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劲力意念很重要。首先,调息行气、精神内守、意气相随、虚实刚 柔和功(劲)力的相结合,圆活和连贯的相结合,达到内外相随及引气循行 之目的。力的运动与人体各部组织的关系,常言说,文则为脑力,劳则为体 力。动脑思维时要费精力这是力与脑的关系,称之为脑力劳动;做工干活时 要耗体力,这是力与人体的关系,称之为体力劳动。其实人体各部结构内及 脏腑,外及四肢百骸,所以能有活动机能(或活动功能),都是要靠力的运动 来完成的Q例如,在外者,脚的活动靠蹬力,腿的活动靠支撑力,膝的活动 靠伸曲力,胯的活动靠提缩力,腰的活动靠旋转力,背的活动靠横竖力,肩 的活动靠担挑力,臂的活动靠提夹力,肘的活动靠曲展力,手腕、脚腕靠关 节轴动力,手指脚趾靠抓力,掌靠撑力,颈靠竖力,头靠顶力,眼靠视力, 耳靠听觉力。在内者,如肌腱的运动靠拉力,筋的活动靠缩伸力,骨的软硬 靠承受力,以及经络的运行、心脏的输入、肝脏的疏泄、脾胃的运化等是靠 力运动来完成的。所以,力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活动组织。如 果没有力的运动,在内骨软,筋散,心不能输入,肝不能疏泄,脾胃不能运 化;在外则人体四肢百骸皆失去其功能。所以,人体的运动也是一种力的运 动,力存在于人体各部,无处不到,无处不有。人寄以力的运动而生存,若 失去力的运动,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也。气的运行与力的运动的关系。俗话说“气弓弩力似箭。”气为贯注力的劲 发。力的运动则要靠气的运行来完成。气贯何处,何处有力。气壮则力旺,馁 则力弱,无气则无力。气与力共存于人体各部,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内及脏 腑,外及丽骨肌肤,二者形影不离,即气助力而行,力助气而用,气似弓而不 离箭,力似箭而不离弓,弓箭相依。例如,在内气运于肺,肺可呼吸而有力; 气运于肝,肝之疏泄而有力;气运于心,心之波动而有力;气运于脾胃,脾胃 吸收运化谷物而有力;气运于筋,筋之收缩而有力;气运于骨,骨质坚硬而有 力;气运于肌,肌腱强壮而有拉力。在外,气运于全身关节,全身关节屈伸转 动而有力;气运于下肢,下肢行步而有力;气运于上肢,上肢推拿而有力;气 运于耳目,耳目觉察而有力……总之气离力而不行,力离气而不运;气促力行; 力的运动依赖于气的运行,气壮则力旺,力旺则气行,无气则无力。气与力合,气为贯注,力为劲发,气贯全身,力达四梢(即四肢手脚 也),贯注于气,发劲于力,气的贯注与力的发劲一致性,谓气与力合,反之 为不合。贯气与发劲,也有虚实变化之分。例如,两人交手,我欲以左虚 (为引手)右实(为击手)之势取人,贯气发劲于右,对方躲闪不及,被我 所击,此为气与力合;如仍以左虚右实之势取人贯气发劲右,对方躲闪于我 左方,我换势时,贯气不及,左手已出,起不到应起的效果,此为气与力不 合。又如搬运重物,贯气与不贯气不相同。贯气者,物被轻轻搬走,此即气 与力合。不贯者,甚感吃力也难搬走。此即力与气不合。以气力而论,赋诗 一首,与诸君共勉:气似弓弩力是箭,气行滚滚力无边,不能不发触及发, 气似吐丝力内藏,任尔虚实来变化,打遍身手(或为神手)总不散,劝君悟 得其中妙,功成之日世无双。形(心)意内三合小结:心为主帅,意为先行,气似弓弩,力似短箭。心意、气意、力意连而为一, 以意导气,以气贯同十二经络,使血脉流通,筋经舒畅,凝神于丹田,化神为 虚空,以力活气,以气活力,无形中力可自增。意、气、形、力、动变为一体 即产生更大劲力。心不动而意为静,心一动而意即应。意不动而气和顺,意一 动而及(即)冲,气不动而力和顺,气一动而力及(即)发。外形在内气的催 动下,做到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 不顺其自然。俗话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催草。内三合者,脑的思维活动与人体各部神经系统连锁反应的一致性,谓之心 与意合;各部神经系统反应与运气贯注的一致性,谓之意与气合;气的贯注运 用于人体各部活动系统运动的一致性,谓之气与力合。三合者,一开皆开,一 合皆合,一动无有不动,练之日久,方得其悟,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也。五形与养生练龙形之力,多在腰膝,其劲起于承浆之穴,一起一伏,任督二脉轮回 相接,故可使心火下降,身体灵活。盖膝为肾之路,腰为肾之府。故练龙形 可以培元气,壮腰肾,通调水道。上跳时可调整任脉与冲脉的平衡,又可调 整妇女经血,腰向上拔时,华盖、膻中两穴宜放松,可以宽胸利膈,清肺止 咳。《灵枢•海论》中云:“膻中者为气之海。”《素问•灵兰秘典》中云: “膻中者,使臣之官,喜乐出焉。”故向上向前一跳纵,则心中无比愉快,轻 松肌体,清洁其内,获得宽胸降逆,清肺化痰,调气宁神之功,不独能柔化 其筋骨也,对治疗肺气肿、老年支气管炎、咳嗽、失眠、肺心病等都有效。练虎形以为祛病养生之用时,多用虎扑、虎托、虎撑。练时用劲宜柔, 其劲其臀尾,上腰俞(长强穴上三寸)命门而过夹脊。故可以通督脉,壮腰 膝、益骨、培元、聚精、健肺。补气凝神,调脾利湿。此形在腹内练肾水, 故能强腰脊,充耳目。在外形上一蓄一发,内气一升一降,气自海底上升至 命门。练虎抱头时,两臂一开一合,两肘摩肋,久练可疗肝、脾之疾,临床 实践证明,虎形对心肾不交,患顽固失眠者有较明显的疗效。熊形练的是一气之开合,一合则胸含、背拔、头顶、竖项,真气达于百 会,聚于中院,督脉通矣。一开则两膀、两肩、胸背、双肋齐开,真气降入 丹田,任脉通矣。练此拳时,中府(在云门穴下一肋)、云门(在锁骨下边 缘)、膏肓(在背上部,肩胛骨内侧)、肩井(肩鹘穴大椎穴之中点处,压之 ・甚酸困)、夹脊诸穴,一齐开动,故而可通肺气、补脾土、化肝风。真精化 气,增长气力。治疗五痛七伤,久虚体弱,赢瘦虚损和病后调养恢复者,以 及调中合胃,理气消滞,均有较好疗效。鹰形之祛病养生。肾中阳气过三关,还精补脑入泥丸。鹰之性最狠、最 烈,其精在爪、在目,能明察微小之物,其搏兔之形,外阳而内阴,能起肾 中之阳气,上升补脑。穿夹脊,过三关而上人于泥丸,复其真阳之气。练习 时若能自然顺遂,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光明亮。若其势悖谬,内气不顺而勉 强为之,则必致其劲不能贯于四肢而阴火上升,头眩目赤。临床实践证明, 鹰形对消化不良,肾虚腰痛,各种眼病都有疗效。蛇形祛病养生。练蛇形之内气,亦是肾中之阴也。环抱阴阳时,两臂, 交于胸前,后背绷紧,前肩塌劲,内气凝聚于中院。前手一擢一挑,内气 自中府、云门直透大拇指端之少商,转入食指之商阳。中府为肺经之井穴。 商阳为大肠经之井穴。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故可以开胸下气、顶头、竖项、 塌腰,则内气自后足跟起,藏于涌泉过膝驻于腰(而行之于肩臂),手由下 而上通过会阴、长强、阳关、命门,直上脊中大椎、哑门、风府、百会, 通达督脉之络穴,温血室精宫,祛下焦寒湿,培元补肾,固精止带,舒筋 和血,疏经理气,通一身阳气,清心宁神,息肝风,潜肝阳,强身健脑, 以达养生。形意拳“四象”与“六式”鸡腿:指两腿紧夹,敌人不易踏入中门,且出步摩胫,可免意外之险。歌诀 曰:“两腿似屈非是弓,两膝扣紧闭中门,出步摩胫防意外,腿法之中此为能。” 龙身:取龙之身法灵活,伸缩自如,变化莫测之特点。歌诀曰:“吞吐趋 避赖此身,纵收高低任意行,伸缩起伏身法灵,千变万化显其能。”熊膀:取熊有背圆胸含,肩垂肘坠,包裹严密之形。歌诀云:“背圆胸含 气下沉,两肩下垂肘护身,包裹严密唯此赖,两膀包身胸自封。”猴相:取猴之目光敏锐,利于伺机进击,退守防护。歌诀云:“精神意志 在集中,两目敏锐似猴盯,伺机进击易防获,人体之中为先行。”形意拳三体桩功中以四象为根,加起手鹰捉出势虎抱头,为身成六式。有 六形合一之说。三体桩功,两手从心口前一翻,随步出势(右势以左掌前扑右 掌护于脐侧),动作简捷迅速,利于速战,这是形意拳三体势桩功的又一重大改 革,其歌诀云:“虎居深山藏洞中,伏身离穴显威风,双手一翻单手出,如虎扑 食向前冲。”形意拳总歌诀是:”三体一站四象分,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 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起势鹰捉虎抱出,身成六式寓意深。”
浏览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