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心的现代解释
现代意义的调心,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神经语言学(NLP)、社会学、管理学、气功学、养生学、人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都有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心平气和
心理疏导,主要包括自我心理疏导、亲朋好友疏导和心理医生疏导三部分内容。大多以个体自我心理疏导为主。默念简单、正面、积极、阳光、感性的良性语言,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意境目标。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告诫我们,“话语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爱、希望和鼓励的积极话语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气功锻炼中,常用松静自然、六字诀、放松等良性诱导语进行自我暗示,促进形成人静、意守和气功状态。
(2)培养积极心态,祛除消极心态
人的心理状态,简称心态,主要分为积极心态(PMA)和消极心态 (NMA)两大基本类型。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从正反两个方面严重影响着人的日常心身与行为状况。
积极心态是一种正面、阳光、热情、快乐、愉悦、宽容、健康的心态;消极心态是一种负面、阴暗、冷漠、悲观、郁闷、狭隘、不健康的心态。美国作家查尔斯-哈奈尔说得好:“一个人的想法、做法和感受决定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气功锻炼的调心是一种把注意力放在意气或心气的有意识调控上,不断清除思想垃圾,不断祛除负面、阴暗、消极心态,不断培养正面、阳光、积极心态,不断培育正气,勃发正能量,活出最佳状态的过程。
(3)保持心理平衡,达到最佳心态
心理平衡是指个人或群体正面、阳光、积极、稳定、持久的平和心理状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中正合和、中规中矩、阴阳平衡、气机顺畅、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通过“三乐”“三个正确对待”等方式调整心态,逐渐达到心理平衡。
什么叫“三乐”呢?
第一乐,叫自得其乐。自得其乐,才能乐在其中。
第二乐,叫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才能享受生活。
第三乐,叫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才能分享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 “三乐”,才能实现内心快乐,心理平衡,否则,是很难真正快乐的。
什么叫“三个正确对待”呢?
第一,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才能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恰当的人生定位,从而积极进取,不断成长,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正确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他人,才能认清他人,明辨是非,选对圈子,给自己一个恰当的人群定位,从而善用人脉,超越他人,卓尔不群。
第三,正确对待社会。
正确对待社会,才能认清社会,给自己一个恰当的社会定位,从而适应社会,把握时势,活出最佳状态。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做到了“三个正确对待”,就能认清自己,认清他人,认清社会,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真正做到内心快乐,心理平衡,否则,是难以心平气和,真正快乐的。气功锻炼以意领气,以气调心,心气合一,使人心平气和,乐在其中,有助于促进个人或群体保持长期的心理平衡。
(一)调息的基本内涵
1.调息的基本概念
调息是一种主动调节、调控、调整、调和、调理或协调个体呼吸,以便达到呼吸轻松自然,舒畅和顺,保持最佳呼吸状态的练功技巧。
2.调息的古代解释
在“三调”中,调息是心身沟通的重要桥梁,它以“气”为标志把心、身、形连成一体,形成心气一身气一形气互动状态。古人非常重视静心调息,气息合一。其调息,不是单纯地调节或调控呼吸的气息,而是心、息、身合一的气息。
隋智讲述、灌顶记录《摩诃止观》卷四下说:“初入定时,调身令不宽不急,调息令不涩不滑。”智”认为,调身的重点在于调整身体,使轻松舒适;调息旨在调节呼吸,使其匀柔深长。宋苏轼《龙虎铅汞论》:“有隐者教余日: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作者
描述了一个握固调息配合静坐冥想的练功过程。
明陆西星撰《玄肤论》:“调息者,自然依息之谓,非逐于息之谓。” 陆氏强调以自然呼吸为要进行调息。
清祝登元著《陆地仙经•心医集-静功》,通过朱子的《调息铭》,生动描绘了一段匀、柔、深、长的调息要点,以及调息后的心身美好体验, 作者仔细写道:“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联。调息者须似之,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调之不废,真气滋生。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胥在此中。”
清马齐著《陆地仙经-茹穹子人道始终-调息》说:“凡息有四种:日风,日喘,曰气,曰息。坐时鼻息有声谓之风,往来频促谓之喘,出入不细谓之气,绵绵密密谓之息。风则散,喘则戾,气则劳,息则定所谓调者,但欲其不风不促不喘不劳而已,与数息不同。调息无意,数息有意。绵绵密密,若存若亡,息调则神自归根,所以谓之胎息。”作者分析了调息的类型,详细地诠释了调息的内涵以及调息与数息的不同。
3.调息的现代解释
(1)大多数现代人不懂得如何正确呼吸
近年来,美国健康学家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成人呼吸方式不正确。英国一项研究表明,90%以上的成年人都不会有意识地调节呼吸。
(2)美国医生的4-7-8呼吸法
2015年5月,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医生安德鲁-韦尔博士研发了一种“4-7-8呼吸法”,能帮助人体减少紧张感,在60秒内入睡。“4-7-8呼吸法”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是张大嘴巴呼气同时发出“呼”的声音。然后闭上嘴巴用鼻子轻轻吸气,在心里默数4秒。接着屏住呼吸7秒钟。之后用嘴深呼气,再次发出“呼”的声音,持续8秒。接着,再一次吸气一呼气,重复3次。韦尔博士建议人们每天练习两次,坚持练习6〜8周,直到熟悉整个过程。
韦尔博士的“4-7-8呼吸法”在中国气功、养生功、印度瑜伽功中早已使用,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3)正确呼吸有助于改变心身状态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角度看,作为心身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呼吸姿势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纠正成人的不良呼吸动作;二是调整心态,使心平气和;三是促进姿势优雅,行为从容自如。
4.调息的实践体验
在生活实践中,一个人在心态平和,心情舒畅情绪状态下,呼吸往往会变得和缓顺畅,表现为心平气和。反之一旦遇到非常生气、烦躁、发火、悲伤的情绪状态,呼吸就会突然变得急促起来,表现为气喘吁吁、气急败坏、长吁短叹等应激反应。
(三)调身的基本内涵
1.调身的基本概念
调身是一种主动调节、调控、调整、调和、调理或协调个体心身姿势,以便达到动作舒展大方,优美自然,强健有力,保持最佳姿势、体势或心身状态的练功技巧。
2.调身的古代解释
在“三调”中,调身是调心和调息的基础、载体或操作单位,实际上是以身为本,调心、调息、调身的综合。古人特别重视调身,从修身到礼仪,从日常四威仪到形态调控,形成完整的调身方式。
俗话说:“卧如弓,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调身行为的具体反映和经典总结。《管子》:“形不正,德不来”“德全于中,形全于外。”古人调身,已把个人形象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素养和修身育德的高度。
3.调身的现代解释
(1)在信息传递中非语言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语言
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38%语音+55%形体,说明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递和人际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功锻炼的调身,充分利用人体非语言优势,积极促进个人达到最佳身态,保持良好的外表形象。
(2)正确姿势具有调整心息状态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同样影响其心理状态。因此,正确姿势具有调整心态,改变不良呼吸状态的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正头展胸,昂然屹立,舒展大方,从容自如的姿势, 使心胸开阔,呼吸通畅,给人以积极、阳光、正面的形象,有利于形成积极心态。而且,可有效纠正不良姿势,使人保持好形象,好身材。
气功的调身锻炼,讲究虚领顶劲(正身正头竖颈)、含胸拔背(扩胸、舒胸、展背)、沉肩(松肩)坠肘、腰脊伸张、腿脚稳固、手臂持中,全身前后、上下、左右完整一气,张弛有度,建立一条良性心理一生理一形态循环互动反馈回路,用正确的姿势,调整心息身达到合和一气的气功状态,促进心身健康。
(3)正确姿势有助于改变不良习惯动作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交通、通信工具,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变,人们的运动状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种明显的不良变化是:静得多动得少,坐得多站得少,弓得多仰得少,侧得多直得少,卧得多蹲得少,低头族随处可见,以至于错误姿势成为现代流行病,严重损害 了现代人的整体形象。
气功锻炼遵循一定的姿势要领,用正确的姿势调整心息身,使练功者达到气功状态,有助于改变现代人的不良习惯动作,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良好姿势。

浏览2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