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知战胜了多少人,但他很少对外披露。知道他的人, 只能做出这样的评价:他的功夫是经过名家过硬考验的!
有这么一句话,足以概括他的技艺水平了!
四他成了戳脚门泰斗
“九一三”后,于伯谦回到沈阳,看见当年武林英豪大部 分均牺牲于抗日斗争中,生存者寥若晨星。他感到痛心,更感 到自己今后担子沉重。
他没有泄气,找到自己的师弟安世发、胡显五。他们相互 鼓励,决心共同重振戳脚与翻子拳门。
他们分头寻求、开拓可以发展武术的基地。于伯谦在沈 阳、鞍山、辽阳召徒数百人,亲自示范教学;他还教儿子于正 平、孙子于刚、于杰。
他只有一个念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赶快把自己的生平 所学传下去、传开去,把损失的时间尽快赶回来!把有培养前 途的英才找出来、扶起来!
他的儿孙、他的徒子徒孙每年都有参加市、省、全国武术 比赛的,经常有人捧回金牌给他看。他对这些一时的沉浮得失 不以为然,常说:“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其实也是鼓励 后人不止步于一时之得失。
晚年后,他将精力移向武学研究和资料整理上。他在《新体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戳脚》,被收录进《中华大百科全 书〈体育分册〉》中。
为了便于普及推广中华武术文化,他又编写一些通俗顺口 的拳诀,并将戳脚的文、武趟子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以精心 提炼,创出一套短踢摘要,使戳脚的武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 水平上。
在普及技艺的同时,于伯谦先生潜心于武术理论。他将武 术的本源、演化、分类、门派、套路、散手、体用、风格、特 色,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以 《武林解语》回答学生们的求问。此文现在已收辑于《师训》 中。
于伯谦将武术作为技击、健身的科学和艺术来看,主张武 术是教育、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育人。
于伯谦被聘为中华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委员。他曾有 一个宏伟的写作计划,可惜壮志未酬便先逝世了。
于伯谦的追悼会开得隆重。中华体育总会文史资料编审委 员会发来唁电,沈阳市体委决定由市武协筹办并主持追悼会, 全市知名武术家、拳师及于伯谦的亲属后代、各地学生代表, 会聚沈阳游泳馆礼堂。
大会哭声一片,泪洒如雨!
许多挽联表述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其中有一联为:
扶正义,驱妖氛,痛打日寇,显中华男儿志气;
闯三北,广交游,阅尽武林,献绝艺英名一生。
于化龙是著名武术家卢嵩高的弟子,是心意 六合门仅剩的几个前辈高手之一。据于化龙自己 讲,在陕西省的某古城中还有一个名叫穆青兰的 老前辈,深得心意六合拳真髓,功夫似在于化龙 之上。在当代,心意六合门中能出于化龙之右者 屈指可数U
在家乡的传奇经历
于化龙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与他同时被传奇化了 的还有解兴邦、孙少甫。有人说,于化龙在一次酒宴中谈得兴 起,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不知觉中一掌拍下去,竟把八仙桌的 桌面拍穿了。又有人说,于化龙在工厂工作时,有一次突然逢 上垒在最高处的货物倾落下来,下面的工友已躲闪不及,眼看 一场工伤事故要发生,于化龙飞快扑上,举臂一架,阻止了货 包下压,但他自己的一条手臂断了。这些事,没有谁向于化龙
求证过,但于化龙手臂上的三颗子弹穿过的痕迹却清楚地表明 他一生有过惊人的遭遇。
于化龙生于1929年,河南周家口人。当地民风崇尚武功, 所以,于化龙幼年即随村中河北岸的刘凤岐先生练查拳,后来 又去离村60里远的地方跟马孝全先生练查拳及各种器械。15 岁那年满师回村后,又去村南跟陈金坡练了一年的心意六合 拳。
由于他练功刻苦,进步飞快,所以,到这时,他的名声已 在河南岸一带传开。不久,有个名叫袁洪亮的人来邀于化龙去 家中教儿子练查拳。于化龙去袁家后,发现袁家有手绣十大形 图,询问之下,方知袁洪亮的父亲袁长青师从李海森,李海森 是心意六合门大师买壮图的表弟,尽得心意六合拳的真传。于 是,于化龙留在袁家,一面教查拳,一面向袁洪亮学习心意六 合拳。
不知不觉间,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于化龙武艺突飞猛进 了。本来,于化龙没有抛家离乡的念头,他也许会和许多民间 武师一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可是,这时突然爆出一桩事, 改变了他的一生。
事情发生在他18岁那年。
那时,在他家乡的那个小县城中,出了一个有名的恶霸, 叫杨申发。他仗着自己是县保安队的督察,又有一身武功,所 以平时一贯横行霸道,欺榨乡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当地 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杨申发带着一二个随从,来到南岸菜市街的一个 馆子里。恰好于化龙当时也在馆子内。杨申发大吃大喝了一顿 之后,起身抹抹嘴就走。店内伙计连忙跟上去要账,杨申发手 往背的盒子枪上一拍,眼一瞪,大摇大摆出了店门。
于化龙看得一清二楚,义愤填膺,离桌问吓呆了的伙计
方知这个魔头就是人人痛恨的杨申发。他不假思索,快步冲出 店门。
于化龙飞步赶到杨申发面前,手一拦,冷冷说:“你的账 还没付清,请慢走!人家饭馆是小本生意,哪经得起你们这样 折腾?”
杨申发平时强横霸道惯了,从来没有见过谁敢在他这个太 岁头上动土,顿时双眼一瞪,边掏身旁的盒子枪边骂道:“我 看你这小子是活得不耐烦了!”
于化龙艺高人胆大,就在杨申发刚掏出盒子枪要举起的瞬 间,他蹿上一步,来了个龙折身,左手往上一格,把杨申发的 枪震飞了,右手拳击如炮,对准杨申发的胸膛就是一记横拳。
也是这个恶贼该有报应。于化龙这一拳在胸中一挑,他人 往后便倒,头部正好撞在路边一根石条的尖角上,顿时血流如 注,昏死过去。
他的两个随从哪敢动手,吓得没命似的逃回县保安队去报 告。于化龙不愿连累他人和家人,就自己去县里投案自首。
于化龙怒打杨申发的消息在县城不胫而走,县里的各界民 众便纷纷联名担保他。县保安队长早闻于化龙大名,又见县里 许许多多的人担保他,加上杨申发送往医院后尚未断气,以为 仅仅是重伤,就让于化龙交保暂时释放了。
医院不久传来消息,说杨申发肯定救不活了。于化龙的父 亲及其朋友,也都劝于化龙乘机逃跑。于是,于化龙立即逃往 上海投奔姐姐。
二行侠怒打余少飞
于化龙在上海的姐姐家躲避了一阵子,便去英华里找卢嵩 高学习心意六合拳。卢嵩高是他的同乡,他早闻卢师的大名, 现在,他投师于卢门下,技艺又是突飞猛进,当时,他常见到 的有解兴邦等人。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他开始帮助姐姐做烧饼 维生。那时,逃到上海做小生意的同乡人很多因为生活困苦、 精神苦闷,被坏人引诱吸上了毒品,以致陷入家破人亡、不可 自拔的境地。于化龙看得心痛心恨,决心惩罚那些毒品贩子, 以唤醒自己的乡亲。于是,在某天,他找到了经常在浙江路、 广东路一带贩卖白粉的毒贩子,当着吸毒品的乡亲面,将那人 狠狠揍了一顿,并把他的一大袋海洛因撕破,扔进垃圾箱。
他知道那个毒品贩子的背后有日本宪兵撑腰,也知道不逃 走就会发生什么问题。于是,他离开姐姐家,到远处的一家电 影院当收票员。
1947年9月的一天下午,他的河南同乡李树元来找他, 说请他去家里饮酒。李树元也是教心意六合拳的,平时与于化 龙有些来往。可是,今天,于化龙总觉得李树元请他喝酒有点 蹊跷。于是,于化龙随李树元一起到了南市区李的家中。二人 刚刚坐下一会儿,只见一个青年推门进来,朝着于化龙就跪下 磕头,而且长跪不起。
于化龙惊问发生了什么事,那青年这才一边泣噎一边讲起 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原来这青年是个木匠,人称“小木匠”,是李树元的徒弟。
小木匠心灵手巧,待人诚实,活儿红火,所以也节蓄下几个 钱,前不久娶了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那女人出生贫苦,也喜欢 小
木匠的忠厚老实、聪明节俭,所以夫妻和睦,日子过得还美
谁知平地里冒出了灾难。一天,小木匠的妻子上街买东 西,正好被上海警备区司令的私人保镖余少飞碰见了。这个淫 棍自恃是警备司令的保镖,有钱有势,无恶不作,与河南乡间 的土霸王杨申发相比,更是远在其上。他日日进出赌场、窑 子,这天正好路过南市,瞥见小木匠之妻姿色动人,即起淫 心,尾随跟踪,一直到小木匠家门口。小木匠之妻进了门,他 也大摇大摆进门。
小木匠上前阻拦,他把手枪掏出来,点着小木匠说:“识 相的趁早滚远点,否则老子一枪崩了你!你要不服,去法院告 我好了!”
小木匠慑于淫威,只得忍怒含泪离家,任豺狼蹂踽自己的 妻子。
谁知余少飞来过了一次以后并不甘休,仍然时常来纠缠他 的妻子。小木匠知道告状无门,但他又怎能咽下这口气,甘受 这种侮辱?于是,他就到老师李树元那里去哭诉。李树元自然 就想起了当初在县城怒打杨申发、嫉恶如仇、性烈如火的同乡 于化龙了。于化龙的侠肝义胆和出众的武艺,他是很清楚的, 而且还知于化龙无家室之累,因此就以请他饮酒为名,让徒弟 小木匠求他出手相助。
于化龙与小木匠素昧平生,当时与事后也不知其真名实 姓,但这件事他不听则罢,一听就怒不可遏。他一把扯起小木 匠说:“你现在就带我去找这狗东西!”
于化龙并不认识余少飞,就跟着小木匠去各种赌场及妓院 寻找,因为小木匠早知余少飞经常出入这些场所o果然,找到 半夜时分,他们在一家妓院门口,看见一个彪形大汉醉醺醇地 走出来。
“就是他!”小木匠不敢近前,远远地指着余少飞说,“他 是带着手枪的,你可要小心!”
于化龙略一点头,转头几步跨蹿过去,往余少飞跟前一 站
浏览3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