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先生自幼习武,后随武术名家张晨光先生学习陈式太极老架,又经张师引荐,师 从陈氏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先生,得到二位武学大师的悉心教导。由于其住的地方离张老 师家很近,有机会经常接触到与张老师交往的武林前辈,仔细聆听前辈们的习武心得,认 真观察前辈间的交流,体验研究前辈的技艺。因其敏而好学,深受武术前辈的青睐,得到 诸多武坛巨擘的指点,加之勤于练习、勇于实践,三十岁已成大器。在当今太极拳散手技 击日渐式微之时独树一帜,除全面继承太极拳松、沉、圆、活的技击特点之外,更将世人知 之甚少的“放长击远”发挥到极致。经王成先生指导,同学们对两三米以内的目标抬手就 到,对三五米以外的目标转瞬即至。1999年8月,在一次国际武术节上,某大学的一位武术研究生慕名找到王老师下榻 处,专门请教关于太极拳散手技击的一些问题。谈话中,他对太极拳能够远战的说法表示 不理解。王老师笑着对我说:“你跟他试试。”于是在房间(宾馆标准间)的床和电视机之间 狭长的空地上,我靠近窗台站立,他退到房间进口处,距我两米五左右。他站定后刚说了 一声“好了”,我一个“野马奔槽”,人已经“飞”到他眼前,双拳借身体下落之势猛击其胸腹 部,拳刚要接触到他时,我立即收招,将快被我冲倒的他一把抱住。此时,他还没回过味 来,说:“怎么回事儿?我没看见。”并要求再来一次,他又向后退了近半米,靠近卫生间门 口站好。他一说完“好了”,正想跳开,我已经将他“擒”住。他连声说想不到、想不到。任何精深技艺的背后必有高深的理论作指导。王成先生在认真研读古典拳经、拳论 的基础上,运用哲学、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结合自己的习武体会,经过二十 余年反复钻研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武学理论体系。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丰 富完善,已成为我们练拳习武时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因篇幅关系,本文只能提纲挈领地 介绍一下王成先生武学思想的概要。根据王成先生各种文章著作之记载,特别是王成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我认为王 成先生武学思想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五大法则,称之为“太极拳实战王氏法则”(简称“王氏 法则")。所谓法则,即规律。“王氏法则”是将王成先生在散手实战过程中的各种技击动作加 以概括和分类,以图在更深的层面上反映太极拳实战时双方攻防动作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便于太极拳爱好者练习和掌握,也可供广大武术和散打爱好者参考。王氏第一法则一一手、肘、肩法则。王成先生有一句口头禅:“手肘肩,往前钻;肩肘手,往后走。”这是手、肘、肩法则的 核心。在手臂三节中,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手肘肩法则是手臂三节在技击中运 动顺序的明确化,具体内容是:(1) 在进攻时,是手领肘,肘领肩。即:手指、手掌先发力,然后肘发力,最后肩发力,各 关节按顺序打开、伸直、放长、发力,此为手、肘、肩。(2) 后撤防守时,是肩领肘、肘领手。即:肩先放松向后撤,然后肘,最后手,各关节按 顺序放松、弯曲、后退,此为肩、肘、手。(3) 当前一个关节的动作未做充分时,后面的关节保持相对静止;当前一个关节动作 做充分时,下一关节立即行动,要保持动作连贯,不能有丝毫停顿。(4) 发力时,手、肘、肩、心意之力全部集中于对方身体重心线上的一点,节节贯通,不 断向前,直至击倒对手。正如郝月如先生所言:“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肘指之,肩 肘不能用,心意指之。”(5) 手肘肩发力时,要做到“手起膊炸气 发力前,大臂(即“膊”)是垂直向下,贴于肋侧 的。手领起发力后,肘掀起,肩放长,大臂此时与肋的夹角大于90°,与胸的夹角在90° 〜180°。(6) 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腿三节,在腿三节中,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踢、 蹬、铲、摆、撩、勾等等进攻动作是用“脚、膝、胯”;“腿来提膝”等防守动作则用“胯、膝、脚”,具体要求也可参照以上各条。王氏第二法则一一螺旋缠丝法则。“太极是搠劲,动作走螺旋。”太极拳要求身体各部位都做螺旋运动(自转),与公转相 叠加,则组成螺旋缠丝运动。为便于理解,以手臂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要求是:手臂无论是做圆周、弧线还是直线运动,无论是上下还是进退,在其纵轴上都要有 螺旋运动。螺旋运动不是整个手臂同时旋转或翻转,而是一头先转,其余依次旋转。“手、肘、 肩”是手先转,然后肘肩依次转;“肩、肘、手”则是肩先转,然后肘手依次转。以大拇指为标志,大拇指向手背方向转为正转,向手心方向转为反转。根据实战的需要来选择旋转的正反和角度的大小,一个动作可正反旋转一次或多 次,但衔接要连贯,不可停顿。缠丝时,臂柔似绳,要使对方丝毫感觉不到顶抗,丝毫感觉不到危险,也用不上丝毫力 气。我一旦得机发力,对方则从生理上到心理上都已失去反抗的可能,故称“温柔的陷阱”。王氏第三法则——步法法则。散手实战时的步法应符合球体运动的特点,力争做到随遇平衡。球体运动时有以下 特点:①只有一个支撑点;②重心的高度不变;③无论球体移到哪一位置,重垂线都通过支 撑点,支撑力也通过重心,球体受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也就是说球体在每一位置 上都能获得平衡;④具备上述特点后,球体可随外力作用在平面上向任何方向平稳滚动。在散手实战中,运动的步法应达到以下要求:两腿虚实分明,重心尽量落在一只脚上。重心随攻防需要在两腿之间灵活转换。立身中正,百会穴、重心、支撑点三点在一条垂直线上。支撑腿膝盖微屈,使自己身体重垂线略微超出支撑脚,使人体的重力在水平方向 产生一个分力。人体的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身体所承受的对手的作用力以及自身运动的惯 性,三者在人体上产生的合力,即可作为运动的动力,无需过多地用脚蹬地使自己运动。重心尽量不起伏。王氏第四法则一一大臂不动小臂动,小臂不动大臂动法则。具体用法:“大臂不动小臂动”是指小臂以肘关节为轴向里、向外抡转,而肩关节放松,大臂贴 于肋侧基本不动。“小臂不动大臂动”是指整条手臂以肩关节为轴向里、向外抡转,而肘关节基本保 持伸直。大臂不动小臂动多适用于近战,小臂不动大臂动多适用于远战。为轴的关节要松,抡转要快。拳谚曰:“肘动肩不动,肩动肘不动;手转如飞轮,能 防又能攻。"王氏第五法则——遇力走圆法则。分局部和全身两种情况。局部的遇力走圆:身体某一部位被对方抓、拿、搂、抱,其力大,我在此局部自转,将 对方拨动,然后进攻。全身的遇力走圆:手与对方一接触,其力大势猛,推不走,进不去,引不动,我手即 在第一接触点挪住,脚步迅速走圆,绕至其背势方向而发之。本法则是第一、三、四法则的综合运用:初一接触是肩肘手或手肘肩,最后发人是手肘 肩;在脚步走圆时,步法是第三法则,臂是第四法则的“小臂不动大臂动”。“太极拳实战王氏法则”就像给大家提供“多、来、米、发、索”等音符一样,几个简单的 音符可以谱写出无数美妙的旋律,也可以记录无数复杂的旋律。如能熟练掌握这五个法 则,就能组成无数的技击动作组合,也能用来记录和分析各种技击动作组合,将大大地方 便散手技击的教学和训练。因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章篇幅所限,不尽言处实属难免,如有机会,各条“法则”将一一 写成专论。“王氏第三法则——步法法则”之专论《虚实随机变,妙在圆中求》已发表于《武 林》2004年第2期。“太极拳实战王氏法则”之内容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引用、应用、验证并提出意见。 “王氏法则”全部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正权属于王成先生本人。虚实随机变妙在圆中求——从球体运动悟散手步法刘勇随王成老师习太极拳十几年来,经常随他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每到一处,都会有一些 武术爱好者找他比试。不论对方是什么门派,什么国籍,功夫高低,身体强弱,也不论对方 是强攻还是快打,王老师来者不拒,应对自如。防守像云雾一样,全身不着一丝力;进攻时 则如薄草一般,对手瞬间即腾空而起。起初,对王老师发人之轻松随意,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在他与人试手时,我都会仔细观察,通过长期观察揣摩和反复请教,发现他在试手时 身体始终中正平衡,而且步法变化很快,前后左右灵活转换,进如追风赶月,退如流水行 云,毫无僵滞。我逐步认识到这里面除了大家平时最注意的手上功夫之外另有奥秘,那就 是王老师的步法。

浏览3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