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文化研究热潮, 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估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 西文化比较”、“国民性改造”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区域文 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副文化,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中原文化、 荆楚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等,各种区域文化为 “文化热”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世界 各国认识到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受到严重威胁。武术是我 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 武术曾对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发生过重要作用。中华武术之所以 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地域特色。1984年全国 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调查统计认为,目前全国“历史清楚,脉络有 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这些风格独特、自 成体系的拳种,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地方,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 同一拳种在不同地域其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域风格武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环境,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武术文化①。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地 理环境,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历史,以及民族分布、民 族迁移、民族交往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域的武术在其产生、发展 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文化类型。不同的地域 具有不同的地域武术文化,正是由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武术文 化子系统构成了整个中国武术文化的巨系统。每一种地域武术文 化都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方向涉及的面比较广,内容也较多。《礼 记•王制》云:“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的文化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貌,与其赖以发生和 发展的不同地理环境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理环境 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传统乃至不同的民族性格, 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就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历史划分,将中国 疆域分成若干区域,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 历史地理学、哲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研究某一地域武术的渊源、 历史沿革、演变与发展规律、重大武术事件、重要武术人物、拳 种及其风格特点、文化内淄、价值观念、功法、礼仪、道德规范 等要素,从而总结出这一地域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及其成因。对 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地域武术文化差异,领 略地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地域武术文化的多样性中寻找 中华武术文化的统一性,进而直观地展现中华武术多元化的特点 和丰富内涵,充实中华武术文化宝库,为今后武术发展提供借鉴。然而,由于全球化发展导致地域文化的消亡越来越严重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 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武术 也同样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开展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显得尤为 重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 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 热切愿望。”近年来,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武术文化的成因和发展成 为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亮点。上海体育学院郭志禹教授首创中国 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地域文化一武术文化一地域武术文 化,已经完成了 “传统武术历史与文化信息系统内容构架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工作,明确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韩雪、陈振 勇、丁丽萍、郭守靖、张胜利、申国卿等相继对中州、巴蜀、吴 越、齐鲁、陇右、燕赵地域的武术文化展开了研究,并初步取得 —定的成果。荆楚地区是长江中游的古代文明中心,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 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批考古发现表明,荆楚地区 有过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并非传统所谓的“荆蛮” 之地,如屈家岭文化。荆楚考古成果的不断取得,确定了荆楚文 明的历史地位,为荆楚文化的文明探源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和 发展平台。荆楚地域是指以荆州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处在我国南北方的 过渡地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是江汉地区的远古文化 与楚人从中原带来的中原文化的结合体。荆楚地区自古就有灿烂 原始的古代文化。目前已发现的多处原始文化遗址,同时也是商业文化、宗教文化的汇集处、民族融合的大舞台。秦汉三国、楚 汉争霸的古战场反映出荆楚地域人民具有浓烈的尚武风气和英雄 气概。产生在荆楚地域中的武当武术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 的结晶,是道教修身养性的动功技术演化成手战之道的结果。阴 阳消长、八卦演变是武当武术的理论核心。操练武当武术,能调 节生息、强身健体,体现道家固本思想。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 养生并重,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当今荆楚文化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在荆楚文化中涉及荆楚 武术文化的著作却不多见。荆楚武术文化现有的文章和著作大都 着眼于对某一拳种流派或单项拳械技理进行整理和阐述,对于技 术以外的拳种文化内涵进行阐释的却很少,从总体上对荆楚武术 文化进行研究至今仍属空白。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热潮的来临,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成为广大武术工作者的青睐之地。尤其是以少林武术为代表的中 原地域武术和武当武术为代表的荆楚地域武术,研究成果显著。 然而,荆楚武术虽历史悠久,但存在着较多的历史问题和发展困 境,尤其是理论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荆 楚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以及武术与荆楚地域文化的融合 产物——荆楚武术文化的形成因素、本质特征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建立和丰富荆楚地域武术文化理论提供依据。荆楚武术文化研究的滞后现象严重影响了荆楚地域武术文化 的发展,也给荆楚地域文化和中华武术文化的弘扬造成了巨大的 负面效应。因此,揭示荆楚武术文化的历史源流,梳理荆楚武术 文化的发展脉络,弘扬荆楚武术文化的核心精神,找寻荆楚武术 文化和中华武术文化的血脉联系,成为我们武术研究工作者面前 的一项时代课题。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郭志禹教授认为,中国武术之所以谓之“博大”,是因为中国 有着辽阔的疆域,各地域中又都有许多武术拳种的传承,这就构 成了研究中国武术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要了解中国武术的“精深” 就需要发掘它的“文化”,越是发掘越会感觉到它的“精深”。中 国武术文化的发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一个团队持续不断 地辛勤工作才会有希望用大量事实证明其“精深”。由于中国武术 的“博大”,所以需要将它设定为一个总课题,并只有将它分为若 干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才有可行性,因此要将中国武术分为不同的 地域加以研究①。一、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荆楚武术文化的特点与内涵,总结荆楚武术 文化的个性特征,提炼荆楚武术文化精神,发挥荆楚武术文化的 当代社会价值,完成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二、 研究意义本次研究是荆楚地域武术文化系统研究的开端。地处中南区 域的荆楚武术既具有北方大开大合的刚勇,又含有南方的短小细 腻,呈现南北交融的技术风格和特点。这些都说明荆楚地域武术 不仅内容庞大且自成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貌特色。此外, 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的荆楚之地,由于地理环境上的特点,加之 道仙文化的滥觞,所形成的地域武术文化带有很多的神秘性。因 此,对荆楚地域武术的拳种风格、技术体系甚至技术层面所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浏览2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