行为趋向度。
三、文化程度对不同习武人群的武术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武术文化认同的认知方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对武术 文化的认知程度也不断地提高,情感接纳度也更加积极。尤其是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对武术文化的情感接纳度明显地高于 小学文化程度者。在行为趋向方面,初中、高中文化程度者较 高,从大学文化程度者开始下降,初高中文化程度者的武术文化 认同行为趋向更加积极(表29、表30,图21、图22、图23以 及附件五附表15)。
表29不同文化程度与武术文化认同的方差分析
|
SS |
df |
MS |
F |
P |
认知组间变异 |
12169.623 |
5 |
2433.925 |
9.449 |
.000 |
组内变异 |
214304.940 |
832 |
257.578 |
|
|
总变异 |
226474.563 |
837 |
|
|
|
情感组间变异 |
3414.589 |
5 |
682.918 |
4.498 |
.000 |
组内变异 |
126330.792 |
832 |
151.840 |
|
|
总变异 |
129745.381 |
837 |
|
|
|
行为组间变异 |
153.168 |
5 |
30.634 |
2.741 |
.018 |
组内变异 |
9298.703 |
832 |
11.176 |
|
|
总变异 |
9451.871 |
837 |
|
|
|
识字很少 |
5 |
65.00 |
17.219 |
7.701 |
43 |
88 |
小学 |
21 |
64.76 |
16.772 |
3.660 |
40 |
102 |
初中 |
322 |
70.70 |
15.795 |
.880 |
31 |
124 |
高中或中专 |
264 |
75.33 |
16.289 |
1.003 |
35 |
120 |
大学本、专科 |
222 |
78.61 |
16.060 |
1.078 |
40 |
120 |
研究生 |
4 |
92.00 |
14.399 |
7.200 |
72 |
106 |
Total |
838 |
74.17 |
16.449 |
.568 |
31 |
124 |
识字很少 |
5 |
59.00 |
12.369 |
5.532 |
50 |
80 |
小学 |
21 |
56.48 |
14.264 |
3.113 |
26 |
77 |
初中 |
322 |
68.49 |
12.491 |
.696 |
25 |
88 |
高中或中专 |
264 |
67.99 |
11.297 |
.695 |
31 |
88 |
大学本、专科 |
222 |
66.76 |
13.073 |
.877 |
30 |
88 |
研究生 |
4 |
67.25 |
8.846 |
4.423 |
58 |
79 |
Total |
838 |
67.51 |
12.450 |
.430 |
25 |
88 |
识字很少 |
5 |
29.00 |
2.345 |
1.049 |
26 |
31 |
小学 |
21 |
28.05 |
3.612 |
.788 |
22 |
34 |
初中 |
322 |
30.17 |
3.423 |
.191 |
19 |
36 |
高中或中专 |
264 |
30.59 |
3.148 |
.194 |
19 |
36 |
大学本、专科 |
222 |
30.06 |
3.441 |
.231 |
19 |
36 |
研究生 |
4 |
29.25 |
3.304 |
1.652 |
27 |
34 |
Total |
838 |
30.21 |
3.360 |
.116 |
19 |
36 |
N M Std. Std. E Mini Max
认知
情感
行为
图22文化程度与情感接纳文化程度
图23文化程度与行为趋向
四、习武年限对武术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武术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接纳和行为趋向三个维度上都 存在组间差异,而且差异达到.05显著水平(表31 )。这些结果 说明,不同的习武年限对习武者的武术文化认同态度有显著的影
中州武术文化研究
响。习武年限是影响习武人群对武术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表现 出随着习武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而且还有一个较明显的特 点,习武年限从第三个水平上(2~3年)开始明显表现出高于第 一水平组和第二水平组(1年以下和1~2年)(参见附件五附表 18)。图24、图25、图26直观地显示了这一趋势。
表31习武年限对武术文化认同影响的方差分析
|
SS |
df |
MS |
F |
P |
认知 组间变异 |
7406492.452 |
5 |
1481298.490 |
29.526 |
.000 |
组内变异 |
41791192.548 |
833 |
50169.499 |
|
|
总变异 |
49197685.000 |
838 |
|
|
|
情感接纳组间变异 |
1122127.796 |
5 |
224425.559 |
3.890 |
.002 |
组内变异 |
48059951.704 |
833 |
57695.020 |
|
|
总变异 |
49182079.500 |
838 |
|
|
|
行为趋向组间变异 |
2285656.711 |
5 |
457131342 |
8.196 |
.000 |
组内变异 |
46462000:289 |
833 |
55776.711 |
|
|
总变异 |
48747657.000 |
838 |
|
|
|
习武年限
图25习武年限与武术文化情感接纳
五、中州习武群体武术文化认同状况影响因素的 回归分析
为了综合考察诸因素对人们武术文化认同的影响,进一步对 这些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武术文化认同的认知要素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习武年限、 是否门徒、文化程度、现在的身份以及民族;对武术文化认同情 感接纳要素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习武年限、不同人群、户籍 所在地、是否门徒以及民族;对武术文化认同行为趋向要素有显 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习武年限、户籍所在地、不同人群和民族。
表32逐步回归表
因变量 |
进入模型的自变量 |
系数b |
系数标准误 |
系数3 |
t值 |
P值 |
认知 |
习武年限 |
3.528 |
.349 |
,316 |
10.094 |
.000 |
|
是否门徒 |
- 9.336 |
1.504 |
-.193 |
- 6.206 |
.000 |
|
文化程度 |
3.115 |
.573 |
.168 |
5.437 |
.000 |
|
现在身份 |
-.631 |
.261 |
-.074 |
-2.420 |
.016 |
|
民族 |
3.436 |
1.606 |
.066 |
2.140 |
.033 |
情感接纳 |
习武年限 |
.905 |
.270 |
.107 |
3.351 |
.001 |
|
人群分类 |
-3.167 |
.451 |
-.257 |
-7.025 |
.000 |
|
户籍地 |
2.302 |
.496 |
.170 |
4.640 |
.000 |
|
是否门徒 |
-3.163 |
1.174 |
-.086 |
- 2.695 |
.007 |
|
民族 |
3.259 |
1.252 |
.083 |
2.603 |
.009 |
行为趋向 |
习武年限 |
.383 |
,075 |
.168 |
5.094 |
.000 |
|
户籍地 |
.616 |
.139 |
.169 |
4.441 |
.000 |
|
人群分类 |
-.441 |
.126 |
-.132 |
-3.491 |
.001 |
|
民族 |
.712 |
.351 |
.067 |
2.029 |
.043 |
本章小结
武术文化认同是习武人群对武术文化特征表示接纳和认可的 态度。武术文化的认同态度,包括对武术文化的认知、情感接纳 |和行为趋向三种心理成分。
浏览2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