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师近年已陆续出版了专著《禅露集》(第一、二、三 辑);主编和合编了《少林寺》(大型画册,共四册)、《禅林意 趣诗》《国际禅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 《少林功夫文集》(第一、二辑)等著作。他先后访问香港、台 湾、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 亚、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少林武术,增进和加深中外人民的友 谊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为少林武术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做出卓越贡献者

梁以全,登封东金店乡骆驼崖村人,1931年出生于祖孙六 代习武的武术世家,他7岁起随父习武,常年不辍。后又拜少林 贞和大和尚为师继续深造,深得真传。精研少林阴阳功、小武 功、长寿功等气功功法及武术理论。在挖掘整理工作中,登封首 次展出的12本少林武术资料中,有11本出自梁以全之手,并出 版有《少林武术教材》《嵩山少林拳法》《少林武术》等著作, 在国内外武术报刊发表文章29篇。1988年,梁老师因在少林武 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获得了 “国家武术 贡献奖”。

在当今著名的少林武术大师中,梁以全以第一个走出国门传 武,创办第一所正规少林武术体校,第一个获得国家高级教练职 称“三个第一集一身”而闻名。他执教过日本、美国、新加坡等 33个国家和地区的洋弟子、中国弟子万余人。他还组建少林武 术表演团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和教学;他创建的占地 118亩、可容纳四千余名学生同时进行学习、训练、生活的高层 次的文武兼修学校——登封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自1996年以 来,向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院、武汉体院、郑大体院、河南大 学、洛阳师范大学等各高等体育院校输送本科生达千余名,获得 了 “国家先进馆校” “河南省武术训练基地” “河南省十佳馆 校” “武术突出贡献奖” “登封市五佳馆校”等殊荣。登封少林 鹅坡武术专修院已经成为培养少林武术后备人才的摇篮,梁以全 现为中国武术七段,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当代“十 大武术名师”,少林武术“十大拳师”之一。连续五年被评为河 南省武术先进工作者。

刘宝山,登封少林寺塔沟村人,1930年出生于七世武术世 家中,祖孙历代习武,在嵩山南北颇有名气。他自幼随父习武, 12岁就学完了家传的三十余套少林拳械,练就了一身精湛的少 林功夫。为了 “弘扬少林,为国为民争光”,刘宝山老师1950年 开始收徒传技。1978年,为了满足更多的少林武术爱好者习武 的迫切要求,刘宝山带领他的儿子自己动手盖起了三间茅草房, 创办了第一所民办武校——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自办校以来, 刘家父子以“文武并重,德技双馨,传少林真功,育有用人才” 为办学宗旨,通过科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经过25年的艰苦 努力,塔沟武校从当初的十几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两千多名 在校生,教职工1100多人;从当初的三间茅屋、三分麦场发展 成为当今拥有各种建筑总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练功场地16万 多平方米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质量最高、影响最广”的全 国唯一一所具有大专职业学历的“天下第一武馆”。25年来,塔 沟武术学校共送走了 21届毕业生,人数达25万余人,其中被全 国各大专院校录取,公安、武警、解放军、省市专业队特招五千 余人,各地企事业单位、保安系统、国内外聘用一万余人。学生 就业率达到70%以上,培养出了一批国内外比赛冠军,以金牌总 数2475枚的战绩缔造了塔沟武校驰名品牌,谱写了塔沟武校的 辉煌篇章。

目前,塔沟武校已在登封市郊征地八百多亩,建起了一所现 代化综合性文武教育学院,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五千多名学生 已喜迁新校,学生居住条件和学习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校 教育、教学、训练、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而今,刘宝山先生年过古稀,仍身着传统布衣,食用家常便 饭,生活朴素,不事张扬。每日仍然坚持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和 他的三个儿子为塔沟武术学校的未来而辛勤工作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宝山拳师的儿子刘海超编著,刘海 钦、刘海科为技术总监的《传统少林拳套路教程》(中英文对 照版,全五卷)已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97年6月出版 发行。这是河南武术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该教程采用中 英文对照的形式,为西方武术爱好者学习少林武术打开了方便 之门。

现代少林武术的代表人物——“十大拳师” “十大金刚” “十大罗汉”

现代少林武术的代表人物,要数1983年以来登封市体委评 定出来的“十大拳师” “十大金刚”和“十大罗汉”。

十大拳师:

梁以全

刘宝山

以上两位我们在上面已作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言。

陈五经:1927年生,受祖辈熏陶,幼年苦练少林武术,擅 长少林大洪拳、罗汉拳、少林棍法等。

付志乾:1930年出生,幼年入少林寺常住院习武,深得武 术名家指点,擅长少林大洪拳、炮拳、行龙刀、六合拳、六合棍 等功法。1972年曾获河南省武术比赛一等奖。

王长青:1943年出生,中国武术七段,著有《少林武术百科 全书》等多部有关少林武术专著,被誉为“少林书王”。曾赴多个 国家访问讲学,为少林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振海:1933年生,习武六十余载,擅长少林心意拳、六 合拳。挖掘整理的《少林武术拳械录》获得中国武术协会的表 彰,为少林武术的继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成文:1926年出生,习武六十余载,苦研少林武术精华, 授拳传艺桃李满天下。孙子释小龙已成为影视界小童星。

崔西岐:1922年出生,习武七十余载,桃李遍及各地,擅 长少林拳、梅花枪、春秋大刀、双草镰等技艺。

耿合营:1955年生,武术六段,自幼习武,1980年入选河 南省少林武术专业队,擅长少林罗汉拳、炮拳、双刀等功法,曾 获得全国武术比赛金奖。

王宗仁:1956年生,武术六段,自幼跟随伯父王顶一大师 习武,擅长少林长护心意门拳、七星拳、春秋大刀、技击等。|

1991年获河南省武术比赛一等奖。

十大金刚:王松伟、刘海钦、梁嵩华、陈同山、刘海科、梁 少宗、郑光荣、焦红波、冯根怀、郑跃峰、郑忠孝、郑书敏、梁 继红、王占洋、刘海超、陈同川、郑基松、张岩青等。

十大罗汉:梁少飞、王志强、潘国靖、董平、屈申营、将东 旭、李云龙、金钦洪、孙全林、王德庆、陈军、张晓旺等。


  1. 陈氏太极拳


(1 )陈氏太极拳的内容和特点

陈氏太极拳分为老架(大架)、小架、新架、赵堡架(和式 太极)和忽雷架。陈家沟现保存的拳术套路有:老架一、二路 (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太极推手法。 陈氏太极拳的器械:太极单刀、太极双刀、太极单剑、太极双 剑、太极双铜、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太极大杆(三杆、 八杆、十二杆)等。对练有三杆、八杆对练,太极梢、杆对练, 双人粘枪等。

除了上述传统套路以外,一些新编套路在河南省内也广为传 播。如1988年国家武术院编定的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陈 小旺所编38势太极拳、陈正雷所编陈氏太极拳18势以及王西安 的综合陈氏太极拳等。这些套路,从技击应用上,继承了传统套 路原有的技击用法;在动作数量上,避免了重复动作,套路更加 精炼;在演练技巧上,更加突出传统风格,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 美观。

陈氏太极拳主要技术特点如下:一、缠丝劲明显,动作呈弧 形螺旋,一动内外俱动;二、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三、动作要 和呼吸运气相结合;四、快慢相间;五、套路架子分高、中、低 三种适合各种年龄的人演练。

(2)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陈氏太极拳经历陈王廷在继承基础上的彻底改造,创造了太 极推手和太极拳械,形成完整的陈氏太极拳运动体系,陈王廷成 为陈氏太极拳开山鼻祖式的人物。自此陈氏太极拳在陈氏家族内 广为流行,世代相传,并得到不断地发展。

陈氏十四代陈长兴将原有祖传的太极拳进行重新整理,化繁 为简,经过提炼加工,将陈氏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为今天的陈氏 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世称为陈氏太极拳老架。陈 长兴对陈氏太极拳进行的改造为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浏览7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