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此路专以剪腕之着克敌制胜,剪敌之腕 犹如劲风折枝之劲,以折损敌之腕臂也,故名之曰, 迎风剪腕。捋手 口令数接上路,左脚尖外展,随即右脚进一大步,两手 循上弧线向前作捋手,右手在前高与肩齐,左手为掌置于右肩处,目视右手【要领】与前相同。【应用】与前相同(二)上步披面掌 口令数一二接上式,右脚尖外展,左脚进一大步,身向右后转90。,左手由右肩反掌 前击,掌心向上方,高与眼齐,右手仍作捋手状,横于腹前。【要领】与前相同。【应用】与前相同。(三)移步挣捶 口令数一三右脚蹬进半步,落于左脚内侧,同时左掌下按扣紧,收于腹侧,右手握 拳由腹侧向前击出,高与胸齐,拳眼向上,目视右拳。【要领】移步下按,跟步挣捶,务须相应一致,配合绵密,发劲出着,方 能迅速准确。【应用】设敌以右手击我胸部,我即移步翻左掌 向下扣按敌臂,右手变拳直向敌面、胸腹击之,敌必 受伤而跌出。(四)转身剪腕 口令数一四接上式,右脚退半步,向右转身约90。身体下 蹲成马步,左掌握拳屈肘上挑,右臂向下截砸。【要领】屈左臂上挑与右臂的向下截砸,要迅速 猛烈,配合一致。【应用】我移步挣捶如得势操胜,敌必受损伤再无抵抗之力。如欲毁折敌臂,出挣捶时诱敌握我右腕,随即我向右转体 180°,屈左臂上挑,紧贴敌左肘后,右臂与左臂上挑的同时猛向下截砸,敌 臂折矣。在我左臂屈肘上挑时必须夹持敌左臂肘弯处,使敌不能抽脱左臂, 同时作为支点,以增强我右臂截砸之力量。【说明】继续向前练,则左右互易,唯方向相反。收势:口令数 - (1 • 2)由转身剪腕式练完后,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身体直立,两臂向下落下, 再由两侧向上,至头顶内旋翻掌、向下按至腹前,向身体两侧自然垂下,稍 停片刻,使心气稍平静后收势。中下八路岳氏八翻手拳法编述总结上八路结论中曾谈到一些行功要法,中下八路编辑完毕,对功法补充数 则,并将八翻手中贯穿始终的功法,归纳条例,使锻炼者按条依法进行锻炼。 常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诚望习练者,对套路与功法应视为是相 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必具之法。套路内容丰富,一定要把一着一式练得正确 无误并懂得攻防含义和实用着法。对功法必须依法刻苦锻炼,勿稍游移松懈, 二至三年功法庶乎可成。学者切莫因其繁重艰苦,畏难而退也。八翻手练功方法甚多,尤其近些年来习武者有因其艰苦费时,故鲜有按 法进行功法的,按拳法需要,必以三功五法进行锻炼(即三袋五功).所谓三袋者:(1)扔沙袋刁握功。是为了增强臂力与手指的刁抓劲、握力,并为训练 缓冲各方面的直接冲力和练习刁握准确性的综合练习。(2)吊沙袋撞击功。为了掌握四肢的打、撞、推、按、肘、靠、膀、挤、 掷、踢、踹、膝顶、胯靠、勾、甩、撩、摆等掌、拳、腿的用法和劲力的摔 打锻炼。(3)条沙袋排打功。为了增强和改变四肢、胸腹部肌肉的功能,使肌肉, 筋腱的组织坚实有力,以能承受冲击撞打能力的排打功的练习.所谓五法者:(1)双压腕刁捋法。此为练习刁捋,压撤劲力的功法。二人以马裆桩步 面对而蹲,互相刁捋撤压手腕,以使手腕适于捋手之用,增强指力、腕力、 臂力与灵敏准确性,并为下盘功打好基础。(2)单捋手刁撤功。八翻手上、中、下二十四路中,多以捋手当先,在 每个手法中能否使用成功,全视捋手之法能否成功,故对单、双捋手必须加 倍练功,通过实践掌握捋手技巧与捋握之功。二人对面侧身站立,互相捋撤, 以增强指握、腕压、臂撤之劲力和刁捋的准确性。双压腕、单双捋手,上八 路中已详为解说,现又重复提出,乃因其重要而提请注意也。3) 一攻一桩法。一人出手冲击,一人作桩接手,是闪、展、腾、挪等 身法、手法、步法的基础锻炼。出手者一进一退,一左一右,由远及近,由 慢到快,由疏到密,由定步到进逼,由假设到真实;接手者亦循其手,顺其 进退,快慢疏密而应其身势随机应变,循序而进,直至纯乎自然,顺乎规律 以发挥本能而合乎拳法。4) 一攻一破对抗法。一人按各路中的着法应用攻击对方,对方再破其 手法变着进攻之。通过实践反复锻炼,以提高攻防反应能力,锻炼身法的敏 捷自如,手法的快速准确。5)手法变化对抗法。在以上各功法练习纯熟自然与能发挥自身本能而 合乎拳法后,自然手法变化万端,出手随心所欲,攻防自如,法无定规,无 法皆法,任意而行也。以上功法应依法坚持刻苦锻炼,在实践中悟彻诀要,功到自然成,勿半 途而废,功亏一簧,岂不惜哉?跋岳氏八翻手拳法,上、中、下各八路,编写完毕,本不想拟古,编前作序,编后写跋,但总在想,今日余之所以能将这个拳种写出使不至湮没失传, 饮水思源,自然就想到先师新午王华杰我尊敬的老先生。先师从小学之年, 从事技击,寒暑不辍者二十余载,礼接名师益友,究心内外,集各家之长, 为北京许禹生、吴鉴泉、东北纪子修诸先生之高足,谦笃和易,不以其术自 私,尤以提倡武技强我民族、扬我国光为旨,艰苦不懈,传授技艺,三晋各 派名师以得识先生为荣。愿投其门下者更是不乏其人以求教益,品学之高于 功行相比并,令人敬佩难忘。老先生不仅精于太极拳,而且攫抉少林之神髓 尤为精邃,岁庚午老先生出版了《岳式八翻手拳法》上八路,拳法以实用为 标准,理论为辅助,拳法之姿势、应用要旨皆出以犀利之笔,为学者作津梁。 后又继续出版了《太极拳阐宗》、《太极拳实践》。尚余岳式散手三百六十手、 太极拳散手、岳式八翻手拳法,中、下八路等,未能在老先生生前亲自撰写 出版,深为憾事!余入门晚,离师早,根基又差,但从先师学太极拳、岳式 八翻手拳法,数年如一日,蒙先师耳提面命,巧譬善导,得益匪浅,先师教 诲之恩,无以为报,只有竭尽精力,将陆续整理岳式散手三百六十手、太极 拳散手,编写成册付梓以广流传,以完先师生前未酬之志,爰跋数语以志之。受业 王锦泉谨跋妙着“拗步捋手”《岳氏八翻手拳法》向以技击性强著称,其动作迅速,发着奇妙莫测,较 之其他拳种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奥妙,唯在捋手一着,更加之拳、掌之紧 随搏击,配合得当,使敌措手不及,难以防范。拳经云:“千手之捷,莫如手 足齐集。”所以出步捋手妙在“手脚齐到”、“顺拗”之间。现以上八路第二 路为例,“顺步捋手”,上右步,右手捋敌右腕,拧身向右,侧身紧紧吃住敌 右臂,吸贴于自身肋腹部,制住敌之右半身,与此同时迅速上左步,随左步 左穿直扑敌面抹打,以引敌左手出迎,以便擒敌就范。但此一着法出手上步 稍一迟缓,不仅难以上步出手,而且易受敌右肘右膀之冲顶挤靠我左肋,乳 根之危逼,如欲避此危胜敌,非拗步捋手莫属,因顺步捋手,上步之难,致 使技击着法不能尽其能而发挥,若以拗步捋手,则可避免上步之难,遭敌膀 肘冲击之危,又可手脚齐到,随动出着,动作敏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迨敌欲还着防御之时,早已被掷出数尺之外而摔跌矣。故此,拗步捋手必须 多练精练,掌握其中奥妙,使之千变万化,化劲于无形,发劲于巧妙。肘不 含劲上肢空,膝不含劲下肢松,腰不含劲全身空,头顶脚蹬任督通,时时处 处含蓄劲,万气归根劲自生,勤学莫怠。形意拳在我国源远流长,且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祖国历史文 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拳术中内家拳之一。三百多年来,形意拳 绵延不断,源源不绝,历经先辈们的实践、改进、充实、丰富、总结,故而 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拳种。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关怀下,形意拳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得到了普及和发 展。形意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将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运动形式, 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山西作为形意拳的发祥地,如何进一步推动形意拳的发 展,如何使之科学化、社会化,使这一技击性强,能提高健康水平、改变身 体素质并有防病治病显著效果的拳种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全民健康做出 更大贡献。形意拳名称之由来:关于形意拳的名称,自师傅开始起名曰“意拳”, 后又称之为“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再以后才定名为“形意拳”。形意拳 名称的改变,也正是形意拳逐渐提高,逐渐完善以至集大成之境地的不断发 展的轨迹。

 

浏览2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