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的佛山提出了 “以武养武,以武兴市”的发展战略目标,采取政府 扶植,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谁投资,谁受益”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以 “武林圣地”为依托,打出了李小龙(其祖籍在顺德、其师叶问)和黄飞鸿(其 祖籍在佛山)两张王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当地政府官员讲,近 几年来,佛山多次到国外招商引资,有60%的外国人了解“李小龙”。在李小龙 辞世近50年的今天,他依然受到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时代人们的追捧,据 说关于“李小龙”的品牌在全世界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佛山抓住了这两张王 牌,效益日显。据我们实地考察,佛山先后建成了黄飞鸿纪念馆、鸿胜纪念馆、 叶问堂、李小龙祖居等武术文化旅游景点,目前正在筹建佛山武术博物馆,还计 划将梁赞故居、陈胜故居、鸿胜祖馆等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当地丰富 的“武林人物和事迹”素材为《黄飞鸿》《叶问》等功夫影视片和文艺作品创作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前景广阔。佛山的习武人群以本市市民为主,以中老年人 为主,约占80%;培训内容依次为太极拳、散打和一般性武术套路。武术图书、 音像、器材和服装等大量涌向市场,并产生了相应消费。其基本程序为注意一兴 趣一欲望一行动一满足。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上述内容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市场经济规律问题,那就是,实施武术文化品牌战略,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武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 品牌优势。通过保护、开发、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品牌为武术文化产业带来资本 聚集、规模扩大、品牌提升、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利润增值等多董效益,从而 提升武术文化的竞争力,以求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1. 重视武术文化申遗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武术文化产业悄然兴起,这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武术文化,只有保护 好,才可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目前,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相当长的 时期内以武术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濒临失传,或正在失传。对此,专家和学者 提出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抢救和保护传统武术的研究课题。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设立“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文化 界迅速回应,次年中国的昆曲率先入选,在后来的10年间,我国共有29个项目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为世界上入选 项目最多的国家。但遗憾的是,至今赋予“博大精深”的武术却榜上无名。在“申遗”方面的先行者是“少林功夫”。多年来,少林寺借助多方力量为 “申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最终仍未能如愿。尽管“申遗”未能成功, 但给后续的传统武术“申遗”提供了借鉴作用:一是要深刻认识世界级“申遗” 工作是高标准、高规格的。我国应根据国际“公约”的精神,制定一套可操作的 “申遗”路线图。二是要整合庞杂而丰富的传统武术内容。应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的基础上,精心筛选、科学整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三是要不断扩 大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影响,组织人力策划“世界武术巡演”,加大在国外的宣传 力度。对此,还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把“申遗”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重 要的是用“申遗”的要求和标准来抢救和保护濒危文化产业。2009年9月8日至11日间,正值“全国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在登 封禅武大酒店召开,期间由笔者的朋友郑书民(少林寺对外联络处主管)安排, 有机会拜访了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午饭后,我们一行四人(蔡宝忠,沈阳体 育学院;周伟良,杭州师范大学;朱永光,徐州师范大学;杨祥全,天津体育学 院)驱车来到寺院,释永信大师放弃了午休时间,在住所接见了我们,谈话间涉 及了 “少林功夫”的“申遗”话题。释永信大师心情平和地道出了 “申遗”未成 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印度评委认为,少林武术起源与印度高僧达摩有关, 并拉拢相关国家的评委与之保持一致的观点;二是对我本人是否会少林武术有质 疑,以此否定传承的'门头制',我就是练武出身的。”当我们问起今后“申遗” 打算时,大师说:“以’少林寺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带动’少林功 夫’的'申遗’,关键还要依靠国家的扶植。”结束前合影留念,大师赠送我们《少林寺碑刻选》《塔林》等多本书籍。对传统武术进行抢救和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其相容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一种“既是 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呼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蕴含着儒学、佛 教和道教的主体思想,充满着伦理纲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阴法水等观念, 成为竞争力的所在,其传播价值就是“文化力”的体现。

  1. 大力开发武术旅游市场,提高社会的影响力


原国家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入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一位。 武术文化旅游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它是随着我国整体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而悄然产生的,其势头方兴未 艾。无疑,少林武术文化旅游是极大成功的,堪称典范,相关的研究文章多如牛 毛,这里不再赘述。在“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影响下,武当山大声呼喊出“天下 太极出武当”的最强音,并开启了武当山太极拳旅游之路。以20世纪90年代初 湖北省举办的“武当武术文化节”为例,其就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引起了当 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旅游开发战略。湖北省是将武当山旅游 产业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以统筹规划的,以大山大水大人文为优势, 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城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 集群,实现山、水、城互动,人文与生态相融,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 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十堰市委书记就“一体化”旅游问题提出了 多条思路,其中特别强调: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以武当山为龙头产业;要 “坚持生态第一,旅游第二”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 第二”的原则;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资源换资本;注意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 旅游产业大跨越、大发展……武当山旅游以“第三、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契 机,对相关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比武、问道、观光、养生为一体的 特色旅游。武当山以山峦起伏、景色秀美、建筑独特、道法玄机、崇尚宝剑、练 气养生而闻名,进而吸引了大批旅游、修道、习武和投资者,现在每年到此参观 的游客达数百万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唱响了 “水之阴, 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有为、无为、无不为,中华精神美名扬”的时代音符, 不断提升“武当山——世界遗产,国家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河北省也是个武术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但“名盛形散”也是现实,大多零 散于乡间,空间聚集度较低。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以“侠义”为资源整合主线, 塑造以“尚义任侠,慷慨悲歌”为内涵的“河北省武术”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正 定的历史名城和旅游的优势,以此为核心建立综合性武术文化产业园——“华武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武术文化产业园林。“华武园”占地约17公顷,塑造 文武“二圣”的文化内涵,并与正定大佛珠联璧合,打造地域旅游“礼佛朝圣” 新品牌。此园是集国内外搏击竞技赛事、学术段位资格认定、中外蒿端专业人才 培训、影视拍摄、文武一道名家论坛、旅游休闲和“华武”系列文化产品开发推 广于一体的武术文化产业基地。以“华武园”为中心,辐射全省武术文化产业, 如沧州武术园、保定摔跤园、广府太极园、蓟州北少林禅寺等。近年来,河北省 旅游局对外发布了反映沧州、保定武乡风貌的专题片——《武乡行》《保定保健旅 游》《一代宗师》和《太极拳乡记行》,有效提高了河北省武术文化在国际上的知 名度,每年来此地学武、观光的外国人有增无减。

浏览2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