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功锻炼注重人、社会、自然的协调,有利于促进幸运
《让幸运来敲门》认为:“若想幸运临门,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创造新环境。”“创造幸运的唯一要诀在于创造环境。”
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年轻》一文说得好:“在你我心灵的深处, 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覆盖,你便衰老了一即使你只有20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
气功锻炼,一方面强调个人自我心身形或心理一生理一形态环节的协调沟通,另一方面注重天、地、人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沟通,主动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强大环境气场,向环境播发正气场、正能量,埋下幸运的种子,奠定幸运生活的环境基础。
第八节促进幸福作用
隋唐时期,古人在祈福、避祸强烈愿望的推动下,怀着“祈望得福”的心情造出了“幸福” 一词。《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宪宗世,遂迎佛骨于凤翔,内之宫中。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濒死,宪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清魏源《默触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
韩非子把心态平和、健康长寿和生活富贵称作幸福:“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心理学家关于“主观幸福的研究”发现: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认为,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 的状态中。
幸福是一种个人或群体精神、心理、感觉和境遇的综合状态,主要关注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人群的幸福感或整体幸福状态,衡量指标是幸福指数的高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就可以促进幸福。
气功锻炼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幸福,提升幸福指数,给练功者带来幸福。
一、气功调心、调身、调形的锻炼,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自信、乐观、豁达、正面、阳光、积极等正能量勃发程度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说得好:“一分钟的笑声能产生45分钟的放松效应。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们总是那么轻松、愉悦,他们总是笑容满面。”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发现,增强积极情绪的积累和面带幸福感有利于幸福。有信仰、有追求、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他告诉我们:“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实践表明,面带幸福感的人会感到更幸福,经常欢笑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受。”“多数成功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健康的自信是通往巨大成就和幸福的大门,或许比其他的品质显得更重要。”
气功锻炼注重培养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清晰,生活目标更加明确,人生动力更加强大,行事处事更自信、乐观、豁达、从容不迫,从而体验幸福生活。
二、气功锻炼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文学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青鸟》中反复提醒世人关注身边的幸福:”幸福并不那么难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然而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近在身边的幸福。”“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绞尽脑汁,历尽艰辛。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的、美好的心愿,幸福是不难获得的,其实,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
练功者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更容易感染家庭成员,唤醒家人关注、发掘和把握近在身边的幸福,保持相互关爱、感情融洽的亲情关系。
1939-2015年,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关于268名哈佛大学生持续76年的“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又称“格兰特幸福实验”,结果显示融洽和睦的亲情和友情关系,有利于个人幸福和健康。
练功者把自己练功中培养的个人正能量和健康生活方式融入家庭生活,带动或影响家庭成员,形成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个人和家庭幸福。
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两性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圣人不绝合和之道。”夫妻生活和谐符合自然规律。气功锻炼强身健体,有助于提升两性健康水平,增强夫妻幸福感,促进个人和家庭幸福。
三、气功锻炼讲究集体合练、互动互助,有利于促进群体幸福
气功锻炼,一方面是一种个人单独的修身养性过程,另一方面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锻炼活动。
友好互助氛围的集体生活和友情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研究发现,优待身边的人,善待朋友和亲人有利于增强幸福感“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的人更感到幸福。”
俗话说:“物以群分,人以类聚。”气功锻炼把一批希望获得幸运、幸福和健康的练功人群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修炼,营造一种“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互助气场,使练功比不练功人群有更多幸福感,有利于促进群体幸福。
《淮南子》告诉我们,幸福是自我修炼的结果。《淮南子•人间训》:“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长期坚持练功的人群,慢性病明显低于不练功人群,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不练功人群,拥有更多的幸运、幸福、健康、快乐和自信。
第九节艺术熏陶作用
气功锻炼用于艺术表演、文化交流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凸显了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主要表现在传统套功、武术气功和艺术气功三个方面。
一、传统套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传统气功的人文、艺术思想,从混沌、生生、音声、意、气、力、形、神中正合和的韵律,到动静、虚实、刚柔合一的姿势,再到气沉丹田精、气、神的锻炼,无不在践行中国传统的气文化,使练功者接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洗礼。
传统的气功功法,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气功十五势等传统功法,都有具有显著的艺术表演和艺术熏陶价值。
传统气功套功,单练与合练表演方式,情趣各异,配合一曲曲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古典音乐,形成一组优美动听,赏心悦目,健、力、美合一的生动活泼画面,把传统文化、气功、养生、健身和艺术熏陶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和文明素养。
二、武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自古以来,武术气功都具有显著的艺术表演和熏陶价值,主要包括太 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柔术或柔道,以及硬气功的艺术表演三个方面。
比较常见的武术气功观摩表演方式,以单练及合练相结合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和硬气功为主。
大型演出场合举行最多的是集体太极拳表演。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进行太极拳的大型艺术表演,场面气势宏大,震撼人心,举世瞩目。
最吸引众人眼球的武术气功表演方式,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铁头功、铁喉功、铁臂功、铁手功等多种硬气功功夫。武警战士和少林武僧表演的多种硬气功,展现了一种人体文与武、力与美的双重魅力。
三、艺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艺术气功的熏陶形式多种多样,以歌咏、书法、绘画、戏曲中的文气、养气、气沉丹田为主,诵读、歌咏、书法、绘画,不断接受艺术熏陶。《礼记》从礼仪、礼乐的角度,恰当总结了 “礼”的艺术熏陶作用, 成为艺术气功的代表。诵读、歌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艺术熏陶作用同“礼
《礼记•礼运》认为:“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
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这“大一”即一气。一气生生化化而生万物,人承天道,治人情,建礼制,以艺气移风易俗,教化民众,而有礼乐。礼乐是顺应天、地、人道,促使万事万物和序、有节的根本。《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浏览2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