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应改革:
三体势桩是养生健体、百利而无一害的健身功法,但在站桩的时间上却多少年来给人们不小的病害,因过去人们忽视了生理卫生与生理机能的承受能力,许多人认为站桩时间越长功夫也就越高,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年轻时无甚感觉,一到老年腰膝关节过度疲劳而受了损伤,伸屈不利,行动不便,给生活带来了麻烦,精神上承受了很大苦恼,前辈宋铁麟老年时就受着腰腿劳损痛苦的折磨。按人们生理机能的承受能力,站桩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 (左右各10分钟)。初练者一开始站半分钟,使之体会一下姿势的高低偏正和身体的感受,慢慢增到1分钟、3分钟,要循序渐进。
二、形意五行拳的练法
形意五行拳,即劈、钻、崩、炮、横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劈拳是形意母拳,老前辈们常说,练好劈拳就算练好了五行、十二形,所以劈拳要倍加练功。拳谱系遵祖师飞羽清乾隆壬寅年所著之遗谱。
1.劈拳。谱云:“劈拳性属金,按其五行循环之理,土生金,故先练劈拳,上下运用,有劈物之意,其形像斧,故名劈拳,所诸身内则为肺,劲顺则肺气和,劲缪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劈 拳是向前下方的劈劲,劈拳的劲力,从起到落,其中包含着三个连续不断的动作,即一 “拱”二“推”三“按",从劲力上正是“起如钢锤,落如勾竿”,“起钻落翻”,“起如槐虫,落如挑担”这些形象的比喻,把动作的轨迹和劲力比喻得很透彻。劈拳的一起一落,一伸一屈,都是椭圆形的出动路线, 向前下方劈的动作是用拳上拱(即起钻),肘部的上拱助劲和头部的上顶劲,往上拱劲是腰腿的挺劲。往前的推劲、腿蹬劲、身往前与拧腰顺肩伸臂塌掌的送劲,在这些劲力动作中按的劲也随着发送出去,因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这三个劲的变化,是在瞬间一气完成的,绝不能分开进行。
2.钻拳。谱云:“钻拳性属水,是一气之流通曲折无微不至也。钻上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跑突上翻,所诸身内属肾,以拳中为钻拳,其拳快似闪电,形势突泉,所谓属水者是也。拳势顺,则真劲突长,肾足气顺。拳势 逆,则拙力横出,肾虚气乖,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真劲不长,拙 力不化也钻拳是两臂一钻裹,一扣压,两拳上下力量均衡,它既有向前向上的钻劲,又有小指上翻所发出拧劲和肘部向怀里的裹劲,发劲要求松肩坠肘,头顶项竖,足蹬腰拔,顺肩催肘,拧腕顶拳,气沉丹田,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手脚齐到,整齐如一,要把脚起步落,顺肩和拳的拧钻三者齐发,使全身劲整气充的突上翻。
3.崩拳。谱云:”崩拳性属木,取之身内属肝,以拳之运用为崩拳。此拳之性能,是一气循环之往来,势如连珠箭,所谓崩拳似箭属木也,练之拳势顺,则肝舒气平,养心神,增筋力,而无目疾腿病之患。拳势逆,则伤肝,肝伤则两目昏花两腿疼痛,一身失和,心火不能下降,拳也不得中立地步崩拳手脚配合的发劲势法有跟步崩,即左步先开,右步跟进。胫对左踵,腿曲势峻,两掌变拳,后阴前顺,顺者力挽,阴者前奋,两手互易,步法莫紊,左脚再进,右脚扎稳,右手力挽,左拳阴伸,此为顺步崩。手脚齐出,两手力均,手脚齐到,发力浑厚,崩拳行拳时出拳发劲,要做到由下而上节节贯穿,以脚催胯、胯催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由内而外气沉丹田,吸气而蓄力,呼气而发劲。
4.炮拳。谱云:"炮拳性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之突出,形最猛,性最烈,取诸身内属心,以拳为炮拳,形似烈火炮弹,所谓属火者是也。拳势顺,则身体舒畅,心气虚灵,拳势逆,则四肢若愚,正气也乖,关窍昧 闭。”炮拳的势法劲力,以束、展出者,以腰发力,用腰的拧劲催动肩的前顺,并以肩催肘,以肘随拳,用力把拳向前打出,在上步出拳时,左足向斜方进一大步,右足蹬劲跟进半步,右拳经胸口向上钻出,至左额角处内旋滚动拧转停住,拳心向外,右拳自腰间经心口、顺左足前进方向打出,高与胸齐,肘微屈,肩随腰转而顺出,右肩左胯拧劲相合,整个发劲关键在于腰。
5.横拳。谱云:“横拳性属土,是一气团聚而后分散也,取诸身内而为脾,脾属土,土旺则脏腑滋和,百病不生,所谓属土者是也,取之于拳为横拳。拳势顺,似土之活,滋生万物,五脏和谐。拳势逆,气努力拙,内伤脾,五脏失调,外似死土,万物不生。”横拳有“起横不见横”之说,横拳在出势发劲中,两臂如拧绳一样有钻劲和扣劲,行拳时左臂内旋,翻转裹扣收回,要有裹带劲,右臂外旋紧贴于左肘下方,连裹带拧向前直钻,暗含横拨之劲,同时左足外摆,右足向正前方上步横出,这是顺步横。拗步横拳则是左臂内旋,右臂外旋紧贴于左臂肘下,左足直向前进步,右脚蹬劲跟半步,接着右臂从左臂肘下拧转钻出,同时内旋翻转裹扣收回,两腿在前进时,腰部拧劲顺肩,头向上顶,松腰塌胯,长腰而发劲,松肩坠肘,气沉丹田,配合呼吸,落步发拳。
余对桩功、五行拳理解不够,文字组织能力又差,字里行间肯定有许多说不明白和词不达意及错误之处,望祈前辈与同好者予以指正。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法锻炼程序
1.功法:
(1)起、蹲马步,一起一蹲约6分钟);
(2)金鸡独立(左右各3分钟);
(3)三体势(左右各6分钟);
(4)马步捋手(80次即10个8);
(5)马步冲、截捶(80次即10个8);
(6)马步巅捶(80次即10个8);
(7)马步前、侧推掌(80次即10个8)。以上共计48分钟。
2.腿法:踢腿前先压腿,大弓步,踢靴,左右压肘尖,仆步压腿,仆步侧身甩臂压腿。
(1)抱捶向前平踢腿;
(2)侧脚横踹腿(脚尖横外脚跟横踹);
(3)侧身横踹(撑勾掌身力求侧斜平);
(4)缠腕横踹腿(力求身腿协调一致);
(5)各种腿法挂腿(崩勾脚尖)、十字腿(交叉腿)、前踢腿、抡腿、外摆腿、里合腿、侧踢腿、外摆里合腿、里合外摆腿;
(6)勾踢腿(力求勾擦地皮,踢齐膝底);
(7)鸳鸯脚(两踢一跺);
(8)盘跟脚(勾左踢右,左右均踢内侧);
(9)二起弹踢(抱拳起踢,身直腿平);
(10)二起飞脚(要高侧身、击手拍脚、左屈右平);
(11)旋风脚(蹲得低、起得高、转身里合外摆脚、落地轻更要稳);
(12)转身二起外摆;
(13)鸡腿功(步要轻灵纵身远,掌根反托臂撑圆)。以上踢腿均要以20米来回趟。
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赢人,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气自丹田生,全力注掌心,故腿功必练。
3.腰功:
(1)并腿垂压腰(两手搬脚,头肩同垂,下蹲团紧,膝不离胸。做8次,一蹲一垂为一次);
(2)压腰前,左,右,后(各做两个8);
(3)拔腰(背向前,臂向后,两臂尽力向前够。做一个8);
(4)颤腰(两臂如鸟飞扇翅,腰随两臂前弯颤动,挺胸拔腰头后仰,身形好似一张弓。做2个8);
(5)腰旋转(两臂前探如够物,腰部环绕一周旋。做2个8);
①腰功之运动,乃八脉之活络。以调阴阳养气血,治癖痿之作用(八脉即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维、阳维、阴跳、阳矫)。任脉通各阴经,督脉通各阳经,冲脉为经之海,带脉为通全身各经。
②冲脉、带脉、任脉、督脉起于丹田。
③十二经络都通过丹田再转五脏六腑,外达四肢,丹田是经络的总枢,为气海,意守丹田是为了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通达八脉,恢复先天之真阳气。
④督脉起于人中,上行百会,下行通背而至会阴后,此为先天之脉,主精神。
⑤任脉起于承浆,下行胸腹,而至会阴前,为后天之气,主气血,这就 是“练精化气”(丹田是真气升降的枢纽,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所在,是生命之主,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会合之处,呼吸之 门,水火交会之乡。故练功夫以丹田,为锻炼汇聚与储藏真气之主要部位。 能增精补髓,养气助阳,睛目光明,身轻脑健,力壮意坚)、“练气化神”、 “练神还虚”(虚是虚灵)的轨迹的总道理。故腰至为重要,必练,善练,坚持练。
浏览2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