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本在原有套路基础上,舍弃难度和发劲动作,创编了小 架陈氏太极拳;陈清萍又在小架基础上,创编了拳艺技巧逐步提 高的赵堡架。他们的这些大胆创新,更加丰富了陈氏太极拳的内 容。陈发科在授拳的过程中,对陈氏老架进行改造,形成了陈氏 太极拳的新架套路,使陈氏太极拳在国内广为普及和传播。陈照 丕退休回乡后,培养了诸如现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陈小旺、 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等大批陈氏太极拳骨干人才,成为近代 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对历代陈氏太极拳演练经验 的理论总结,为陈氏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太 极拳中的经典之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陈氏太极拳的对外传播,陈氏太 极拳享誉海内外,这与现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称四大金刚的 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的辛勤耕耘分不开。陈小旺现 移居海外,为陈氏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仍在努力地工作着。陈正 雷、朱天才、王西安在国内多次接待国际友人的来访,创办太极 拳学校,精心传授陈氏太极拳,并著书立说,为陈氏太极拳的广 泛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芷家拳
(1 )茬家拳的内容和特点
目前,茬氏武技的内容包括套路和功法两大类,其中功法分 为文修和武练两种;套路包括拳术、器械和对练三类。其中拳术 有二十四字拳偏势和正势、青龙出海拳、二十四大战拳、大罗汉 拳、小罗汉拳、黑虎拳、白虎拳、炮拳、小红拳、白猿拳等;二 十四字拳是甚氏武技的核心套路,流行面最为广泛。青龙出海拳 又称为中二十四势,有新式和老式之分。器械有三十六枪、二十 四棒、猿猴三十六棒(也称白猿棒、猿猴棒)、双剑、十五刀、 二十四刀、春秋刀、八卦鸡爪钺、双铜、游龙虎头枪等。对练有 单剑对枪、双剑对枪、猿猴对棒等。
甚家拳的主要技术特点为注重练气和养气,运动时要求以意 领气,以气催形,形气合一。动作的整体要求起伏开合、刚柔相 济、阴阳相扶、虚实转换、缓急相应,做到“头如蜻蜓点水,一 粘即起。拳似山羊抵头,刚劲发力。腰如鸡鸣卷尾,气由后收而 不散。脚似紫燕穿林,裆口前开后合中间圆”①。
(2)甚家拳的代表人物
甚乃周创立甚家拳以后,打破独到之秘不传外姓的旧俗,无 论是在家族内,还是家族以外,都广收门徒,悉心授技,使甚家 拳得以流传。目前茬家拳已相传九代,历代都有对甚家拳的传承 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
袁宇华,汜水人,精通茬氏武技,1921年任镇嵩军拳技教 习,传授茬家拳,同时,对茬氏武技进行了整理汇编,在军中 传抄。陕西教育图书社据此出版了石印本,自此茬氏武技书公 之于世。1936年徐震先生出版的《甚氏武技书》就是据陕印本
①徐震编订:《茬氏武技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0。 整理的。袁宇华为继承和传播甚家拳,宣传甚氏理论做出了重 大贡献。
甚转、芸合掌、芸文蔚为甚氏第十七世孙,1946年,在仁 里村开设武学,任武学教师,学员达数百人之多,培养出了一批 精通茬家拳技的武术人才,推动了枝家拳在河南省内的传播。
茬山林为茬氏第十八世孙,自幼从父学习茬家拳,武技高 超。迄今,荥阳县的甚氏后裔中,以山林一支为茬家拳的主要传 人。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山林协助河南省挖掘整理小组对甚 家拳进行了整理完善,并开办'“茬家拳”辅导站,传播茬氏武 技,使茬家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得以延续。
刘义明,芸氏武技的第八代继承人,现为郑州市茬氏武技 委员会主任。刘义明习武练功四十多年,深得甚氏武技之秘传, 曾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自1981年开设茬家拳辅导班传 授甚家拳以来,培养了大批甚氏武技人才。在武术挖掘整理中 获得“雄狮奖”,为甚家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2002年, 由刘义明主讲的《甚氏武技》系列教学光碟20碟,由俏佳人文 化传播公司出版发行,为茬家拳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推广做出了 突出贡献。
徐震先生的《甚氏武技书》,对散乱的茬家拳技术和学理体 系进行了系统的汇编,使甚氏武技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武学理论, 受到武术界人士的重视,这些都应归功于徐震先生所做的工作。 有关甚家拳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将在后面章节专题讨论。
浏览3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