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养生


组织养生是一种以组织生态(组织环境)养生为主题的综合养生方 式,包括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工作环境)、组织活动等多种 养生内容。它以管养生命、管理养生为基本理念,以人际关系养生、文化 养生、励志养生和宗教养生为主,重点突出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环 境和励志养生。旨在促进组织成员共同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使组织充满活力。

  • .家庭养生


家庭养生是一种以家庭生态、家居环境或家庭生态环境养生为主题的 综合养生方式,包括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两性、亲情、夫妻关系、家居 环境等多种养生内容。它以乐养、食养、性(色)养、亲养生命为基本理 念,以亲情养生、两性养生、饮食养生、服饰养生和家居养生为主,重点 突出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亲情和两性关系的养生内涵。旨在促进家 庭成员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睦的亲情关系,活出最佳状态。

  • .个体或个人养生


个体或个人养生是一种以个体心、身、形,精、气、神或行为养生为 主题的综合养生方式,包括个体或个人的生活方式、心身形、体质、美容 等多种养生内容。它以保养、卫养、动养、静养、心养、乐养生命等为基 本理念,以运动养生(养生功法、气功养生、武术养生、散步养生)、精 神心理养生和体质养生为主,重点突出个体或个人在人生信仰、动力和目 标协调一致情况下的心身修炼。旨在促进个体或个人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信仰体系,坚定人生信仰,强化人生动力,理清人生 目标,不断引爆自身潜能,开创辉煌人生,活出最佳状态。

狭义养生是系统养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子系统或局部养生的 范畴。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中医药大学本科教材以“保养生命”“保 健养生”及“中医养生”为主题界定的养生,均属狭义养生的范畴。

(六)养生的作用、目的、目标和结果

养生具有颐养心身,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心身潜 能,人际沟通,促进幸运,促进幸福,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艺 术熏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活出最佳状态等多方面 显著作用。

从养生的作用看,养生的基本目的、目标和结果,主要在于积极促进 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逐渐 达到最佳生态、最佳人态、最佳神态,活出最佳状态。

三、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到现在,气功养生始终 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缺乏符合“六大检验标准”的学术定义。

气功与养生关系密切。在古代,气功的概念范畴十分模糊,人们往往 把气功视作养生的一部分;近代至现代,气功概念范畴逐渐清晰后,气功 与养生才分离开来。但总体上看,人们心目中气功和养生的界限是含糊其 辞、稀里糊涂的。

20世纪50—6。年代,人们心目中的气功与养生,往往彼此不分。从 那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气功相关文献资料即可看出。

1956年《中医杂志》第10期,蒋维乔《谈谈气功治疗法》一文认 为,气功疗法,古名养生法,他说:“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 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我也只好从俗了。在古时叫‘养生法

1959年10月,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第二版)《下 编》第九章“气功概要”:“气功疗法的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称为 养生法。”

1964年1月,焦国瑞教授认为:“气功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它是 祖国医学遗产中养生学的一部分。”①

1973年5月,郭沫若教授在《奴隶制时代》中说:“古人所说的‘道 行‘,今人所说的气功。” “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 家。”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气功文献,包括马济人

① 焦国瑞,著.气功养生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1. 编著的《中国气功学》,林雅谷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卷》, 以及刘天君教授主编的《中医气功学》,均未谈及气功与养生的密切关系。

1992年9月,马济人主编的《实用中医气功学》绪论中,才出现一小 段气功与养生关系的简单叙述:“气功与养生有联系,但各有其概念。养 生古称摄生、道生,是一项预防保健措施。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在《素 问•上古天真论》中已经指明,养生主要包括:①法于阴阳:即取法自然 界的气候变化,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②和于术 数,即进行一定的预防保健,抗衰防病的锻炼,包括一部分气功及其他锻 炼方法。③食饮有节:即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适当进行食疗。 ④起居有常,即不过度消耗体力、脑力,适当掌握其一定程度。此外还要 进行一定的精神修养,保持乐观的情绪等。因此,气功锻炼中的保健强身 部分,可以作为养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是气功作为一种疗法,有它更广 泛的应用范围。”①

从气功与养生的概念范畴看,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二:一方面养生包含 气功,养生的范畴远远大于气功;另一方面气功与养生相互交织,存在交 集,两者交合形成气功养生。

养生的概念范畴非常广泛,凡是以养促生,以生促养,生养互动—— 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的行为,都属于养生的范畴。

气功主要围绕着中国传统气文化,以“气”为标志,以人一气符号互 动循环修炼为基本模式而修炼。其范畴较养生狭隘。凡是以气为本的修 炼,都属于气功的范畴,否则属于类气功或非气功。

气功养生是一门以中国传统的气文化为基础,以气为标志,以人一气 符号互动循环修炼为基本模式的养生锻炼方式,即一门以气为本的养生功 夫。

气功养生的重点是以气功促养生,气功是养生的前提,养生是气功的 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气功和养生,虽然称谓不同,侧重不同,但基本作用大致相同,都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的精粹,民族的瑰宝。

①马济人,主编.实用中医气功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

第九节类气功、非气功和伪气功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两次气功热以来,养生功、保健功、健 身功、体操功、瑜伽功和伪气功相继出现,由于缺乏明确的概念范畴和分 界标准,出现真伪难辨、鱼目混珠的局面。本节根据“六大检验标准” (见前言),重点辨析一下类气功、非气功、伪气功的概念,以明其要义。

一、类气功

类气功是指导思想、观念或理念不同于气功,练功方法却与气功类似 的多种功法类型,主要包括养生功、健身功、保健功、体操功和瑜伽功。

(-)养生功

养生功(yangshenggong),是养生功夫(yangshenggongfu)或养生功法 (yangshenggongfa)的简称,即以古今养生理念为指南,以养生为主要目的 的各种锻炼、修炼功夫或功法的总称,包括中国传统养生功、武术、气 功、瑜伽、健身操、健身功等多种类型。

气功属于养生功的范畴。气功和养生功的交集,形成气功养生或养生 气功。但气功不等于养生功,养生功的范畴大于气功。

(-)保健功

保健功是指以古今保健运动理念为指南,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主 要目的的各种保健锻炼方法,不属于气功的范畴。保健功不同于保健气 功,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保健气功是保健和气功有机结合形成的气功类型,即以古今气功保健 理念为指南,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气功锻炼方法,属 于气功的范畴。

(三)健身功

健身功是以古今健身运动理念为指南,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各种 锻炼方法的概称,它不属于气功的范畴。健身功不同于健身气功,两者不 可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健身气功是以古今气功健身理念为指南,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各 种气功锻炼方法,属于气功的范畴。

(四)体操功

体操功是以古今体操运动理念为指南,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各种 锻炼方法的概称,包括健身体操、艺术体操和各类广场舞,属于类气功的 范畴,不属于气功。

(五)瑜伽功

瑜伽功是一种以印度古代哲学理念为指南,以心身形协调运动模式为 基础,以促进心身健康为目的的锻炼方法。不同瑜伽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 同。

瑜伽(Yoga)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哲学弥曼差等六大派中的一 派。瑜伽是梵文词,意思是自我(atna)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的结 合(the anion)或一致(oneness)o各种瑜伽体系的终极目标都是帮助人 们实现这种瑜伽境界。

 

浏览5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