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所谓 外意,就是通过内意而表现在肢体外形上的头、身、手、足 的运动动向,这种外形之象,即为外意。例如,我想要打你, 这只是心想,通过心之发动而产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识,这种 意念、意识对对方来讲,是毫无任何觉察的,故隐为内。当 打的念头一旦成为意志,下了打的决心之后,则会产生眼毒、 心毒、手毒。眼毒即心狠,是谓神心合一,心狠手必毒,是 谓形意合一,就会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精神贯注,四梢旨 起,五行俱合,在外形肢体上就会筑成打对方的行动来。在 内意发动之后,在打对方的行动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即 为之外意。外意之所以容易被对方发现,就因为首先表达内意的是 人的眼神。眼神是最能够表达人之内在情感的,从人的眼神 中可以辨别一个人内在的喜、怒、哀、乐、忧、悲、恐等各 种心理活动。而拳又是武术的别称,所以武术又叫拳术。拳 一动则形生,故外意也称为外形。外形是内意之体现,内意 是外形之主宰,外形是从动的,内意则是主动的,因此说形 必须与意相合。换句话说,也就是外意必须服从于内意,符 合于内意,正确地表达体现内意之旨意。

什么是内气气的含义十分广泛,也是非常复杂的,就人身之中的气 来讲,有呼吸于口鼻之间的天空大气,有运行在血脉之中的 营气,有运行在血脉之外、皮肤之内、分肉之间的卫气,有 运行在脾脏之中的充气,有运行在胃腑之中的胃气,有行于 上焦之间的宗气,有达于中焦之间的中气,也有行于下焦之 间的元阳、元阴气等等,总起来讲,可分为先天之气、后天 之气、内气和外气。内气,又叫真气、元气、正气、纯阳之气。内功法中所 讲的内气,并非指的口鼻呼吸之气。但在求得内气中,无论 是采用腹式、胸式、胎式、顺式、逆式或文或武等呼吸方法, 终不能脱离“呼吸”二字。在《黄帝内经・素问》的《上古天真论》篇中道:“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显然所指的并非呼吸之气。当内功通过特定的练功方法和呼吸方法,使意念进入极 静的状态,“犹如扁舟泛巨海,又似木鸡植中庭”时,就会产 生天一之真气,是为“无中生有”佑静极生动”。这也是符合“物 极必反”的规律。随着练功的不断坚持和深造,下丹田华池之间,自然会 产生一种热的感觉。初时总是忽有忽无,久而久之,热感渐增 渐长,而且逐渐得以巩固,这种热感,就是所求的内气。

内气的产生 、真气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气,但是由于人在后天的生活、 劳动中,必然要消耗一部分真气,因此就需要及时地给予足 够的补充。但是,能不能给予及时的、足够的补充,这就不 是每个人都能够办得到的了,有条件者(包括饮食、起居、环 境、情绪、呼吸、功法等),就能够补充得及时而充足。但条 件差的,就补充得不及时、不充分,这样就在人与人之间, 形成了强弱虚实、壮衰勇怯的差别。元气亏者则少神多病、 虚弱衰怯,元气充盈者则神采奕奕、强实壮勇.所以说真气 的盈亏,是人生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人身中真气的产生和来源,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 娘胎里带来的,是秉承了父母双方的真气,这种气在祖国医学中叫做先天之气。先天为肾,故又称之为肾气一二是当人. 出生之后,离开了娘胎,走上了独立生活以后,主要地是依 赖由饮食物中所含的精微物质(也就是高级营养品——醍醐) 与口鼻吸入脏腑中的天空之大气(主要是吸取氧气部分),经 过二者的合并与化合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真气,这种真气属 于后天之气。后天之气属于脾,脾主运化,它是一个运输部 ,当由胃肠把吸收来的营养物质中的精华之气,统归到睥 脏之后,脾脏又会把它运送到全身所需要营养的部位,并补 充先天真气的消耗,所以在人出生以后,维持生命的唯一途 径,就是用后天之气,充养先天之气。既然后天之气是从水谷饮食物中的精微营养物质与天空 之大气得以化合以后所产生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内功法 中,又要去改变常人的呼吸方法呢?

一般来讲通过肺式呼吸法(即普通的习惯呼吸法),同样 能够产生一定数量的真气。但是由于肺式呼吸对所吸入的大 气,在人体内部所循行的距离比较短,只能够限于出入活动 在肺至口鼻之间,因而使吸入的大气中的氧气,与五脏六腑 及三焦中的水谷精气发生化合的机会较少,不能把已经吸入 的氧气加以充分地利用,所以也就很容易使已经吸入的部分 氧气,复经口鼻而排出。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多病的人来 讲,肺部的呼吸吞吐量本来就小,加上大气在身体内运行的 跑离较短…就会形成呼吸短促,短促的呼吸就更难以充分地 型吸入的氧气完全利用起来,因而真气产生的效率也就非常 低,久而久之,就必然导致真气入不敷出的亏损局面,如果 ,长期不能扭亏增盈,使真气得以足够补充的话」势必出现未 老先衰等不健之症。因此,要改善人体中的气质,首要的就 是改变常人的呼吸方法即由肺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这 种呼吸法能够使吸入体内的大气增长运行距离,使吸入的大 量氧气与五脏六腑和三焦中的水谷精气,发生混合和化合的 机会增多、增长,把吸入的氧气充分地利用起来。而且在内 家功法中的呼吸要领,是要求逐步达到:细、长、匀、慢, 用意念将吸入之大气导引深沉于下丹田之中;另外当大气沉 入丹田之后,最好能够稍停留一会儿(但决不可硬憋气),这 些方法和要领,都是为了增多和加长氧气与水谷精气的化合 机会,以便更多地产生一些真气来补充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 消耗的部分。

拳经中云:“人身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 为蒂,而终离不开呼吸二字然而,究竟怎样呼吸才能有利 于真气的多产多生,以及怎样使用意念导引气血循行人体中 的经络血脉等等,则成为一种神秘之术,一直成为佛家和道 家所守密的内传术,一般人是难以得其真传的,就连形意拳中 所采用的道家部分功法,前辈们也多是守口如瓶,不轻易传 人的,正如拳经所说的‘ “祖师留下的真妙术,得艺不可妄传 人”,即使在众徒之中,也不过传之一二。

浏览3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