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人们总结,长拳类指遐举遥击、进退急速、大开大合、松长舒展的拳术,短打类则主要指幅度 小、势险节短、贴身近战、短促多变的拳术。


  1. “少林派"与“武当派"


少林派因以少林寺传习拳技为基础而得名。少林拳源自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的拳术,后来 逐步发展得与少林拳系特点相近的拳技归为少林派。少林派拳技有少林拳、罗汉拳、少林五拳 等。武当派之说以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为据,“有所谓内家拳者,……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三丰为武当丹士,,,故名。清末又有人称太极拳传自明代武当道士张三丰。此后遂有将内家拳、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曾一度依这种民俗分类和称 谓,将该馆教学内容分为“武当门”“少林门

  1. “黄河流域派"与“长江流域派"


曾流传于不同区域的武术,风格特点迥然各异,因而划分为不同的流派。民国初年《中国精 武会章程》等书中,使用了“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以江河流域分派。

(二) 武术流派的形成

武术流派的形成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另辟蹊径,并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其风 格和技术特点都区别于其他拳技时,就形成了新的流派。例如戚继光“三十二式长拳”是汲取十六家拳法之长而创立的;太极拳的形成就是由陈王廷 汲取了各家拳法之长,以戚继光三十二式长拳为基础发展而来,后经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吴 鉴泉等人的丰富,逐渐形成太极拳派。这个逐渐鲜明、相对稳定而又传播开去的过程,就是某个 流派最终形成的过程。武术流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繁衍支系,发展拳派。各式太极拳的繁衍,即属此类情况。

(2) 类同合流,壮大拳派。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将一些技法特征相同或相类的拳种归为一类, 形成较大的拳派。传统的少林拳派就属此类情况。

(3) 融合诸家,创立新派。如蔡李佛拳、五祖拳以及形意拳、八卦拳等。

(三) 武术流派的作用

关于不同流派分类的说法,虽然受到当时武术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武术的局限,但曾经对人 们研究武术技术特征、武术分布区域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武术流派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虽然受到封建时代小农经济以及宗法制度等的影响,使技术 流派蒙上宗派、行、帮、教门等色彩,但武术技术流派在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仍然起着积极 的作用,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武术流派体现了不同技术特点的风格,并组成了不同的门类,延续了古老的技艺,使武术几 千年来得以生生不息,延续式的发展,发展式的延续。

(四) 武术流派的存在形式

  1. 以地域为流派


以所在的地域划分,如南拳、北拳、咏春拳等。

  1. 以馆号为流派


包括精武体育会、振兴社、玉林馆、武坛等民间会馆所传习的武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流 派。其技术内容,往往杂糅了诸多拳种,因此,技术训练体系庞杂而零乱.但利于因材施教。

  1. 以帮会为流派


以所创的帮会划分为主要特征,如洪帮的武艺训练教材 洪拳、义和团武术-一梅花拳。

  1. 以民间组织为流派


以传统武术所在的组织为主要存在形式,如少林派、武当派。

  1. 以单一拳种为流派


汲取他派的部分技术,但不改变其原本拳种的技术特征及训练架构和流程。因此,以拳种为 流派者,其技术训练体系较为单一,但具有系统性。

  • 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1. 南派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 武当派的地理分布。武当派主要分布于湖北、陕西、浙江的温州、宁波一带。

  • 峨眉派的地理分布。峨眉派主要分布于四川。

  • 咏春拳的地理分布。咏春拳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省。



  1. 北派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 少林派的地理分布。少林寺是中外闻名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登封西北嵩山 的五乳峰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等省。

  • 八卦掌的地理分布。

  • 太极拳的地理分布。

  • 形意拳的地理分布。

  • 通背拳的地理分布。

  • 戳脚的地理分布。戳脚主要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河北省。



  1. 岭南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 南拳的地理分布。南拳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省。

  • 虎鹤双行拳的地理分布。虎鹤双行拳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一带。


二、传统武术的分类

  • 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将传统武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实用武术等。

  1. 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正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里所说的竞技 武术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它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 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具有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等特点。

竞技武术大致包括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以竞技武术为形式的国 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洲际性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在我国国内是以全运会为最高 层次,以全国武术锦标赛为龙头,以套路、散打为主要竞技内容的结构模式。套路竞技内容有长 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第一类为形意拳、八卦拳、八极拳,第二类为 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第三类为地躺拳、象形拳等,第四类为查、华、炮、红、少林拳等)、其他器 械(第一类为单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 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等;散打竞技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11个级别而进行的实战比赛,以决胜 负。在技术发展方向上,套路是以突出竞技特点、提高技术水平和鼓励发展创新为基本内容思 想,使技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散打技术发展是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狠 巧准。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进入奥运会。

  1. 健身武术


健身武术具有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它是一种旨在强身健体而开 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健身武术涵盖的内容广泛,“源流有序,脉络清晰,风格各异,自成体系”的 拳种至少有100多种,还有流传于民间的不同风格的套路以及各种功法等。健身武术的内容也 包括针对武术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段位制”和“健身养生”锻炼方法。其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武术广泛普及,推进了武术的社会化。

  1. 实用武术


实用武术又称军事武术,主要是以部队和公安武警为教授对象的武术。其特点是简单实用, 一招制胜。特警部队、防暴警、公安等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有四科,即射击、奔跑、游泳和擒拿格斗, 其中擒拿格斗技术将散打规则中的禁止部位作为重点攻击点,鼓励狠招,以实用武术为主。

(二)按运动形式分类

按运动形式进行分类,传统武术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1.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 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演练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单练

单练是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的拳术和器械等。

  • 拳术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 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脚、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长拳: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 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长拳技术以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 奏为八要素。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 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动作。其套路主要有适应普 及的初级套路、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搠、捋、挤、按、采、拗、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各式太极拳都有其具体要求,总的来说:第一,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 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平稳,深匀自然。第二,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 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第三,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形成 一个整体。第四,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第五,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 式和武式等。

浏览3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