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一种收效显著、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的“六字诀吐纳法”,此法 是吐出脏腑中的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是一种虚者自然补,实者自然泻的 自我运气疗法。此功法在前面《十二段锦益寿内功经》中已介绍,不再重复。内养搓搓功法:凝神盘膝坐,日月抱怀中,乾坤轮回转,神逸真气存,坐卧须闭口, 睡眠弯似弓,坐如千斤钟,站立像劲松,行走快如风,安神宜愉悦, 晨晚坐一刻,百日自成功,身体精神爽,颜面驻常春,搓手去心火, 搓脸去脾火,搓鼻去肺火,揉眼去肝火,搓耳去肾火,奥妙哉搓搓。 按摩六搓功:欲清心火搓手心,防止烦躁可宁神,搓脸润脾去躁湿,脾胃康泰不澹秘, 揉眼明目平肝郁,疗赤目痛视模糊,搓鼻通气清肺火,祛痰利咽止喘咳, 肾虚火旺搓耳根,可治聋痒与耳鸣,两手掌根刮项颈,调理血压治头晕。 以上六搓功,在每天洗漱完毕即可以进行。先把手心搓热再两手掌捂在 脸部上下搓擦(面部),依次揉眼,两手握拳以拇指关节在迎香穴揉搓,或用 两手掌心向面两小指夹住鼻子上下搓亦可。两掌心捂住耳朵前后搓,最后以 两掌根在颈项上下搓擦(上至风池穴,下至大椎穴),以上可视时间而定,但 最多不超过108次,最少不少于36次。此功法应视为每日之功,也就是洗几 次脸就做几次,早晚都做,坚持下去始见奇效。36次仅用20秒,108次也不 过1分钟,六项搓摩功也仅仅6分钟。望活到老搓到老,心肝脾肺肾功高, 健康长寿不老松。坚持锻炼祛病延年(讲稿二)(1987 年)上次我们也稍微涉及导引吐纳锻炼功理、功法及练法,结合十二正经与 奇经八脉循导引经,每个动作配合吐纳能强身防病。今天接着略向深处探索 一下,以使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内功有悠久的历史,是祖国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医疗方法,又是一种养 生之术。内功包括医家导引与道家导引的锻炼功理、功法与练法。内功含义 可从狭义广义两方面认识。狭义的一般是指肢体运动;广义的内功,除肢体 运动外还包括吐纳、意念在内即所谓导引方法,导引又分别为行气导引、吐 纳导引、意念导引等内容的名称。概括起来内功也就是现在通称的“气功”, 气功是一个名词,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内功”、“内养功”或“内功经”。 功法的活动形式,一为动静兼备的各种功法,亦有外静内动的桩功和静坐功。 这些功法,有优点也有不足之点,如初练功者欲掌握调心至静、调息至匀、 调身至松,殊非易事。因之在此我们选一些寓静于动、外动内静、动作简练, 通过导引或吐纳的功法锻炼,使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经络穴位的机能促进经 络舒畅,血脉调和。行功方法的不同所以形式则有所不一。旨在协调呼吸、 畅通血脉、促进运化、疏导肌肤、强健筋骨、豁达脏腑,以求延年益寿。功法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想维持健康生命力,须坚持锻炼,促 进新陈代谢,帮助血液循环,始能精力充沛,故神安气顺,食欲增进。如 《起火得长安》诀曰:“阳火须知自下生,阴行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固, 此是真人大炼形。”坚持锻炼祛病延年(讲稿三)(1987 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六字诀导引吐纳法,今天我们再学习老年病的几种自 我点穴按摩法。我国将按摩用于医疗是最早国家之一,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 国史书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先秦名医扁鹊就是运用按摩治好虢国 (即周朝国名,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太子尸厥症的,为此人们惊叹不已, 称扁鹊是具有起死回生奇术的神医。《汉书艺文志》曾提到有《黄帝岐伯按摩 十卷》的专科书籍,东晋医学家葛洪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 《按摩经》一卷。隋代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该书每卷都附有按摩内 容,计有260多条。可见当时按摩术运用之广,唐代太医院设有按摩科,唐 代名医宋思邈在他著作的《千金方》一书中,对老子的按摩十八法很有研究,, 他本人也十分擅长按摩。活到了 100多岁。明初按摩已从治疗成人疾病发展 到治疗小儿疾病,并有新的突破。如用捏脊法治疗小儿麻痹,收到了很好的 疗效,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总之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和实践,我国的按 摩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按摩是在祖国医学经络学术指导下进行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络内走脏腑,外走四肢九窍,调节气血荣卫的运行,把人体连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以保持人体各部机能的协调与平衡。一旦人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经 脉淤塞、气血失调就要发生疾患。运用按摩之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 其不足、泻其多余、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强筋壮骨、通利关节、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松解肌肉及软组织。可改善人体功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一、按摩手法按摩手法是以疾患病况,按经取穴,以穴位的需要决定按摩的各种手法, 互换使用,以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疗的效果。手法有:按、摩、搓、点、拿、拍、捶、击、扣、揉、弹、抖、提、抻 拔、摇、旋、摆、捏、捋、舌!1、捻、压、顶、抠、掐等25种.按法:分掌根按、拳面按两种。掌根按系上下左右往返于几个穴位之 间。拳面按则长时间用力按压在某一穴位上。掌根按多用于全身各部。拳面 按则多用于腰背部,能通经活络,开通闭塞,祛结散淤,消肿止痛。.摩法:是用掌根部和手背部。用活劲顺着肌肉纹理上下左右移动摩之, 多用于腰背、四肢及头部项间,化淤散结,消肿止痛,强腰固肾。.搓法:搓法与摩法大同小异,搓是用两掌相合,往返搓动,或用单掌 根上下和横向推搓,均发力于掌根,多用于四肢、胸头肩背,功能通媵理 (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肌肉之间的空隙),开导闭塞,调和气血,增强肢体活 动能力。.点法:用拇指指峰、食指屈曲的关节或屈肘以突出的鹰嘴部,点取某 一穴位。沉力下压,此法为攻泻手法,多用于腰背四肢。功效开导闭塞,祛 寒止痛。运用手法时,须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从事。拿法:用五指或拇、食指叉住患处用力提拿,可快可慢,可轻可重。 但须视病情需要及患者体质而行。多用于四肢颈项肩部。功效能产生热气, 疏通经络,活血调气,消肿止痛。.拍法:掌心微凹,五指自然并拢,往来拍打患处。拍打时单双掌均可, 运用腕部灵活之劲由轻至重,由慢到快,往返上下左右,适用于肩、背、腰 及四肢等部。功能行血通络,疏松肌肉,消肿消痛。.捶法:用双手半握拳(五指屈曲拳心空凹)捶打全身各部。做连续不 断的灵活捶打动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能产生热气,疏通媵理,活血顺 气,疏松肌肉,消疲解劳,旺盛精神。.击法:与捶法类似,所不同,此法是用掌侧四指敲击患处。动作要轻 灵敏捷,快慢协调。适用于全身各部。通膜理,开关节,疏通经络,开通闭 塞,消淤散结。.扣法:两手自然屈拢成凹形,用十个手指肚抓扣患处,动作轻快敏捷, 适用于头部胸部,能使头脑清醒,消除面部麻痒,宽顺胸膈,消淤散结,止 晕止痛。.揉法:揉分定点环形揉和螺旋移动揉。定点揉是以掌根按于患处,运 用腕劲灵活地做原位揉压。螺旋揉是用掌侧或掌背,运用腕关节回旋转动, 做双向移动,轻重快慢幅度大小须适当。适用于全身各部。功能祛风散热, 消肿止痛,松解肌肤,强筋壮骨。.弹法:是以十指肚部抓弹患部,适用于头、肩、胸、背部,功能开窍 提神,清脑明目,宽胸疏气,止咳消喘,祛风散热,调和气血。.抖法:是双手握住患肢,用轻捷的手法,有节奏地缓缓抖颤,能通媵 理,舒展关节,产生热气,祛寒止痛。.提法:用两手拇、食指捏提患部皮肤,多用于腰、背部,能行气通 络,疏松肌肉,解乏之痛。抻拔法:抻和拔同一手法,横拽者为抻,上提者为拔,手法劲缓而柔 和,能舒展关节,疏松脉络,增强四肢的活动能力。.摇法:用手握住有病上肢,弧形旋转,摇动缓缓而行,摇则动之,运 则行之,不可操之过急。适用于四肢关节,疏松膜理,伸展关节,产生热气, 增强四肢活动能力。.旋法:此法多用于头部的落枕病患和肘关节脱节错位。用两掌,左掌 按于头顶,右掌托住下须,两掌向左旋转;右掌按于头顶,左掌托住下颁向 右旋转,先使头项旋转发热,然后病在左,在向左旋转时,猛向右摆,病在右时手法同样,唯方向相反。如肘关节脱节错位,一手握住患臂的手腕,一 手握住大臂,握手腕的手向左旋转,接着再向右旋转,然后把小臂向大臂推 屈,便可以听到滑回原位的声响。此手法多用于颈项、肘关节和脚腕关节, 可疏通经络,舒松关节,复位解热,消肿止痛。

浏览3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