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的经络血脉,是气血、精液流行过往和互相通 达于肌肉、皮肤的渠道。人体各部,无论上下、左右、内外、 前后之所以能够处处丰满光泽,都是由于精津、血液、真气 在各条经络血脉中运行和滋养的结果。祖国医学认为:“经脉者,通阴阳、行气血,以荣于身者 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因此,不论是十二经络、奇经八 脉,还是十五别络,以及难以计数的孙络等等,都是气血、 津液循行流通的管道。经为“干线”,络为“支流工就好象蝴 蛛网似地在人体中纵横联络、通达表里、布于周身、互相畅 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组成了各有所属、各负其责、 分经别络的完整体系。血液、津液又是依赖气的催动作用, 通过这些复杂的渠道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去的。
伸筋是为了拔力,而舒经则是为了活血,所以练习形意 内家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全体中的各条经络,经常 保持畅通无阻。只有渠道畅通,血液才能流行无阻,加速新 陈代谢。而要通达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就需要调动内在的 真气,听从意念的支配,按照一定的经络线路和运行方法, 在人体的经络中进行一定强制性的循环。通过真气的催动, 逐步将一些被阻滞的经络穴位打通。例如在小周天(即炼精化 气)的功法中,就是要在真气充盈的基础上,用舍气从脉、神 脉相合的功法,将精化之气以意导引下行毛际达于会阴,过 下鹊桥(谷道),经尾闾(长强穴)、夹脊(辘静)关、玉枕(铁 壁)关入上丹田泥丸宫。下丹田华池之精好比是海中之水,炼 精化气好比是日照海水,真气升于乾顶(泥丸)好比是水蒸气 上升于天。当真气于泥丸宫复降时,就会变成甘露(口水)由 上丹田经上鹊桥(鼻柱至口一段)过重楼而降于中丹田土釜。
真气于泥丸下降时好比是天空云层遇冷之后而变成雨水下降 于地,以滋润灌溉万物而使其生生不息。所以真气上升于乾 顶,则可达“还精补脑”之效,若能使头脑冷静、万虑皆空, 那么升于脑宫之真气,同样会变为甘露(道称玉液)而复降于 土釜黄庭(黄为土,土在脏为脾——这里即指中丹田),是谓 "玉液还丹"。若能如此日日循环不止、生生不息,则定能益 寿延年、长命百岁而去矣。在大自然中,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的照晒和水的灌 溉。太阳为阳,水为阴,阴阳相当,水火既济,才能促使万 物生长大自然中的日晒,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享受到, 海水为沉重之物,只有经过太阳的照晒,使海水受热而蒸发 上升于天,为云,云遇冷而凝结,则变雨、或变雪,再下降 于大地,使大地万物得以滋润、生长。此为小周天。在人体中,心为火,象征着太阳,肾为水,象征着海水, 所以若想达到“还精补脑”而得以健康长寿,用人力是无法使 精水上升于乾顶的,只有通过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使精 受热而化为气,并按照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自然规律,用一 定的功法,将此气引入脑髓之海,达到“还精补脑舒的效益。 然后由上丹田再降落到土釜黄庭(中丹田),也为循小周天一 周真气上升时是循督脉行走,甘露下降时是循任脉行走, 所以又称为3升督降任。督脉为阳,统人一身之阳脉;任脉 为阴,统人一身之阴脉。所以只要练就小周天功法,即可除祛 一身之疾病,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意什么是内意所谓内意,就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 它无形、无像、无声、无臭地深藏于灵魂之中,是任何第二 者也难以捉摸和发现的,因此被称之为内意。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有形之动,则都出于无形之意, 正如形意拳经中所说的“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 人的意念、意识,是决定一个人行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 如果“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说明内意必须是反映 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入掌,或转身进 步,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拳术运动。一句话,就是说 意是指挥形的,而形是用来表现意的,无意则难以成形为动, 无形无动则内意又无所依托。因此,内意是由心动而所始, 由行动而告终。
内意的产生内意的产生,并不是出于没有任何条件反射、任何追求 和基础的冥思默想,也不是出于闭目塞耳的胡思乱想,而是 通过眼为见性之观察,耳为灵性之听闻,鼻为辨味之闻嗅, 舌为尝试之品味,以及皮肤、肌肉、神经之感触等等,所产生出来的意念。是人类接受了外界的各种事物之后,本能的 一种条件反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和大脑思维而产生的 各种意念和意识。否则,就象双目失明、耳聋不闻的人那样, 既听不见又看不见,与外界彻底隔绝,根本不知道拳术是个 什么样子,那么他胡思乱想所产生的意念和意识是绝对不会 正确的。所以说人的意念和意识的产生,是由诸多方面的因 素所组成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系统的综合反映(产 物)。
心与意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拳经中也云:“拳 以意名者,以意为诸拳之母,凡百运动,皆源于此也。夫心 者,人之宰也,心之发动曰意。“心理活动是大脑皮层的功能, 意念和思维乃是心理活动的更高形式和产物。内意的功用内意在形意拳中的功用,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统帅和导引内气在人体的经络之中进行循环流注,贯通 四肢百骸,消除因经络受阻而气血流行不畅所带来的各种疾 病。因此,在形意拳中非常重视内意的运动,而且把五行拳 称之为意拳,正是强调了重意而不重力的运动。二是发挥内 意对外形肢体运动动向的指挥调动的正确性。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内家拳 术中,首要的是壮基筑体,改善人体的素质和气质,因而也 就要改变常人的呼气和吸气的方法,导引气血在经脉中的流 行,打通并接通原来经脉中的关卡及“断头路工,然而在这些 变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乃是意念的功能。例如,在 形意拳的内功中,由无极而入静,是意念、意识的控制作用 所为;意守丹田,将口鼻呼吸之大气导引深沉于下丹田华池 的,是意念、意识之所为j当由无极而生太极,内气充盈以 后,并产生热感时,又采用舍气从脉、神脉合一,意领热气 进行小周天循环的仍然是意念、意识之功能所为;当小周天 的循环畅通以后,进而连通全体上中下(头、手、足八贯通 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仍然离不开意念、意识对气血的导引。 所以说在内功法中,“以意领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 握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老师常讲:心不发动则意无所生, 内意不领则真气不循(即指按轨道而进行循环),真气不至则 真劲不达,是很有道理的。
形意拳之内意在攻防技击的运用中,无论是十四练法、 十四打法、十六处练法、用法,还是出拳入掌、进退起落、 翻转跳跃、开合吞吐等,每一招、每一式,都脱离不开意念、 意识对肢体的指挥调动作用,因而形意拳在技击运动中强调 和重视神攻、气攻、形攻和意透、气至、力达的技巧运动, 都是内意在外形肢体上的体现与运用然而,要使内意对肢体的运动所向和对内气、内劲的运 送和集中,执行正确的、不发生盲目的瞎指挥、乱调动,就 必须首先对拳术中的规矩、要领、尺寸、角度,以及姿势、 动作、劲节、含义、用途、基本的变化等,做到心中明白。 然后才可能使内意发挥正确的指挥作用。比如我们要打一个 塌心掌",假如老师事先不告诉这一手打出去以后,主要是 起到,塌心”作用的话,学者就会心中无数,内意茫然,不知 气应向何处领,劲向何处集聚,因而在出拳入掌时的方向, 位置、尺寸、角度、手型等等方面,必然会产生忽高忽低、 忽左忽右等不正确的外形体现。所以,学者如果不明拳理、 不知用法、不懂劲节,内意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更难谈到精 益求精。
浏览2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