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主神明模式
心主神明模式是《黄帝内经》建立的一套重要气功、养生、医疗模式,意谓以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其他十二官,进而以心神统领心身全局。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是指心为君主之官而统领其他十二官的意思。心是人体生命活动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协调其他各脏器,人体所有精神心理活动都是“心气”功能的不同表现,故称“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縻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因此,心神不宁,心气散乱,人气不和,必将危及十二官,危机心身健康。气功、养生、医疗无不以调心安神为要。
四、移精变气模式
移精变气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种传统精神心理综合疗法,源于远古和古代的巫医巫术,后逐渐演变为布气疗法。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上古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什么是“移精变气”呢?唐王冰注:“移为移易,变为改变,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什么是“祝由”呢?王冰注:“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中国古代的祝由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催眠暗示与谈话疗法的综合。
第六节 气沉丹田的由来、内涵和方法
——气沉丹田的概念、理论及修炼模式
在练功过程中,我们常说、常用的“气沉丹田” 一词,始于清末至近代,王宗岳《太极拳论》最先使用该词。近代武术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都把“气沉丹田”列入首要练功要领。王宗岳同时代的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作“气归丹田”,孙禄堂《太极拳学》作“气降丹田”。气沉丹田的同义词,主要包括“气贯丹田”“人力丹田”“意守丹田”“运气丹田”和“守气丹田”等概念。本书沿用内家拳惯用的“气沉丹田” 一称,从丹田的概念出发,简要梳理气沉丹田的由来、内涵和基本方法,以展示气沉丹田修炼模式的整体概貌。
一、丹田的概念、由来及内涵
丹田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功、养生、中医、武术、道家与道教等多个领域的常用术语,大约形成于两汉时期的方仙家、炼丹家和内炼家一派,内涵十分丰富。
(-)丹田的概念、由来及类型
丹田的概念首现于道家文献。“丹田” 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边韶于延熹八年(165)所著《老子铭》:“与时消息,规窠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大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铭文内容简短,没有明确丹田的具体部位。
后来,医家开始使用丹田一称。西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载:“石门,三焦募也,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乙帝君(即脑神)泥丸宫下。”不过,这是《素问遗》一书补上的内容。《素问遗》成书约在宋真宗咸平四年至宋仁宗景祐二年,即公元1001~1035年之间,其作者为兼通医学的道教人物。
魏晋《黄庭经》中多次论及丹田,《黄庭内景经》有“回紫抱黄人丹田”“三田之中精气微”“寸田尺宅可治生”。《黄庭外景经》有“呼吸庐间人丹田”(务成子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丹田之中精气微” “田下三寸神所居”“寸田尺宅可理生”“望于明堂临丹田”“头戴白素足丹田”。
丹田主要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沿任脉把丹田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二是沿任督二脉把丹田分为上、中、下、前、后五个丹田。
三个丹田,包括上丹田,位居两眉中间(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中医称印堂穴,又指大脑,古称泥丸宫;中丹田,位居前胸两乳中间(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中医称膻中穴,又指人体胸部,古称降宫,系两肺宗气汇集的场所;下丹田,位居人体小腹内,相当于母体子宫的位置(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中医多指脐下L5寸气海穴或脐下3寸关元穴,又指人体小腹,藏精的地方。
《抱朴子内篇•地真卷》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 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三寸为上丹田也。”
《东医宝鉴》引《仙经》的话说:“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降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神之府;上丹田,藏气之府也。”
《道藏•翠虚》说:“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精中生气,气在中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
下丹田的简单定位方法。两掌贴在小腹部,拇指放在肚脐上,食指相合放在腹前的人体正中线(任脉)上,拇指和食指组成的三角形内脏空间即下丹田。
五个丹田,除了以上三个丹田外,又分出前、后两个丹田。前丹田指肚脐,即中医所说的神阙穴,又称祖窍。后丹田指两肾中间的命门穴,位 于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古今练功家通常说的“气沉丹田”,多指人体的下丹田。在练功过程中,凡是不指明上、中、下丹田,而只说“意守丹田”或“气沉丹田” 的,都指下丹田。
(二)丹田的内涵、象征或隐喻
古代的“丹田” 一词,由“丹”字和“田”字组合而成。“丹”字像一粒种子,“田”字像一个供种子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田园,两者合词,描述了种子种在田园中,衍生新生命的自然万物生殖过程。其具体内涵,不同的练功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
1.中医学理解的丹田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丹田是内丹家借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 “丹”的处所,因其具有稻田、麦田或田园一般生出自然万物的生生含义,能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生生不息,长生不老的功效,故名“丹田”。
2.炼丹家理解的丹田
古代炼丹家、练功家和养生家所说的丹田,原意是指一个炼丹的场所。“丹”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炼丹家模仿人类和自然万物的生殖过程,希望在人体外,用朱砂、雄黄、雌黄等天然药材炼成长生不老的食用金丹、丹药或仙丹,俗称外丹;练功家模仿人类和自然万物的生殖过程,用精、气、神、津、液、血等人体“内药”进行内炼,炼成长生不老的“金丹”,俗称“内丹”。
3.丹田的象征或隐喻
古代炼丹家、练功家和养生家认为,丹田汇集人体精、气、神,是人 体生殖、生化、生育、生命、生力的源泉,具有生生化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活力。他们把丹田作为最重要的内炼场所,广泛用于内炼术或炼丹术,把丹田的部位形象描述为:“冲带所会,形如田字,为修炼内丹之地,故日丹田
其中,下丹田,位居人体正中,作为人体象征性的生殖、生命和能量中心,成为人体内的一个假想部位或象征性生命本原器官,备受历朝历代练功家重视。
因此,古代炼丹家、练功家和养生家所说的丹田,不是人体内一个实
质性的生理器官,而是一个象征种子、田园和生殖三位一体,能够达到生殖、生化或生生不息作用,持续勃发生命活力的假想部位或象征性器官。它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修炼者模仿人类及自然万物生殖活动,而自我生生的生殖隐喻或象征寓意。
鉴于内丹及丹田的生殖象征寓意,古代的内炼功夫,均以下丹田为修炼场所,以修炼人的生殖、生理、生命、生力、生机、生气功能——性本能和性潜能为第一要义。
浏览3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