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体会得还不够精细,尚须不断 地经常地用功才行。
太极拳的功夫,是要静静地悟、缓 缓地练。推手的功夫,要听劲准确,发 劲起于陡然,出其不意。
练功夫,走架势,细细审察自己 身上各部的劲道,谓之知己的功夫。推 手听对方之来劲大小、快慢、软硬、方 向,这谓之知彼之功夫。有了知己知彼 的功夫,推手时才可以取胜,所以说太 极拳的功夫,不是一味练些蛮力气就可 以了事。今将听劲的情形写之如下:
以眼神观察对方之情形,得 到的认识,谓之视觉。
以耳官听闻对方之声音,得 到的认识,谓之听觉。
以皮肤接触对方身体,神经的 蜘彳翱顺识,谓用觉。
以情理判断对方之情形,得到的 认识,谓之理觉。
有以上四种觉察,以判断对方之 情形,而定应付之策,则百不爽一。 但这种听劲和知己知彼这种审察对方 的功夫,是出于平素稳静缓慢练功中 修养出来的。练拳时要松,要稳,要 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觉察,是出 于脑力的清醒,神经的感应,因此太 极拳的练法,首要身心放松,以养其 脑力也。
以前杨澄甫老师发劲的情形,是 以腰脊之力,丹田之气,周身整个之 劲,是往下陡然一坐,往前陡然一鼓 劲,又像是往前一纵,往前一弹,往 前一吐的神气。所以,被打者如触电 样而崩出,而不是只凭两手两臂肌肉 之劲往前撮、往前杵之力量,否则力 量虽大也必拖泥带水,打不干脆也。
发劲歌:
空肩软臂一身松,
神气贯顶虚灵中。
全凭腹中丹田气,
松沉之劲透其胸。
冷快绝伦神鬼怕,
来在不知不觉中。
心胆精气豪横劲,
入里透内太极功。
身法歌:
头顶身腰手眼步,
每手每式有虚灵。
上下相随如一线,
心神意气相配成。
要想发劲神经动,
丹田气鼓透其胸。
推手圆转歌:
退圈容易进圈难,
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 进退功夫仔细研。 动静参半非固定, 随其进退并比肩。 势如水磨摧急缓, 风虎云龙像自全。 天盘地盘如一线, 天长日久出自然。
太极拳的应用,大部分是以化人 的来力,来力被化落空后,其身势的 缺点必毕露。这便是自然送到我手上 来的机会,我的神气一振,早已将其 打出矣。所以说,对打时不必找机会 去打,只是虚无着跟随便可,如找人 去打,赶着人去打,那反而打不脆 也。然化人之力全凭神经的灵觉,所 以在平素练功时,首要在修养神经, 养其虚灵为主。或以为太极拳的练法 既不用力,又动作很慢,在对打时恐 没有什么用处,这种看法是无太极拳 认识的疑惑。
太极拳在练功时,所以慢而又不 用力者,是为了修养脑力,修养神 气。以俟脑力清醒,神气充实,其感 应必灵,发劲必快;道理找得精细, 劲去可起于陡然,来得奇快;可以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四两可以胜千 斤之力也。这是技击最高深的道理。 如神气不足,脑力不清,劲必先为人 知,如此则力虽大也必无用处。盖从 未见有精气神萎靡不振者,而能感应 灵敏,发劲能快而有力。
在运用技术方面,大致离不了以下 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对方之手将来未来 之际,我先出手给他堵上,使其劲出不 来;另一种是任他之手发来,我以虚妙 的身势使之落空,同时找他的侧面或缺 点制之、打之、发之,则无不中矣。但 是以上这两种打法,全凭有好的腰腿身 手,好的灵觉才行,否则是不管用的。
在对打时,只凭身手腰腿的功夫 及感觉灵敏还是不够用的。其决定胜 负的主要环节,是要有决斗之精神, 豪横之心劲,必胜之志向为主宰方 可。如果没有决斗的精神,必胜之志 向,虽有天大的功夫,是不足以谈比 手的。其次虚无的气势,莫测的变 化,轻如百无所有,重似泰山立崩, 金石俱碎的气势,以及冷、狠、脆、 准的手段也很重要。
既有风虎云龙之气势,又要有虚 无之变化,精神如捕兔之鹘,气势如 捕鼠之猫,这是老论中所说的。但我 认为还不够劲,简直是如《三国演 义》中所说关云长斩颜良之势,瞪眼 时人头已落地,如这种气势情形才可。 《孙子兵法》曰:“鹫鸟之急至于毁折 者节也。”火烧神经动,急雷响五中, 打丹田雄壮之劲,又沉又足,又冷又 狠,机警万变。灵觉无比,毛发毕竖, 抖擞不已,沾手如触电,打去还嫌慢, 静如处女,动似火烧,其节短,其势 险,势若强弩,急若发机,使其不能 抵抗,也无从抵抗,否则不足以降伏 野蛮汉也。
鹰捉兔之紧急,狼伤人之视隙, 虎捕猫猎,龙行蛇钻,鹘眼鸥翅,狗 闪鹰翻;有蛟龙出水势贯凌霄之势, 有烈马发威,抖擞不已之神;要来得 冷冷的、脆脆的
狠狠的、足足的、 准准的;要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之决 心;要变得下脸来,打得出手去,有 哼哈有喜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所谓兵不厌诈也。
出手就变,变中有变,机智百 出,神鬼难见。歌曰:火烧神经动, 惊然起心中。龙行摆虎步,身腰现奇 形。神气世无比,奥妙出无穷。举手 不留情,当场见英雄,不打不成友, 纸谈终无功。
禄禅之轻快,班侯之冷劲,健侯 之神粘手,少侯之软打,澄甫师之丹田 劲,某某之神妙,某某之转身,某某之 取刀下银,以上前辈先生的功夫,已到 最上乘的功夫,吾辈要时常思想才有进 步。
二人对打时,手足为第一道防 线,膝肘为第二道防线,胸腰肩膀为 第三道防线。要处处能化,处处能 发,处处有自卫的能力,处处有巧妙 的变化,处处发得出充实好劲来,否 则不足谈比手也。
人以刚来,我以柔化;人以硬 力,我以松软;人以速快,我以精细;人 斗力,我斗智。练的是手眼身法步,心 胆精气神。用时是神经之动,冷快绝 伦。打的是丹田冷劲,惊心动魄。这才 是太极真功夫。
散手的功夫,是在练拳推手身势 成熟之后,方可练习。如身势尚未练 习成熟即练散手,非但功夫不能进 步,反而将身势练坏。假如身势已经 锻炼成熟,尚未经散手的练习,那也会 影响功夫的进步,要循序渐进方为合理。
散手的对练,是半真半假的对 打,是练习手眼身法步法最好的方 法。甲乙二人相距数步而立,在未接 触之前,即须注意,先以心气往下一 沉,眼神向对方一望,然后手势略 举,不动容,不作色,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以虚妙的气势谨谨慎慎,小 小心心渐渐而进,与对方接触,接触 之后,全凭平时身手之功夫,天生之 材干,充实之神气,与之周旋,是不 讲着术,不拘方向,不定进退,随机 应变而动的。
有轻妙的动作,有虚灵的气势, 有冷弹的劲道,有喜怒的神气,人攻 我则如捕风捉影,使其无用武之地。 我攻人则冷快绝伦,令其无从抵抗。 练时神清骨爽,心神愉快,身势轻 妙,奥妙无穷,比斗于热闹之中,是 无法用言语笔墨形容的。
有喜有怒,有哼有哈,有呼有 吸,有吞吐含化,有转变莫测,静以 察敌如无声无息,动以进取似鹰鸥之 突起,神气贯注如鹰鹘之急进,志在 必克,身势矫捷如怪蟒之钻腾,毛发 毕竖如烈马之发威,忽隐忽现如浩渺 之无边,所谓动若江河者也。有空虚 走化之功,有冷快绝伦之动,斗在热 闹之中,有风虎龙云之势,非笔墨所 能尽述也。
身法歌:
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 中盘没有腰,攻守不得着, 下盘无身换,进退如拌蒜, 三盘成一体,龙虎像自全, 势如惊鸿起,江河动无边, 若有此功夫,方不愧真传
比手者,以较技艺之高下,练心 胆精气神之功夫也。如不经此过程, 虽有真传,虽有功夫,往往遇事反拿 不出来,故此项过程,为拳术家不可 少的。
在动手时,要有志在必克之精 神,有我无敌之气势,冷快绝伦之变 化,要变得下脸来,打得出手去,俗 语云:“一胆二艺三下手,无此何必 费功夫。”这正是这个道理。
要有极轻妙之身势,才能进退难 觉;要有极虚无的步法,才能来去不 知;要有极松沉之劲道,才能入里透 内;要有极冷快之变化,才能降服野
然出一个突击之劲向其重心点鼓之, 其必跌无疑。
此种发劲,因为它去时如浑浑混 混无一定的注意点,全凭临时因对方 之化力而作决定,故我命名此劲为混 沌劲。未知合理否,以后请高明审定 之。
此混沌劲,在初去时,无注意 点,为如所为,其作用全凭临机应 变,一顷刻间的心气意念之一动,将 对方打出。这是由无为之中生出来的 灵机,感应出来的陡然之动作,所以 能来得很突然,能使对方不觉,能打 得响脆也。假如出手时先有一定的方 向部位,注意点,那就是出手先有所 为了,既有所为就是有一定的注意点 了c假如对方来的化劲,与我预先准 备的注意点情形不合时,那就应付不 灵了。如去早了,时机未到,已被人 知;如去迟了,时机已过,不发生效 果。这是由于先有主见的关系,此理 不可不知。
查此劲,我于1931年在杭州浙江 省国术馆时,与杨开如的朋友华夷推 手时,曾找到过这种劲。当时华夷的 功夫很好,化劲很活,我比他的功夫 稍高也有限。我以手法找住了他再发 劲,总是打不干脆,在无可奈何之 际,我忽然找出此劲来,连去了几 个,屡试屡验。因为我这些年与人推 手,因未遇过有好化劲者,所以二十 余年未用过此劲了,几乎忘掉矣。今
-幸与栗子宜推手中又找了出来,心窃 喜之。 :
散 按此劲澄甫老师善用,每与人推 手打得很脆,当时我还体会不到,现 手 在应当时时记住。
在杭州民权路大礼堂,我与周声 供打手用的反掌打。以右手向其面部 虚扬一下,他以右臂往上猛架时,其 右胁已露出,我便以右手由上往下一 翻,向其右胁间轻脆的一弹,他便两 臂抱胸蹲地,说不出话来,以手示意 要回宿舍。我扶他起来,送他到宿 舍,修养了7天,连吃了几剂七厘散 而愈。盖因我去之劲虽是不大,但正 在他呼吸的时候,于不知不觉之中被 弹了一下,打隔了气,并非是打伤 他。
我与刘湘女推手时,用的右腕 打,以右手向其胸部一去,他便以右 手由上往下向我右手腕往下压力,我 便借其压力一松,露出右腕来,便以 腕向其胸部一鼓,他便如弹丸而出, 碰门倒地。
我在杭州昆明路国术馆,与杨开 如打手,他忽然乱其推手的规则,以 双手向我腰部抱来,我当时心中一 急,以双手向其胸部用寸劲一按,他 便惊然倒地,后脑勺摔在地板上, “啪”的一声头晕了数分钟,才清醒 过来。
我在成都将军街夏宅,与杨绍西 打散手之用腿,势如窝里放炮“啪”
浏览2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