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加大陈氏 太极拳的传播推广力度,促进陈氏太极拳的发展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少林武术热的兴起和少林武术在 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得益于电影《少林寺》的播出,从而充 分显示了现代传媒方式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陈 氏太极拳在传播的过程中,在运用师徒制传承、班级授课制、出 版物(著作、期刊和报纸)等传统传播方式来宣传和推广的同 时,还应充分利用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现代传播方式。如 电视电影、电子音像、网络、商业演出、表演,以及大规模的年 会、武术节、文化节等。中国河南温县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至 今已举办了7届,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内容丰富、影响深 远、规模庞大的陈氏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活动。在每次年会期间, 焦作市政府通过举办太极拳比赛和太极拳学术交流活动,参观陈 氏太极拳故居人文景观等,着力打造陈氏太极拳的形象,宣传和 推广陈氏太极拳。同时,通过“武术搭台,经贸唱戏”,还促进 了温县和焦作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陈氏太极拳和地方经济发 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中国河南温县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已经 成为进行武术文化推广的榜样。因此,陈氏太极拳在今后的发展 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借用地方政府的力量,推 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使陈氏太极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文 化资源。“武术搭台,经贸唱戏”是焦作市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 所实施的一项战略措施,这一战略举措已卓见成效。但是,从 陈氏太极拳文化的发展来看,如果能变“武术搭台,经贸唱戏” 为“经贸搭台,武术唱戏”,则能为陈氏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带来 更光明的前程,使太极武术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而持久 的动力。

除了利用好太极拳年会这样的大型传播途径外,电影、电视、 电子音像、互联网络等,也是大力推广和发展陈氏太极拳的有效 途径,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陈正雷的http^www.chenzhenglei-tj. com.cn、王西安的httpvww.wangxian.com.cn等人的网站,以及 由一些大师出版的电子音像制品,都为宣传和推广陈氏太极拳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这些现代的传媒方式 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其特定的运作规律,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问题。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将陈氏太 极拳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

本章小结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编到十四代陈长兴,陈氏太极拳在其 家族中世代传习,完成了由产生到形成独特风格的发展阶段,并 为后世太极拳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陈王廷打破“独到 之秘”不传外姓的旧规,从而形成了风格异呈的不同流派,这是 陈氏太极拳为河南武术文化所做出的一大成就。

陈氏太极拳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鲜明的技击性、文化的 复合性、理论的原创性和良好社会的适应性。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表现为家族制、师徒制和学校教育制相 互结合、共同并存的多元化传承方式。但是,较为注重师徒形 式的作坊式的传承方式,这说明陈氏太极拳的现代传承中的思 想还不够开放,较为守旧,这势必会影响到陈氏太极拳的更大 规模的发展。

陈氏太极拳在河南省的传播较为广泛,各地市都有陈氏太极 拳的习练者。就陈氏太极拳的内容方面来讲,陈氏太极拳的大架 在河南省的传播最广,陈氏太极拳小架在开封、焦作等个别地区 有传播,赵堡架在河南省的郑州和焦作传播较为广泛,忽雷架的 传播只局限在焦作地区。

陈氏太极拳已由陈家沟人的闲暇生活文化的传统内容,逐 步发展成为当地用以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武术文化资源。不论在 健身和竞技活动中,还是在经济、节庆礼仪活动中,以及对外 文化交流、教育领域的课程内容中等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功 能。

陈氏太极拳在类别上,从其继承关系上可将其分为大架和小 架。在大架基础上又产生出新架;在小架的基础上产生出忽雷架 和赵堡架;形成了大架、小架、新架、赵堡架和忽雷架五种架势 共存的局面。按照陈氏太极拳的具体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将陈氏 太极拳分为套路、推手和基本功法三大类。在套路类中我们又按 照其套路出现的早晚将其分为传统套路和新编套路。

陈氏太极拳的本体模式特征表现为:“外柔内刚、柔化刚 发、刚柔相济”的运动力度;绵缓中时而加速的快慢相间的运动 节奏特征;“金刚捣碓”前后呼应,动作幅度和难度由小到大的 布局结构特点;伸缩旋转、松活弹抖的动作方法特征。

陈氏太极拳套路拳谱模式特点表现为:通俗浅近的俚语和地 方俗语来表述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在动作名称的 命名上有:象形取意的、身体运动方法的和动作劲别、内气运行 的等。

 

第五章形气合_的茯家拳

第一节甚家爹概述

一、专家拳的起源和发展

茬家拳是萌发于中州腹地的又一著名拳种,它与少林拳、陈 氏太极拳一起构成了中州武术的三大拳种。茬家拳又称“甚门 拳”,它是以发祥者的姓氏而命名的拳种。1930年以后①,因茬 家拳被整理出版,综合其拳学理论和套路技术,统称为“甚氏武 技”。

甚家拳是由河南荥阳汜水人甚乃周所创。甚乃周(公元 1742-1783年),字洛臣,汜水茬村人。因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 三,也被直呼为“茬三”。膊诚氏、明心堂山人、五十三岁老人、 种竹翁都是其笔名。又因“人以其文士而好武”,故有“儒拳师” 之雅号。在当地还尊称他为“茬教手” “茬夫子”等等②。

甚乃周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明朝指挥使茬守忠的后代,茬家 历代都有及第之人。茬乃周之兄甚仕周是当时著名的易学专家, 对易经研究颇深,著有《易经讲义》八卷,收入在《四库全书》


  • 1932年徐震首先将荏乃周的《培养中气论》《武备参考》曲传抄本整理编订,定 名为《甚氏武技书》,于1936年由南京正中书局出版发行。

  • 葛廷贵:《甚氏武技初探》,载《河南体育史料》,1983


中。在当地,茬氏家族可谓“家学渊源,名闻邑中”①。茬乃周 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兄长的影响,熟读经书,精研易理,同 时,酷爱武技,学习之余,跟随当地武术名师张八学习武艺②, 后来经过洛阳少林拳名师闫圣道指点,武技得到了长足进步。中 年时,茬乃周又奇遇四川峨嵋派高人梁道,从此人处又获棒术技 艺,从而更加丰富了他的武术实践。正如他在《二十四拳谱序》 中所言:"……余成童嗜武,读书之暇,他务未遑,专以舞蹈为 乐,虽先兄屡训,私爱终难自割。……后十年遇河南府洛阳县闫 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③;“余得此棒,以为奇遇。 何奇乎尔?乾隆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日,余与友人禹子鸿起,饮酒 赏菊,家童来禀,门有义人求见。问其所之,义人曰:’天下访 道。’请入室,以酒敬之,问其姓名,言姓梁名道,四川人也。 谈文无所不通,论武精于枪锤。次晨,庭前演武,果为奇手,又 将棒一舞,其中三尖照到,老少随合,刚柔相济,阴阳妙用,皆 中法律。余一观之,怏然悦于心,锲于志,不禁喟然叹曰:此有 道之棒也。愿学之,复以谱志之,留义人十余日,义人辞,苦 留,义人三辞,无奈赠路资而去。”④正是基于渊源的家学和深 厚的武功素养,为甚乃周创立芸家拳和形成“聚精集萃”的武学 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的基础上,甚乃周博采众长,将易 理、医理吸收融会于武技拳法之中,并经过反复研习,最后终于 形成I以培养中气为拳技学理主旨的、以二十四字拳为基本技术

  • 葛廷贵:《检氏武技初探》,载《河南体育史料》,1983

  • 据《重修汜水县志》云:"甚乃周……私淑虎牢张八,尽得其术。”

  • 徐震编订:《荏氏丧技书•二十四棒谱序》,上海,上海书店,1990

  • 甚乃周:《二十四棒谱序》,转引自陈增智,陈万里:《茬家拳探源》,载《少林 与太极》,2001


内容的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内功拳派——茬家拳,并著有专门 论述武术技法与学理的《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两部著 作。

浏览2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