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下,使其不及逃脱。此事张英振 在场亲眼看见。
我在轮船上的房舱中,与吴某某 推手之发劲,势如连珠炮响,嗾喘不 已,吴之后背亦如撞铁门者再。
我在成都西马棚街12号之堂屋 中,与郑某某推手之挤劲,财崩”的 一声,将其打在隔板墙上,将板墙打 裂宽缝数道。
我在成都天仙桥街永兴弹花厂 中,与牟祖绶打散手之踢脚,我右手 虚晃其面部,他以右手向上迎架时, 其右胁已亮出,我便经其右侧往其右 后闯两步去,提右脚向其右胁踢去, 其劲竟透至其左侧,疼痛不已。
我在成都西马棚街,打郑某某之 小按,稍一松劲,他便蹲在床上。
我在成都东胜街张英振先生家, 与大力士王应亮动手,我以大腿膝胯 部打的截劲,在其将用“大别子”上 右脚时,我在其将来未到之际,以右 腿出截劲向其右腿一鼓,王则滚出丈 夕卜,此事张英振先生在场亲眼看见。
我在成都槐树街请客吃饭时,有 某某之朋友孟某者,素有通臂之功 夫,言谈轻视太极拳,说太极拳没 用,要与我较量手法,舞动双拳向我 攻来,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 陡然进身,分开其两手,便顺势以拳 向其胸部点之,但不过意思而已,并 未打上,然他因惊叉气,疼痛多日始 愈O
我在成都藩署街文炽昌寓,与朱 某推手之化劲。按朱力大势猛,推手 向来无对手,素有“坦克车”之称。 在闲谈间,朱忽然用十分猛的力量向 我涌来,意图一下子将我推到墙上, 以显示推手唯我独尊。但我知他之来 力甚猛,不可以抵抗,遂用一种极其 轻妙,蚊虫不落,寸草不沾的极其虚 灵的走脱之化劲,他连来了三四个猛 劲,我也连用了几个一化再化的干净 利爽,统统给他化掉。他因连扑了好 几个空,身体打了一个大转转,站立 不稳,背部向着侧面立柜倒去,我怕 损坏了人家的家俱,遂速以手将其拉 回,然立柜已撞得“哗啦” 一响。后 来朱对我说,你近来的这种横劲很 好,云云。他的意思是,以为他之所 以撞侧面的立柜者,是我的横劲好, 打着他。这种说法,是对我用的虚灵 巧妙的化劲,他还未了解清楚。
打董英杰之拗步掌,只见其 身势一坐,掌指一动,人如触电样 崩出(在广东省府大礼堂,报纸登 其发劲的情形云:北方太极拳泰 斗与同道董某表演推手,掌指一 动,人如弹丸而出……)
民国十四年,在北京行健会,与 杨开儒推手之挤劲,只见其神经一 振,人已隔桌子翻过,观者惊心动魄。
打杨开儒之冽劲,只见其神 经一动,对方有顷刻之危险(在北 京西京畿道街杨老师之公馆)o
打田绍先之挤劲,只见其轻 轻两手往田臂上一放,田则动不 行,不动也不行,不得已奋力挣扎 之,只见杨老师以两臂轻轻松松 地向他一送,眼神一看,田则一个 大仰身往上翻出,财崩”的一声,五 体朝天的摔在床上(民国十八年, 在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办公室)。
民国十八年,在南京常府街 刘公馆,与董英杰推手之挤劲,只 见其身势一坐,右臂一鼓一弹,董 则如触电样掀出丈外。
民国十八年夏天,暑假期间, 在杭州浙江省国术馆院中乘凉时 谈搠劲,杨老师以右臂往我胃部 一挨,我感觉心脏发烧不已。
在浙江打牛镜轩之挤劲,只 是两臂一抖,人已掀翻丈外,牛则 摇头咋舌道:“哎呀!老师的功夫 已如此境界了。”
杨老师之搠劲,只见其两手 往杨开儒胸部只一捂,杨就往后 收不往脚的退出数步。
杨老师打杨开儒之小按,只 见其意思一动,杨则跑出丈外,简 直未见什么动,这是个什么劲(在 杭州开明路杨老师公馆内)。
在南京旅馆内,杨老师打董 英杰用的倒撵猴之掌法,松沉一 弹,人已弹出丈外。
常见杨老师之搠劲,只见其两掌 往玛上我哽呐部螭还有好多动作,有神乎其神的不及钏已。
班侯发劲时是怒容。
健侯发劲时是笑容可掬的 乐相。少侯发劲时是诡诈的脸容。
杨老师发劲时是像怒的 样子。
李香远发劲时是笑嘻嘻的 样子。
崔立志发劲时是愁相。
我发劲时算是近于怒相。
太极拳发劲时,各有不同 的表情,如喜、怒、哀、乐。 这是有功夫、找着劲的表现,如 无这些表现,是功夫还未上手。
.禄禅发劲,是虚无所有的 打法,被打者挨上后,还不知是 如何挨的打,算得上神妙致极。
.班侯发劲,如晴空之霹 雷,“啪”的一声,已把人摔出 丈外,很多人已被打坏了。
健侯之发劲,是以轻妙之 手法摸之,手法虽轻,可以使其 跑不了,而后如放箭一样,将人 射出,真可称为神沾圣手了。
少侯之发劲,是松灵致 极,冷快无比,他鬼鬼祟祟的令 人不好琢磨,不好防备,人已被 他打痛了。田劲,临发时心中若有所思,在 劲
去时,如关云长斩颜良诛文 丑,瞪眼之际,其人头早已落地 一样,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出 去。这是弹出去的,射出去的, 真所谓发劲如放箭也。这种发 劲,我感到比放箭还快,如触电 一样崩出,真称得上是内家拳神 勇也。
武汇川专打一点柔弹劲, 不愧是杨家的弟子。他的学生名 张玉者,发劲也还可以,发长劲 的松弹力还不错。
崔毅士(立志)会发松沉 劲,发时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 弹之劲打去,此劲可以把人打出 声,此谓以气打气之功夫。
董英杰力大胆大,敢打敢 上,这是他的长处。他善揉挫 劲,可以将人揉得东倒西歪而后 倒也。
李香远(宝玉)一辈子的 苦功,身势的曲折柔软够,尤其 是他的发劲比任何人都充实。其 劲能入里透内,确实是一把好 手。但是我认为在机变奥妙方面 还不足,如此更可知太极拳之难 也。很难出现一位完全的好手, 实在不易,故一百多年来,只出 了杨禄禅先生一人,其次班侯、 健侯及澄甫老师也。
田兆麟的如断下来样的 软打功夫也好。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 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 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 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 伤。
我本人是更不行,虽在 机变虚无奥妙,冷打、丹田劲各 方面都有点,因跟随澄甫先师十 余年之久,我的长处是用机变难 测手,打冷快闪电劲,不喜欢与 人沾沾粘粘的鼓涌,但可惜早年 未善用功,本身天资也不够,以 至成就不深,诚可惜也。
杨氏太极拳盛行于世,已有百多年历史。自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杨禄 禅学艺于河南陈家沟开始,传其子班 侯、健侯、孙少侯、澄甫及门
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纷系辞 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这里的生,不是产生, 而是演变的意思。亦即八卦由四象演 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 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 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 四象即两仪,两仪即太极。唐代孔颖 达所著御易正义)书中,解释太极 为“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即太初、太一也”。亦即是天地未分 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它至大、至 博,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为阳 刚,或为阴柔,千变万化,作用无 穷。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 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以太极来 命名拳术,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 弧形的,而且说明它的拳法、拳理包 罗天地的变化,博大精深,是一阴一 阳、刚柔相济的高深拳术。
太极拳到底产生于何时?到底何 人所创?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争论不休。一种说法是,认 为太极拳在六朝的韩拱月、程灵洗、 程珑,唐代的许宣平、李道子,明代 的殷利亨时,早有此项拳术。只是各 自的叫法不一,或名三十七势,或名 后天法,或名小九天(共十四势), 或名十七势,虽然名称不同,而实质 是一样的。
例如关于唐代道家许宣平的 极功三十七势》的记载,见于宋远桥 氏著的妹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支派 考》载:许宣平,唐代江南徽州府歙 县人,隐城阳山,结檐南阳,辟谷, 身长七尺六,髯长至脐,发长至足, 行及奔马,每负薪卖于市口,独吟曰: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 何处,穿云入翠微了李白访之不遇, 题诗望仙桥而回。其所传太极功,是 受业于欢子,名三世七,因共三十七 式而名之,又名长拳。长拳者,因如 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无间断也,总 名三十七势。其各势名称,与太极拳 十三势大致相同。其不同的名称,为 弯弓射雁、簸箕式、雀起尾、弹指、 太山外气推碾、桂树蹬足等数势,尚 有四正、四隅、九宫步、七星八步、 双鞭、双摆莲等六手在外,以之锻炼 腰腿,舒展血脉。其锻炼之法为单式 练习,一手练成,再练一手,而所练 之手,亦不固定次序,惟在练者自 择,自三十七次逐一用成,则自然贯 串,能呵成一气,故又名长拳也。
浏览2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