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指功:
(1)虎爪功(虎爪前刨,腰弓劲,伏身蹶尾似扑食,伸筋拔骨丹田气,练精还脑不老松。初练做两个8,熟练后4至8个8);
(2)抓铁球(两手轮流把球叼,空丢空叼高齐腰,马步蹲裆两会(两会即会阴与百会两穴)直,劲发涌、腰(涌即涌泉穴,腰即命门穴)力达梢。 马步要大一些,以防铁球砸着脚。动作2个8,逐渐增至4至8个8)
(3)拧短棒(一手拧转一手握,拧握都要力拼搏,拧要前转五指力,握固劲须腰间发。初做2个8,逐渐增至4至6个8)。先做拧棒,后加绳吊重拧转。
法在拳掌,功在指稍,握叼无功,身手皆空,指爪功厚,出手奇妙,艺 精腰腿,技精于手,故精于腰腿而秉于指爪,可随心所欲焉。
5.丹田壮力功:
(1)吊砂袋(拳掌肩肘膝胯脚,推打撞按顶踢甩摆扣)。
(2)台砂袋(闪身撤步,舒臂拧腰,抡臂松肩,手掌手背一抽一击)。
(3)扔砂袋(接扔转掷,逆顺倒把,侧斜及甩)。
(4)条砂袋(肩背胸腿,摆动甩打,上下左右,前后齐打)。
(5)担山功(两臂前平或侧平,马步蹲裆腰直伸,掌心微凹物放稳,意守丹田与肩松)。
(6)捋麻辫(麻辫长足一米八,围腰后握前手抓;撤步闪身把倒把;顺辫叼捋往后抻;坐臀卧腰劲后撤;切防无根仰后跌;足足拧够各三百;两臂腕力蹲裆功)。
(7)甩臂击掌功(两臂由后向前抡,平抡立抡一样风,接掌之手掌心凹, 击掌之手挺掌根)。
(8)压腕捋手功(两臂由上手相交,压腕垂肘沉后腰,抻垂沉压根须稳,侧身捋手意相同)。
(9)捶纸百张功(麻纸百张墙上钉,马步蹲裆两拳冲,左右冲拳腰发劲,拳面平直腕松沉。每日击纸破一张,十日以后必破双;四十天中七十碎,最后十日三十张)。
(10)对捋叼捋功(两臂顶上手相交,松胯垂肘沉后腰,抻垂松沉根须稳,切忌无根后仰跤)。
6.拳路功法:
(1)八翻手(上中下)从技击法纠正姿势。
(2)形意、五行从技击法纠正姿势。
(3)太极拳(许氏、陈式,单式盘架,扎实基础)。
(4)枪刀剑棍鞭杆扑刀双械。主要以械法纠正姿势。
7.内养功(结合十二经络、八脉论说剖析)。
8.理论、练法、技击。
形意拳培训班讲稿
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动,左偏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头,虚领顶劲,其神贯顶,意在百合,不僵不滞,紧而不僵,松而不懈。 项,虚领竖直,竖劲在意,下须微收,项自竖起,竖时平视,神不外溢。 肩,头宜上顶,肩宜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臂,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 肘,两肘下垂,两肱自圆,垂则势顺,能固两肋,气沉丹田,身稳如山。 腕,腕要舒劲,舒展伸长,贵在撑劲,伸筋拔力,由膀而肘,肘促腕手。 手,右手在胁,左手齐胸,后者微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匀。 指,指屈似弓,自然并拢,虎口圆满,似钢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 腰,身力发出,其功在腰,腰如不松,无法塌胯,松腰塌胯,尾闾中正。 胯,胯为根节,两股内夹,气沉丹田,力达四梢,胯低势散,故宜势高。 膝,两膝微挺,气恬神宜,小于九十,切记突出,身体重心,放在后腿。足,左足直前,斜则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随人距离,足趾扣定。 舌,舌为肉梢,卷者气降,目张怒视,气贯四梢,丹田愈沉,内坚腑脏。 臀,提起臀部,紧迫会阴,含胸拔背,任督畅通,心肾相交,直线一条。 形意拳应注意的几条:
1.六成:鸡腿、龙身、虎抱头、熊膀、鹰爪、猴相是为六成,还有的是 鸡、龙、熊、鹰、虎、雷。
2.五诀:踩、朴、裹、束、决。
3.练法:起手落手不离三口,即心口、口、两手虎口。
4.步型:淌泥涉水步、磨胫步、鸡腿步、践步、寸步、震脚步、换跳步、 进步、上步、仆步、歇步、剪子股步。
5.步法:步履如猫行。
6.身法:龙形、虎步。动作如行云流水,动为抽丝,轻灵如猿,稳重 如山。
7.太极歌: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8.两仪歌: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9.两仪说: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俱有四 肢百骸,伸之而为阳(鹰势),缩之而为阴(熊势),越此二势,其拳失真名 为形意者,像其形而思其意也。
10.三节说:三节举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脚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各有三节也。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梢节中之三节也。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根节中之三节也。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此中节中之三节也。要不外乎起、随、追而已。盖梢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明也。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 空,上中下三节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形意拳的今后
认真继承,加强研究,遵循传统教练法,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形意拳的理论与技术。
形意拳是柔术之上乘,内家的正宗,在我国武术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拳术。它是以三体势为基本功法,以五行拳为基本拳法, 模仿十二种动物的身态、特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运动特长,经过提炼取其形, 练其意,结合拳法中的技击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拳种,它动作朴实无华,庄重沉着,严密紧凑,刚柔相济,神形皆备,内合外顺,其练法强调内外合一。
各武术杂志刊载形意拳的论述文章,大都原文照抄;不加注释,有的连五行拳的生克顺序写成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劈、崩、钻、炮、横,这样就给人 以模糊概念,无怪不少练五行拳者,许多是按劈、崩、钻、炮、横练习,如果这样颠倒,就不是按五行相生顺序做的。我们必须纠正为劈、钻、崩、炮、 横的金水木火土的顺序排列。按顺序锻炼,因为它们之间相互生克,否则, 钻与崩顺序一颠倒,就要出问题,劈属金、崩属木、钻属水、炮属火这不就形成了金生木,水生火了吗?讲五行又违反五行相生规律,从道理上讲说不通,当然就更达不到理想效果。
劈钻崩炮横五拳是以金水木火土五行当代号,根据其五行特点而起名, 按五行拳劲力的练法。劈拳属金似斧,钻拳属电似闪,崩拳属木似箭,炮拳属火似炮,横拳属土生万物。根据五行拳相互生克的道理,前辈先师总结出生克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金隐于内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手足腿。起钻落翻阴阳转,功至还虚是洗髓。崩拳似箭性属木,生炮克横理不谬。两拳轮流缠还进,牢记左前右脚后。炮拳似炮性属火,生横克劈内外合。叙行何妨从军练,五拳精义十三格。 横拳是弹性属土,生劈克钻切合弧。勾股三角极微处,心肝脾肺肾为主。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此功法坚持锻炼可稳固身心,坚实根基, 而且可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充内坚外,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功夫。同时三体势以增强上肢支撑劲力,增加下肢的肌肉、骨骼、经筋的坚韧性,可增大腰脊的劲力和有助于两肋的开扩,进而通行气血,贯通奇经八脉,十二经络, 确系一项为技击储气增力,从而达到强身健脑,洁内华外,实乃练形意拳术的一项必修的一部根本功法。常言道,万法出于三体势。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础,而三体势又是形意拳基础的基础。要想练好五行拳,必须从三体势练起,三体势对头部的要求:头顶项竖,虚领顶劲;对身形要求: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对下肢的要求:提肛裹臀,圆裆扣膝,两足大趾,二趾扣地。总而言之要求以顶、扣、抱、垂、提、塌、曲、挺八字诀去深钻细 研,否则就不可能使周身铸成一个圆满而完善的姿势,不遵循这个法则去练, 很难体现出形意拳“筑其基,壮其体,骨体坚实,形式气质威严如山”的特点。这充分说明了要练好形意拳就必须先练好三体势的重要性。
1986年第4期《中华武术》杂志中刊载的一篇社论,其标题为“武术训练要规范化、科学化”,文云:“武术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关键在于教练 ……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认真研究武术理论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适应武术事业发展的需要。”
又云:“当然,武术的规范化科学化涉及的范围远不止此,还有待统一, 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武术竞赛制度、方法、服饰、礼仪器材等问题。” 武术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其训练也必须走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训练方法,同时还要吸收其他项目的有效而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要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的有关知识来丰富和指导武术训练。
浏览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