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步四平捶式口令数一四
接上式,左拳撤回置于头顶左侧,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迈进,左脚随之跟进,作乘骑步,右拳直向右前方冲出,高与肩齐,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如图14)
【要领】左拳撤、右拳冲,右步进、左步跟,四 者相合为一,同时发出,不得稍涉参差,须将脊力通于两臂,更须力注右拳端。
【应用】以齐眉捶击敌时,敌若以右手上格,我即释其右手,进右步以右掌变拳冲击敌之胸肋。凡与敌交手,遇敌上身后仰或向上挑格我手,均可用此式冲击之,要节短而势猛,始能取胜,切勿拖泥带水, 散缓失机。
第三路做身捶式
【释名】撇者,撇开之意也。撇身捶,即撇开身势以捶击敌也。在武术名词中,撇有反转折叠之意,此路动作以回身、翻身两者组合而成,更注重身法,故有此名。
(一)回身架打 口令数——(1 - 2)
承上式,右臂向上向里裹劲,手心向上,高与眼平,同时左拳由上式抽回置于左腰侧。随即左拳向右前下方打出,与右膝同高,紧接右脚向右侧迈出,脚尖里扣,右臂内旋上架横屈于右额侧,拳眼向前,腿稍前屈,左腿后蹬成弓箭步,目视左拳。
【要领】上架之手与栽截之手,须同时发出,迈步回身时,要伸腰助势,提后腿之力送达拳端,后脚跟紧着地勿离。
【应用】设敌由右后方(或左后方)击来,我即回身顺手上架,以拗手栽截之。此式应用与太极拳之玉女穿梭式及栽捶式大致相同,唯上架之手务须架敌之上臂方能致用,尤须紧贴敌身,贴身贵在一个近字。
(二)翻身双捋式 口令数一二(1-2)
接前式,向左后翻身,右脚脚跟为轴向左后扣,左足绕后弧线落于右足之前,脚尖着地,重心在右足。同时两拳变掌,右手外旋下落于右胯侧成仰掌,左手内旋上提至右肩前成俯掌,目视右手。两手向上随翻身,循上弧线向前捋下,并由掌变捋手,置于左膝外侧,右手在上在前,左手在下在后,左脚尖着地,敛撤至距右脚前约一尺四五寸成丁字形,重心在右腿上,上身胸稍合,背拔力顶,目向前视。
【要领】双捋手须卸劲于左膝之外,免敌进压我身,敛步之意亦如是,各种动作,务当灵速而连贯。
【应用】设敌由身后击来,翻身双捋其臂,敌必前倾,为要卸敌劲于左(右),免被敌进压,则须早注身后之敌,俟其手至。即速翻身捋之,否则动转不灵,反受敌制矣。
(三)进步架打 口令数一三
进左步,跟右步,右拳上架于头右上侧,左拳向前直冲打出,拳眼向上,蹲坐丁八马步,目视左拳。
【要领】肩胯要中正不偏,腰脊直立,上架打出时,跨步要大,跟步要快,猛向前冲,以意送全身之力,达 于两臂,注于两拳。
【应用】用双捋手将敌臂捋下,若敌臂向上挑格, 我即以右臂上架,以左拳进击敌胸腹,如形意拳中之顺步炮(鹤子人林),凡用捋手(勿论双捋或单捋), 若敌向上挑夺,即以另手顺其抵抗之劲架起进击,顺 步最宜,拗步亦可用之。
(四)上步钻打 口令数一四上右步,以左手上架,同时右拳直前冲出,仍蹲坐丁八马步。
【要领】钻打与架打,大同小异,唯钻打在右手上架的同时,腕要内旋上架,不必大挑,稍开即进。
钻身冲进,手步动作务应迅速连贯,勿稍游移,因在实际运用上,稍缓则不能进矣。故练习时须养成连速习惯。
【应用】以前式架打后,设敌抬我右手,即向外化走,此着似挑似架,如勾如搂,综其真义,乃利用敌劲落空而乘机进也,故即钻身冲击其胸腹,两手之劲,皆须沉着灵活,凡遇与敌臂相搭时,勿论敌用架用搬或捋握吾手,均向外化走,乘机以他手进击,但击时必须钻身进步始可胜,若远离探打,则无能为矣。
第四路叶底藏花式
【释名】此路之名,自岳氏散手而来,属于象形取义,亦有肘下捶,拦腰捶之称者,皆甚得当。其动作,虚实相间,变化多方,诚妙手也。
(一)捋手 口令数一一 (1-2)
第三路练至上步钻打,右拳打出后,向左后方翻身,左手在前作捋手状,右手作护肩掌。
【要领】与第二路捋手式相同。
【应用】与第二路捋手相同。
(二)上步扣手 口令数一二
上右步,作丁八马步,身向左转,脚尖稍里扣, 扣住敌人之左脚跟,以右手下扣,与左捋手相平,替出左捋手准备发着。
【要领】捋手与扣手,状皆非拳非掌,手指弯曲内拢,一含捋劲,一含扣劲,右肘贴肋,左肘贴肋下沉,两膝内扣,脊骨竖直。
【应用】以左手捋敌左腕,上右步扣敌左步,以
右手扣敌左臂,坐势下沉,制敌半身,使敌失却一半抵抗力,然后扣住敌臂后,我身越向左扭转,则敌愈不能抵抗,我务得其中,勿有过与不及之弊。
(三)贯耳掌式口令数一三
接前式,右手紧扣不移,以左手作仰掌,用鞭 劲,向前向上横贯敌耳。
【要领】扣手不紧,则敌能抗,一释捋手,随即 迅速作贯耳掌,身更向敌前贴,贯耳掌时要肩膀放松,掌心蓄力,右步紧扣敌之左步,勿使敌掏步后撤而逃脱。
【应用】右手扣敌左臂不动,左手作掌横贯敌面 侧(敌之太阳穴与耳根之处),此掌多为虚手,若敌不格不架,被击中则危矣。
(四)拦腰捶式 口令数一四(1-2)
接前式,向左后转体,收左步于右脚内侧,左掌 同时随转体,循上弧线横于头上,四指向右,掌心向上。
右脚向右侧开步,随以右手上挑并向外横,右拳心向后,置于头部右侧, 小臂垂直与大臂屈成90°,左掌变拳随体左转时屈肘以仰拳拦腰横击,置于右肘下,拳眼向前,手心向上。
【要领】身之一卸一进,步之一敛一开,以及右手之挑,左手之击,皆须动作合拍默契,劲力顺达一致,与应用之意不违。
【应用】以前式贯耳掌击敌右脸部,敌必以右手挑格,即随其挑劲,粘敌手后撤,则敌臂必伸直,我以右手穿其肘后上挑架过我头之后(愈高愈得势随),以左拳横击其右肋。若敌步被我扣住,则于挑敌臂时,我身向右一拧, 不待拳击敌即倒矣。设若于使用攒耳掌时,敌手不挑而下扣我手,我则撤左手向外翻掌搭其右腕,仍穿右臂于敌右肘后,我右臂内合,左掌外按,敌臂折矣。唯此路着法,均须以腰劲助势,方可见奇功也。
第五路仙人掌舵式
【释名】此路专重掷人,发劲时须有定劲,则掷发准确,其掷发时如掌舵,故名,又名推山式,有如太极拳之如风似闭,形意拳之虎形等式。
(一)捋手式口令数一— (1 -2)
演完第四路的最后一个动作时,向左转身作左捋手式。左足收提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右手置于右肩前,四指向上,掌心向前,左手落于左大腿内侧,四指向下,掌心向右,目视左前方。左脚向左前方进步,同时左手由下向后、向上、向前作左捋手,手心向下,目视左手。
【要领】与第二路、第四路捋手式相同。
【应用】与第二路、第四路捋手式相同。
(二)上步撇面掌口令数一二
左足尖外摆,上右步,身向左转90。,右掌自左肩外旋反掌前击,掌心向里,手指尖自然并拢微屈, 稍前倾向上成陡坡状,左手仍作捋手状,横收于腹 前。目视右手。
【要领】与第二路之扑面掌式相同,唯此掌掌心 向里,以掌背击敌也。出掌时要迅猛直上,前冲时要 以腰劲助势,以增强其发劲。
【应用】以左手捋敌左腕,上右步扣敌左步,以右掌反击敌面,诱敌右手格架,则翻掌捋其右腕,此着在本式为虚手,因专重掷发敌人,故下式为合手、双推掌等式,若论打法,第二路中已述其大略也。
(三)合手式 口令数一三
右手内旋下合与左手同置于腹前,手心均向下, 两肘束肋,上体稍屈,同时右腿收回脚尖点地,置于左脚前约尺许,两腿弯曲势下蹲。
【要领】收腹提肛,头顶项竖,是为拱劲和推劲之准备。束身、扣手、裹裆要协调一致,全力下沉。
【应用】两手交叉,捋敌腕下合,身稍屈,肘贴肋,则蓄劲饱满,此时敌不挣扎,亦准备掷法,挣扎正适以助我发劲,且凡双捋下合,敌必前倾,前倾则 必后挣,此乃自然之理,若遇有懂劲之手顺我合劲而进,则闪身向斜方单捋之,另其落空,撩手击其面部,敌即满面花矣。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