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社论明确地指出了现在教拳传技者对旧东西认为不科学一概排除的错误观点。社论并对今后的训练方法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比如形意拳,在许多文献中明确地指出,形意拳是以三体势为基础,五行拳为基本拳法,五行拳是形意拳各种套路的基础,而三体势又是形意拳基础的基础。近些年来, 形意拳传授者,不按形意拳“入门先站三年桩”的优秀传统训练法去传授后学,故而行功十数年不知四梢、八法、八诀为何?无怪其功法肤浅,姿势不 规格,当然实战技击方法更是茫然,这样继承岂不是盲人瞎马去向何处?

四梢说,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四梢,发舌爪牙为四梢(发为血梢、 舌为肉梢、牙为骨梢、爪为筋梢)。四梢用力则可变其态使人生畏惧焉。

八字诀:顶、扣、圆、敏、抱、垂、曲、挺是也,桩法及拳式站定时, 此八字须具备。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使,斯亦五行拳所特有者也, 而八字又各有三种分述如下:顶,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宝,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扣,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是谓之三扣。圆,脊背要圆,其力催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力,是为之三圆。敏,心要敏如怒狸搜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兔能预察机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是谓之三敏。抱,丹田要抱,气 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危不变;两肘要抱,出人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之三抱。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要垂,则臂长
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是谓之三垂。曲,两 肱宜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宜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谓之三曲。挺,颈项挺则头部 正直,精气贯顶;脊骨腰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谓之三挺。

第一届欧洲武术杯锦标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米蒂林体育馆举行。参加者有英、法、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瑞典、挪威、西班牙等八个国家,70多名运动员,比赛的内容分套路和搏击(散打)两种形式进行竞赛。拳中有南拳、 长拳、形意拳、峨眉拳、罗汉拳、少林拳、螳螂拳、六合拳、猴拳、蛇拳等十 一种。太极拳因报名人数少作为表演项目。中国武术协会应邀派员到会祝贺,并为大会比赛担任了裁判工作,为大会作了五次辅导和表演。形意拳和其他拳种一样走向了世界武坛,这就要求专业武术工作者、业余武术工作者与后学之 辈都应遵循传统法则,真实地、虚心地、认真地继承和传授好中华民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精微,使中华武术规范化、 科学化。形意拳更要体现出遵循古法的独特风格,并要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功法、 拳法和一套高深理论,以适应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新形势。

形意拳桩功行功歌诀

歌诀1

头顶项竖神贯顶,收腹提肛敛会阴;身分阴阳步三七,含胸拔背胯坠沉;眼对鼻尖鼻对脐,意守丹田不可移; 裆圆胯圆虎口圆,裹裆扣裆圆撑裆;吸松呼紧气随意,呼吸均匀要深长; 导引吐纳苦下功,功法精微自然通;中乘防身兼祛病,至极神化妙无穷。

松肩坠肘撑掌根,鱼际贴脐肘贴肋;

(注鱼际穴位,在拇指第一关节)

歌诀2

三体之势,身心放松,两脚前后,横顺开立, 头顶项竖,收腹提肛,两臂前后,一撑一垂, 掌根关于形意拳的站桩

形意拳是广大群众喜欢的一个优秀拳种。在山西、河北、河南和不少地方广为流传着,由于很多人练形意拳时只注意了套路的练习,不注重三体势的练习(有的称之为桩功和站桩),故使自己的水平提高很慢。

形意拳的站桩练习与太极拳的站桩同等重要。形意的拳法是以象形取义,模仿各种动物的特长而仿形。这些多变的技法与站桩是一致的。所以要想练好形意拳,是必须要站好桩的。站桩要求练习者立正姿势站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左右两侧,直身挺膝,右脚提起(离地寸许)贴于左脚,向左转体只是左脚跟辗转(整体转动,勿使身体晃动,上下一致)。两脚前后站立,步距前后脚跟与肩同宽。后脚屈膝略蹲,后脚外撇45度,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前腿膝部微屈,成前三后七的重心略后,全脚紧扣地面,前脚脚尖微内扣,两脚相对在一条直线的两侧边上。同时上肢动作与前脚踏出一致,要求头部(百会穴)上顶,颈部要竖直,肩要放松,肘要坠,与前脚同侧的手略低于肩部外旋向前伸出为竖掌,另一手放于小腹脐下,掌根紧靠脐下部位,含胸拔背,松腰塌胯。站桩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要用意念控制身体的姿势。 初练时,不要过长时间以1分钟或二三分钟即可,主要是你体会一下站桩动作的各部分要求,及至自己感到能掌握好时,逐渐增加时间,循序渐进,5分 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为最长时间,左右均为15分钟,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形意拳水平就可有所提高了。

桩功历来是拳家必修的基本功。博览各派桩功形态多有不同,虽看似简单,然而却内涵深邃。因此习者只有知其形、悟其意,方能习之有效,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智慧,奠定技击实战之基础目的。《少林拳法秘诀》拳谚云: 未习打先站桩。站桩要求因门派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从脚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脚尖内扣,二是脚尖外展,三是两脚平行。我们是形意门, 故只谈“脚尖内扣式站立”。该桩要求两脚尖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曲度据功法功力的不同而异),脚尖内扣,足大趾与足小趾着意抓地。上体要求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整体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从运动解剖学观点来看,该桩功是由下肢膝关节微屈,踝关节微伸构成。膝关节微屈从而使骼腰肌、直股肌、后部臀大肌,及前股四头肌、原动肌均收缩放松,增大了膝关节内旋活动范围。踝关节微伸,是由胫骨前肌、趾长屈肌、半膜肌、半腱肌收缩,股二头肌展长,共同完成的动作。脚尖内扣增大了膝关节的内旋范围,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两脚尖构成梯形支撑面,膝关节内扣又便于膝关节弯 曲,降低人体重心,保护膝关节。这种功法是武术中散打技击不可缺少的功法,也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必修功法。希悉心钻研,坚持锻炼。

意拳之桩功,亦有健身桩和技击桩之分。健身桩简便易学,可作为一种医疗体育运动而从之。健身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意念诱导,在人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使周身内外逐渐达到有序化,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习者身体自然站立,周身松和自然,默对长空,扫除万虑,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要舌顶上颗(中医认为“须发为血梢,指爪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行拳与练桩时须舌顶上腭,可接通人体任督二脉,真气运行于丹田,气满则行,百脉畅通,肌肉坚实,内脏强壮)。身体各部关节似有微屈之意,双手置身体两侧,掌心相对,可意想自己在水中任意漂浮,悠然自得。如能依法训练,则全身具体之肌肉不锻而自锻,精神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内脏机能调节正常。但应切记,在练习中,身心不可用力,用力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

周天旋转与意拳站桩。意拳自王梦斋先生创建以来,数十年间发展甚快,不仅因其技击效果颇佳,其桩功在养生祛病的效果上更是人们理想的桩法。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十二正经是运行气血、沟通脏腑及上下表里的渠道。“别道奇行”的奇经八脉,则有维系和调节十二正经气血的作用。故八脉之经好比渠道,奇经八脉就像湖泽,河渠水满则贮于湖泽,河渠水少则湖 泽灌之。小周天即任督两脉,大周天则是在修通小周天的基础上修炼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人的气血在成年之后逐渐损耗,经络渐有不通之处,人也就逐渐衰老多病。医家认为这是先天之本命门之火衰微所致。而先天之本的强盛,必须靠后天滋养,意拳桩功就是滋养方法之一。

意拳桩站时,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环抱于胸前,“独立守神,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肌肉若一”。内视意态为“麻、热、胀”。意念“麻、 热、胀”是人静和出功夫的一条途径,“麻、热、胀”是所有锻炼气功的正常 感觉,站桩时,先从指尖起或从脚尖起,而指尖、脚尖正是手三阴、手三阳经、脚三阴、脚三阳经的交汇处。这样,十二正经气血充盈,气不运自行,经不通自通。“小河有水大河满”,任督二脉和其他经脉也会气血充盈,使周 身都感到“麻、热、胀”的舒适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训练方法,习功者就可望达到较高层的功夫了。所以习意拳者,一定不要忽视桩功,因为它既是初级功,又是高级功,可使人终身受益。

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之动是真动,从而达到以静求动,不动之动的正体内外之动。为套路之练习力量发挥,打下牢固的基础,动中 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从而达到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 神意归一,意发本性,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浏览2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