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行拳演习是活桩功,太极前辈在整套演习中,每一式举手投足都十分规矩,体 力消耗大,但也极易出功夫。人们受体力、时间所限,为体会某种劲路、着法或对某种疾病 进行疗治,特择出其中某一招式进行专项练习,亦有明显的效果,于是这定式的动作人们 称之为“太极桩功”;而被择出一些拳式,整理成套用于疗治目的,人们称之为“太极气功气 这些方法较全套练习拳式简单、易行,对医疗健身或掌握某种劲路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获 得明显的效果。现练习太极拳者,各层次的人均有,体质、年龄不一,并且练习时间也远不 如前人充裕,故有某些定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用于医疗之目的,习者细心体会, 会取得奇妙的效果。二、练习桩功需要注意的事项——久站伤骨在《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这样的提法:“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 立伤骨,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因为人们经常处于站立状态,时间久了会导致骨骼的气血运行障碍,导致 肌肉紧张,会造成骨骼损伤,因而进一步可能产生瘀血积块,长期的承压,骨关节会产生骨 刺或损伤,会出现血肿,严重的可导致癌变。长时间站立也会造成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变硬等病变,也会使跖 筋膜在跟骨附着处产生劳损,出现变性、撕裂、钙化和疼痛,压痛点在跟骨底部前方,疼痛可 向足跖部扩散,行走、弹跳加重,足底有紧张感,不能持久站立行走,平足患者症状明显。一定时间的站桩有利于调息,有利于内里修复,如果长时间就会适得其反。近些年由 于个别人出于私利或不明真相,对桩功进行了片面宣传,夸大了它的作用,掩盖了它的弊 端,给盲目追求站桩的人造成了伤害,出现膝盖疼痛,脚踵疼痛。长时间站桩并不能达到 那些人宣传的效果,那些过度鼓吹的效果,撑破天就是自我麻醉一下而已,时间长了还对 身体有害。合适的站桩,有益于身体,长时间的,对身体有害,大家多多注意。根据五劳所伤,也顺便提醒大家一下,久坐伤肉,现在坐办公室的人们,长时间盯着电 脑,不仅伤眼,还会因长时间久坐,不活动,使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出现痔疮或使肌肉松弛 无力,因此过度注重打坐修持的人也要注意。第四章太极拳的桩功三、太极基本桩功无极桩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 抵上齿龈。吸呼自然,可按需要发声。太极桩身体自然站立,两脚距略宽于肩。两手随身略右转,再随身左转,两臂平行至身左侧 上方,高于肩,与肩成25°角。从动身起开始吸气,至此止。然后略停顿,身右转至正前 方,双臂平摆到正前方,轻轻下按,坐腕。由手、肘、肩、脊柱、胯、膝、踝、趾下沉,达到节节 贯通。随动作,所蓄之气自口中一小缝中慢慢呼出。一字桩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 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挥许,脊骨下沉。气呼完, 再吸气,重复动作。亮翅桩身体自然站立,身左转。两腿屈膝,身下沉,同时两手随身向左划小弧,然后再向右划 弧,在胸前合抱交叉。从转身开始吸气,到合抱手止,重心转到左腿。右脚提起脚跟,以脚 掌擦地,经左脚侧向右前迈出一脚远许,踏实。左脚随之向左前迈出一步远,脚前掌着地, 重心在右腿。同时身右转,两手在胸前分开,左掌外旋下按于主胯侧一挥许。右掌外旋经 眼眉开至额右前一挥半左右。同时,所吸之气从牙缝摩擦成“嘘”字,慢慢吐出。左脚虚为 左桩步,右脚虚为右桩步,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顺拦肘,马步桩右(左)臂向左(右),摆至极限,尽量贴住胸。手心向上,右脚收到左脚侧,脚尖点地。 吸气从动作开始,至此止。右脚向右,以脚尖划地而出,落实成左弓步,同时沉气至丹田。 略停顿,身右转出肘。搓步向右前进,后脚随之跟半步,呈马步,呼气,发“哈”声。晃桩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两臂如抱一大圆球,前后晃 动。吸气时,身后仰,前脚掌离地。呼气时,身前俯,后脚跟离地,这原来是太极拳练习搠 按的一种方法,因对祛病强体效果极好,特择出专项练习,针对晃桩曾写过一首小诗,附在 下面,供大家玩味。晃桩晚朝月,晨向阳, 阴阳和合精神爽; 内气足,百病祛, 松圆恬淡保健康; 腰胯膝,手肘膀, 节节递进功自长。 练拗按,习晃桩, 日久天长心自详。第五章二十七式太极拳套路练习二十七式太极拳二十七式太极拳及对练套路自20世纪80年代末推行以来,受到广大习练者的欢迎, 1994年曾以《太极拳健身实用对练》为名,在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1995又在台湾出版,流 传在海外的大都是台湾版本,2004年北京音像出版社发行光盘。这些内容在作修订之后 收录在本书中。第一节太极拳基本要领一、基本拳法的手型与步型掌大拇指与小拇指有相合之意,大拇指轻贴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开一缝。中指与无名 指亦开一缝,但小于食指与中指间的缝,以利中指领气。中指是上肢最远的梢节,注重中 指有利于改善上肢的微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注意:这种掌型不是故意强硬摆出来的,它是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自然形成的结果(1) 立掌基本要领同上,唯中指尖向上。如“肘底捶气(2) 侧掌基本要领同上,唯中指尖略侧向后方。如“单鞭",左掌中指略侧向右后方。(3) 接掌分单按、双按。基本要领同上,唯掌心朝下方或前斜下方。如:“金鸡独立”, 属单按;“六封四闭",属双按。(4) 搓掌基本要领同上,唯掌心侧向上方。如“双撞”。(5) 托掌基本要领同上,唯掌心向上。如“金鸡独立”。拳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自然弯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指骨上。不 宜握拳过紧,拳略虚。四指依次略排列成小圆弧形。(1) 阴拳:基本要领同上,唯拳心向下。如“掩手拳(2) 阳拳:基本要领同上,唯拳心向上。如“搬拦捶(3) 撩拳:基本要领同阴拳,唯用力时,自下向上捶击。如“劈架子(4) 摆拳:外摆和内摆拳,如“搬拦捶”。勾手五指捏拢,屈腕放松。既不能过松成死弯,也不能太直,使腕部无弧度。八字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大拇指与食指伸开呈八字形。最初是抓 筋闭脉,分筋错骨,现大都不用。但为大家了解太极拳,故而仍保留此手型。如“掩手拳”。 步形弓步:前腿屈膝半蹲,脚尖稍内扣。后腿蹬,后膝盖略有垂之意,脚尖里扣。弓左 腿为左弓步,弓右腿为右弓步。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略比肩宽,屈膝半蹲,两脚尖略外摆,为小八字形。重心在 中间。侧马步:两脚分开,一屈膝半蹲,左脚尖朝左,重心偏于右腿。两脚全脚着地,相距 两个半脚长。重心偏于右腿,左脚尖朝左,为“左侧马步”;重心偏于左腿,右脚尖朝右,为 “右侧马步”。虚步:两脚前后分开,两腿屈膝半蹲,膝微内扣,重心偏于后。前脚掌虽全部着地, 但前脚为虚。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仆步:一腿屈膝下蹲,臀部靠近脚跟。脚尖外展,一脚向侧方向伸出铺直。如“雀 地龙”。独立步:一腿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起。站立之腿略屈。左腿站立为“左独立步”,右 腿站立为“右独立步"。如“左右独立”。盘步:一腿在前,一腿在后,转身,交叉盘腿,略下坐,前腿支撑重心。左腿在后为 “左盘步”,右腿在后为“右盘步”。如“左右擦脚”。二、基本练习动作太极拳是种深奥的拳法,习之不易。为使学者方便练习,特附几个基本练习动作。1 .说明(1) 手心翻向上为“内旋”,手心翻向下为“外旋”。(2) 脚尖向外摆称“外摆”,脚尖向里摆称“内扣”。弓步压腿呈弓步,两手放在弓腿膝上,腿轻轻下压。按10次。转身压另一腿。仆步压腿呈仆步,两手分别置于两个膝上,下压,每侧10次。.前踢腿自然站立。合手于胸前,略转身,一脚独立,另一脚前踢,其脚面绷直。顺手拍击脚 面,另一手向后摆出。左右交替进行,共20次左盘步擦脚(1) 立正站立,眼看右前方。右脚向右划上两脚远,两手前后分开。(2) 右脚尖外摆45°,身下沉,右转,两手随身右转合于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里,眼 看右前方。(3) 身左转,向左前方踢左腿。两手经体前向上、向侧分开。左下击左脚面,右手心向 身右后侧撑出。高于头,距头两择半远,眼看左前方。右盘步擦脚相同,唯方向相反。搓步双撞两脚前后站立,两臂略窄于肩,随吸气同膝一起上升,气提到膻中穴,动作亦停,然后 呼气。臂随全身下沉至脐高,同时屈膝,前腿的前脚掌着地。臂、脊背再随吸气略上升。 前腿提膝,以脚跟贴地向前搓出一脚许,后脚随即向前跟半步,两手掌向前双抖撞击,同时 呼气。

浏览2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