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山掌式口令数一四
进右步,左步跟进,双手前推,掌心向前,高于胸齐。
【要领】两手推时,要集中全力于双掌,进步 长腰以助势,脚跟进半步以作催劲,两肘沉坠再往前上拱,使敌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紧接着发劲猛往上拱、前推、下按,敌必然腾起而跌出。但前推时,两臂不得过直,以含蓄为宜,后步跟进须轻灵移动,勿就地拖擦影响前进之劲。
【应用】用合手时敌若挣扎,即进步按其两肘 内合前推,如敌手已开,迅速推其胸而击之,发劲要整而不散,莫之能御也。各种掷法多由此变化而 来,学者可逐类而引申之。
第六路霸王捆猪式
【释名】此路之名,乃形容其勇猛无敌。主要之着,为捆字诀,捆之,则可任意掷打,莫之能御也,名虽稍欠雅驯,然未便更易,为存其真也。式中捆手与摔跤术之抖麻辫同。
(一)捋手口令数一一 (1—2)
演完第五路最后一式,向左后翻身作左捋手式。
【要领】与前几路之捋手式相同。
【应用】与前几路之捋手应用相同。
(二)横拦掌式 口令数一二
接上式上右步,右手自左肩伸臂横击,手心斜向内,左手仍作捋手状,横于腹前,目视右手。
【要领】掌心坡侧向内,重以小臂与腕掌拦击敌 面,以诱敌手来格,而后锁敌手。此式除横拦敌面外尚有横击敌胸腹,亦为诱敌出手来格,然后锁打,斯数掌,名目动作虽稍异,而其致用则一,出掌时重心要稳。
【应用】横臂出掌,反击敌面,与扑面掌、撇面掌略同,若遇敌以左手擒我左腕,我则向左前方稍开左步,以左手斜领上架,以右拳栽击敌之左肋。
(三)捆手式 口令数一三
右脚微收,脚尖点地,右手反掌变半握拳状,作 擒拿势,向左下方捋,置于腹前,手心向下,左手仍作捋劲内旋向上提拧,成半握拳状,置于头部左侧, 手心向上,目视前下方。
【要领】此式意在一手制敌双手,向左右一捋一 提,此乃兼合打击。最重两手用劲与向左拧腰,须相合相应,贵在实际探讨,自能领会其妙。
【应用】以左手拧敌左腕,以右横拦掌击敌面部,敌必以右手格架,随即反掌擒其右腕下捋,左手向上提拧,使敌右臂压于左肘后方,则捆手之能事毕矣。此时右手擒按敌腕,制敌两手,愈向敌身推进,捆之愈紧,若恐敌摆脱不及用下式手法时,可释左手,击其右肋,为最简捷也,或有用齐眉捶者则与第二路等矣。
(四)滚挤手式 口令数一四
左右手并释,左手、右臂滚挤,滚出后,掌心 均向前,右手置于头部右前方,左手向前推按,高与胸齐,两手合力使用掷劲,右步同时迈进,左步随之跟进,目视左手。
【要领】滚挤进步与两手发劲一致,势要稳坚下沉,全身向前贯注。
【应用】敌手既被捆锁,释左手,以臂循敌左腕而上,至两肘相交处,向外滚挤,右手按右腕,合劲助势滚掷,唯变化极速,敌莫能逃。若不撤左手, 则以右掌推敌之左膊,敌必倾跌,有用前击捶者, 多用于敌两臂猛为上挑时击之,与第二路架打及第七、八路之用法有相同处, 则重打而不重掷也,但此路乃掷打并用之着法也。
第七路二龙戏珠式
【释名】此路以第四动作之探指式而得名,一名抱琵琶式,即以第五动作之抱肘,其状如之,顾名思义,知厥所重,尤以截、拿、捆、打四字为主要,全路动作,两用截法,与第四路似同而实异。
(一)捋手 口令数一一 (1 -2)
演完第六路的最后一式,向右后方翻身作左捋手式。
【要领】与前相同。
【应用】与前相同。
(二)截捶式 口令数一二
接前式,左足尖外展,随即上右步,同时右手变拳由下而后,向上、向前打下,收左手至左腹侧, 身向左后转90°,两膝内扣蹲作丁八马步。
【要领】此路用拳下砸,上身注意左闪,须防敌 右手探打,虽含闪意,但要紧贴敌身不离,劲须集中于右拳下砸,势须下沉以助其劲,进步、砸拳与下蹲坐式,要上下相随,发劲一致,尤须注意一个沉字。
【应用】设敌以左手来击,我即以左手捋其左腕, 进右步以右拳截砸其左臂弯处,或大臂中间及肘后麻筋。凡与敌尚未粘身,或我腕被擒,均可用此式截击其臂、腕等处,两拳如连环之兼施,唯前拳外切,后拳则为内截,击臂之拳若十分近身,则劈头而下,终达于臂,此着尤凶。设右手捋敌右腕,不及施着,敌左手已来击我时, 则进左步以左拳截击敌之左臂。
(三)探指式 口令数一三
接前式,右拳变掌向下搬扣,落于腹前,左手 伸出,中食二指直向前探,手指约高于头,同时重心前移,右步在前作弓箭步,左腿蹬劲拔腰前冲, 以助探指之劲。
【要领】右掌下扣时,用沉劲外搬扣紧,紧贴大 腿根部,探指手前戳,劲须用于两指端,以意运之, 上体勿前栽或左偏右倚,探指意在戳敌双目,其高低应以己头为标准,勿过高或过低,失却真意,此着也属虚手诱敌。探指要松膀拔腰,使劲前探,愈前,扣劲愈增,学者应特加注意。
【应用】右手向下搬扣敌臂,撤替左手,探指戳
挖敌之双目,此着在本路为虚手,但我急敌缓,则虚者自实,如蓄意纯用探指以戳敌目,则于下扣敌臂时,稍用捋劲,敌必现前倾之势,盖身前倾未定之时,另手后坠不暇来防,我乘机探指,敌目自伤矣,亦有以五指齐戳以抓敌面部,名曰鹰抓手,与此着原意异。
(四)抱肘直打 口令数一四(1-2)
上体向左拧,左手撤回一半,变拳置于胸前,离胸约三四寸,右臂左伸,向上右挑,此时如抱琵琶状,同时左足前进落于右足内侧。右步稍敛,全身重心移于左腿,继而上体右拧,正身向前,右臂外挑,高与眉齐。 左拳打出,高与心齐,拳眼向上,右步前进,左足随之跟进,目视左拳。
【要领】左手撤回时,上体左拧,右臂左伸上挑,左拳前击时,上体右拧,右臂向右滚挑,动作互应,接合绵密,右肘贴肋。
【应用】此式重在截法,抱肘即为截折敌臂,第四路拦腰捶式,附述之变化应用,即为此手之半,以手外挑,截折敌臂后,继以拳击敌软肋。设若顺手扣敌左臂,敌右手来击,即以左手稍向外格,右半身贴近敌手,撤右手穿敌右肘后,贴肘向右滚挑,紧压敌肘后,同时撤左手击其右肋,此着以右手滚挑敌臂,有改用采敌衣袖者,谓之下缠手,亦甚得势。
第八路摆射压打式
【释名】本路重以捆、拿胜人,而着法必近身以致用。不贵花招赘势,远击偷打,盖忽皮毛而切实际也。各路之中尤以此路所含捆、拿应用之法最多。其胜敌之妙,悉恃善于用肘,肘之摆运、变化莫测,而附于压打各法,尤结 合绵密,故名摆肘压打式。
(一)捋手口令数 - (1-2)
演完第七路最后的一个式子动作时,向左后翻身作左捋手式。
【要领】与前相同。
【应用】与前相同。
(二)撇面掌 口令数一二
左脚外展,上右步,作丁八步式,右手自左肩 以掌背前击,手心向里,高与目齐,左手捋回置于腹前,身向左转90°,目视右手。
【要领】此式之动作与第五路之撇面掌相同,掌心向里,着力于掌背以击敌面。
【应用】左手捋敌左腕后,上右步以右掌背击敌面部。
(三)摆肘指裆捶 口令数一三(1-2)
接上式,右足微进,右手作拳,垂肘下落至腹前,拳心向里,高与肩齐。紧接转右腕外摆,左拳指裆打出,成弓箭步,目视左拳。
【要领】右肘外摆时,须紧贴右肋,腰力随上体外运,右步在前弓出,后腿蹬劲,脚尖与膝须扣紧内合,头向上顶劲,松腰塌胯,勿使上体过度前倾, 以免失中而前栽。
【应用】用右撇面掌击敌面部后,即垂肘下夹敌之左臂,向外摆拧,左手作拳击敌腹裆部。若右掌击敌面时,敌握吾腕下按,即随其按劲,以右臂向下平扣至敌身,以肘压其左臂,左手作拳提击,或直击敌面部。若与敌初交手,我左腕被擒,敌并以右手来击我头胸等部时,不必与之力争,即上右步,以我撇面掌之右手,改为搬压敌臂,约压至胸下,以肘格敌手擒我腕之相交处,我右肘向右与左手向左同时分格,敌手必开,或竟毁 折敌之拇指,我左手一开即进击其胸,此时我姿势即为摆肘式,唯左拳击胸不击裆也,此为破敌擒拿并倒敌之着,不可仅作打法看。设与敌搭手时,左腕被敌擒拿,我以右手扑击敌面时又被敌右手擒住,此时我右臂在上左臂在 下,交叉如十字形,解脱之法,将右手用力后撤,此为问劲,敌觉此劲也必向后力拽,我即顺其力直伸右臂,乘机坐势,蓄劲于腰,骤垂右肘外摆以夹敌左臂,我左腕即脱,可作拳进击,此时敌虽仍执我右腕,然丝毫不得力, 无能为矣,若两腕皆被敌执住,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本可按前法反其左右而解脱之,但此式尚有另法,即以左手向敌身力顶以问劲,敌必反力向我推出, 我则乘势进身,以左手贴胸下行,以右臂上夹,此时敌之左下臂被夹于我乳下,犹如以我右前臂横于乳下,紧夹作插袋式,而敌左小臂由上插入也,我 左腕自可挣脱,并可以右手反扣敌之左臂,左手可以任意击敌。学者须明了摆肘之用,有上夹下夹之分。若遇左手顺扣敌右腕,敌以左手擒吾右腕,亦可问劲带入,将敌左手插夹在我左臂插袋内,挣脱右拳击敌左肋。凡敌手被 夹,如作挣扎愈不能脱,作掌或可抽脱耳。此式着法至多,而各法之连带变化更无穷,形之笔墨,实觉累赘,前之所列,不过万一而已,学者触类旁通,自可求之。
浏览3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