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加大陈氏 太极拳的传播推广力度,促进陈氏太极拳的发展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少林武术热的兴起和少林武术在 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得益于电影《少林寺》的播出,从而充 分显示了现代传媒方式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陈 氏太极拳在传播的过程中,在运用师徒制传承、班级授课制、出 版物(著作、期刊和报纸)等传统传播方式来宣传和推广的同 时,还应充分利用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现代传播方式。如 电视电影、电子音像、网络、商业演出、表演,以及大规模的年 会、武术节、文化节等。中国河南温县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至 今已举办了7届,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内容丰富、影响深 远、规模庞大的陈氏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活动。在每次年会期间, 焦作市政府通过举办太极拳比赛和太极拳学术交流活动,参观陈 氏太极拳故居人文景观等,着力打造陈氏太极拳的形象,宣传和 推广陈氏太极拳。同时,通过“武术搭台,经贸唱戏”,还促进 了温县和焦作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陈氏太极拳和地方经济发 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中国河南温县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已经 成为进行武术文化推广的榜样。因此,陈氏太极拳在今后的发展 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借用地方政府的力量,推 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使陈氏太极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文 化资源。“武术搭台,经贸唱戏”是焦作市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 所实施的一项战略措施,这一战略举措已卓见成效。但是,从 陈氏太极拳文化的发展来看,如果能变“武术搭台,经贸唱戏” 为“经贸搭台,武术唱戏”,则能为陈氏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带来 更光明的前程,使太极武术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而持久 的动力。
除了利用好太极拳年会这样的大型传播途径外,电影、电视、 电子音像、互联网络等,也是大力推广和发展陈氏太极拳的有效 途径,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陈正雷的http^www.chenzhenglei-tj. com.cn、王西安的httpvww.wangxian.com.cn等人的网站,以及 由一些大师出版的电子音像制品,都为宣传和推广陈氏太极拳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这些现代的传媒方式 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其特定的运作规律,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问题。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传播途径,才能更好地将陈氏太 极拳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
本章小结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编到十四代陈长兴,陈氏太极拳在其 家族中世代传习,完成了由产生到形成独特风格的发展阶段,并 为后世太极拳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陈王廷打破“独到 之秘”不传外姓的旧规,从而形成了风格异呈的不同流派,这是 陈氏太极拳为河南武术文化所做出的一大成就。
陈氏太极拳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鲜明的技击性、文化的 复合性、理论的原创性和良好社会的适应性。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表现为家族制、师徒制和学校教育制相 互结合、共同并存的多元化传承方式。但是,较为注重师徒形 式的作坊式的传承方式,这说明陈氏太极拳的现代传承中的思 想还不够开放,较为守旧,这势必会影响到陈氏太极拳的更大 规模的发展。
陈氏太极拳在河南省的传播较为广泛,各地市都有陈氏太极 拳的习练者。就陈氏太极拳的内容方面来讲,陈氏太极拳的大架 在河南省的传播最广,陈氏太极拳小架在开封、焦作等个别地区 有传播,赵堡架在河南省的郑州和焦作传播较为广泛,忽雷架的 传播只局限在焦作地区。
陈氏太极拳已由陈家沟人的闲暇生活文化的传统内容,逐 步发展成为当地用以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武术文化资源。不论在 健身和竞技活动中,还是在经济、节庆礼仪活动中,以及对外 文化交流、教育领域的课程内容中等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功 能。
陈氏太极拳在类别上,从其继承关系上可将其分为大架和小 架。在大架基础上又产生出新架;在小架的基础上产生出忽雷架 和赵堡架;形成了大架、小架、新架、赵堡架和忽雷架五种架势 共存的局面。按照陈氏太极拳的具体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将陈氏 太极拳分为套路、推手和基本功法三大类。在套路类中我们又按 照其套路出现的早晚将其分为传统套路和新编套路。
陈氏太极拳的本体模式特征表现为:“外柔内刚、柔化刚 发、刚柔相济”的运动力度;绵缓中时而加速的快慢相间的运动 节奏特征;“金刚捣碓”前后呼应,动作幅度和难度由小到大的 布局结构特点;伸缩旋转、松活弹抖的动作方法特征。
陈氏太极拳套路拳谱模式特点表现为:通俗浅近的俚语和地 方俗语来表述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在动作名称的 命名上有:象形取意的、身体运动方法的和动作劲别、内气运行 的等。
第五章形气合_的茯家拳
第一节甚家爹概述
一、专家拳的起源和发展
茬家拳是萌发于中州腹地的又一著名拳种,它与少林拳、陈 氏太极拳一起构成了中州武术的三大拳种。茬家拳又称“甚门 拳”,它是以发祥者的姓氏而命名的拳种。1930年以后①,因茬 家拳被整理出版,综合其拳学理论和套路技术,统称为“甚氏武 技”。
甚家拳是由河南荥阳汜水人甚乃周所创。甚乃周(公元 1742-1783年),字洛臣,汜水茬村人。因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 三,也被直呼为“茬三”。膊诚氏、明心堂山人、五十三岁老人、 种竹翁都是其笔名。又因“人以其文士而好武”,故有“儒拳师” 之雅号。在当地还尊称他为“茬教手” “茬夫子”等等②。
甚乃周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明朝指挥使茬守忠的后代,茬家 历代都有及第之人。茬乃周之兄甚仕周是当时著名的易学专家, 对易经研究颇深,著有《易经讲义》八卷,收入在《四库全书》
浏览2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