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部是容易遭受攻击的脆弱部位,特别是当手抬得较高时,肘、肋之 间的距离分开得过大,此时任何的突然袭击,都会使肋部受到损伤。

中脱穴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但很难击中,因为多数技击手总是 护着那一小块地方。一旦那个部位遭受了有力的一击,你将难以继续战斗 下去,但是一个技术熟练的技击手很少会被击中该部位。

颗部比咽喉部位的目标大,但当你对付一个技法熟练的对手时,这是 一个难以捕捉的目标,因为他会摇晃或躲闪“步法灵活的拳手,可以借助 步法或头部的移动来闪避攻击。对手将卜须向肩部压低,并且抬起肩头来 保护它,使其成为一个攻不进的目标。尽管如此,对腮部的攻击还是能起 到很大破坏作用的,见图10-13。攻击对方的下颗比攻击其他地方更容易将 他击倒。如果出拳的角度适当,如图10-14,腮部很容易被打成骨折。

图10-11

图10-16

图10-17

图10-18

10.3进攻技法的正确运用

你还必须学会在发出攻击时不损伤自己,拳一定要握得合适,否则就会 损伤拇指、其他手指或腕部。如果能够正确地出拳或起脚踢击,那么,即 便未击中目标或击到坚硬的物体上,也不会伤到自己的。

在做侧踢时,要用脚的外侧或平脚接触目标,如图10-15。偶然也可以 用脚后跟,如图10-16所示。如果穿着鞋子前踢,还可用脚趾接触目标(见 图10-17),用前脚掌接触目标(如图10-18),用脚背接触目标(如图10- 19)。但是如果赤脚,则要避免用脚趾,用脚掌时也要小心谨慎。最安全的 是用脚背接触目标。有时,也可用脚内侧,如图10-20所示,但是这通常是 用于扫踢。

格斗中的战术和策略,要根据易受伤的部位及对手最容易攻到的区域 而定。

 

第11章

对抗训练

 

11.1对抗训练

虽然对抗训练近似于实际格斗,但毕竟与实际的格斗有一定的区别。例 如,比赛时要受到穿护具和戴拳击手套的约束,并限制使用某些进攻手段。 然而在人们没有发明更好的保护用具和方法之前,这仍然是最实际的训练 方式。

李小龙总是强调对抗训练的重要性,他说:“一个未经对抗训练的技击 者,就像一个没有下过水的游泳者一样。”

现代技击运动有其不足,拳击赛中的保护规定会使参赛者有一种满不 在乎的倾向。保护规定要求制止用拳猛击某些部位,特别是腰以下部位禁 止击打及不得使用脚踢等,这就限制了参赛者使用某些打法。

参加东方武术比赛的人,例如,参加日本的空手道,尽管整个身体都作 为攻击目标,但是由于他们受到过强调不接触的训练,所以当攻击者距离 对手身体几厘米时,便停止r攻击,这使比赛者受到了绝对的保护。然而 这种训练有损于参加这项运动者对距离的判断能力。另外,这种人为的保 护措施对在拳击中使用的滑动、闪躲、摇晃以及其他防御技巧的学习,起 到了限制作用。

在实战格斗中,所有的基本技术都应被有效地采用。你必须把距离作 为一种防护策略和所有近距作战中的闪躲技术。

所谓格斗技艺,就是指一个人运用计谋或策略打败对手的能力——击 中对手却不被对手击中。在格斗中,最好的防守便是有的进攻。一个好 的拳手应该在进攻中拳脚并施,闪电般地快速进攻。他制造假象使对手迷 惑不解,他运用技巧把对手引入困境,为自己创造机会。出拳、发腿都必 须显得轻松自如,因为只有这样他的战术才能有条不紊。

虽然戴上拳套和穿上护具又笨又重,但这仍是在模拟实战中取得经验 的好方法。尽管头盔会影响视线,拳套又笨又重,但你必须使用它们,并 运用正确的姿势和技法。不要以为有了防护服就可以麻痹大意起来,以至 养成不认真防守的坏习惯。

11.2站姿

要把手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如图ll-lo如果手的位置过低,如图11-2, 就会暴露脸和身体的上部。如果手的位置过高,如图11-3,则会暴露腰以 下部位。而且如不先将手收回,就会妨碍你直而快地出拳,还会挡住你的 视线。如果站得过于侧身,如图11-4,就会影响你利用后手进行防守和进攻。 如果站得太正,如图11-5,则会妨碍快速前进与后退,而且还会暴露易受 攻击的要害部位——裆部。

如果你以两腿间距过宽的站立姿势出拳,如图11-6,那将会减弱你的 打击力度,因为你不能充分发挥髓部的扭转力。它还会妨碍你快速地进击 与后退,同时前腿也容易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

如果击拳时两腿站得过窄,如图11-7,则容易失去平衡,而且击拳的 力量也不大。如果出拳时身体向后仰,如图11-8,则打出的拳绝对无力。 凡有力的拳,都必须是在身体直立、保持平衡及身体重心向前腿移动的状 态下击出的。即使身体不得不向后仰,也必须在击发之前重新调整姿势。

另一种无效的攻击,就是在后退时击拳.因为只有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时出拳才能有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后退、停顿,然后出拳。打完一拳之后, 如果不得不继续后退,那也要重复同样的步骤:后退、停顿、出拳。但这需 要良好的距离感以及出其不意地在快速后退中停顿的能力。要学会快速地 由进攻转为防守,以及由防守转为进攻的策略与技法。

 

有一个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在出拳时身体向前探出得太远,如图11-9, 这样的出拳姿势笨拙而无效因为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出拳,是无法 发挥足够的力量进行攻击的,

技术熟练的技击手要像优秀的西方拳击手一样,能从任意角度发起攻 击,而且每一拳都为其下一步攻击做好准备。他始终能保持平衡,这让他 随时能打出任意一种拳法。他学习更有效的组合攻击,让自己的技术变得 更加纯熟,应对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对手。

在对垒中,你要学会有耐心,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再向对手出拳。如果 你不确定可以击中对手,就不要出拳。当你准备以拳与对手进行接触时要 移步向前。当你向对手猛击时,应尽可能直地向前出拳,并用自己的鼻子 作为出拳的准星。千万不要击空H标,因为一旦未击中目标,就会失去身 体平衡,而且容易遭受对手的反击,尤其是对付一个引领性的拳击手。要 用闪电般的速度进攻,并用假动作引诱对手进行反击,那样对手就会失误。

11.3佯攻与诱敌

佯攻是以假动作来欺骗对手的,诱使他对你的手、腿、眼睛和身体的动 作做出反应。假动作应使对手调整防守的姿势,以暴露出他的空当。对于 微微地一挥手或一跺脚,以及突然喊叫等动作,一般人都会有所反应。即 使是一个有多年经验的运动员,也唯免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假动作不是直接有效的,除非你能如愿迫使对手做出反应。要成功,进 攻就必须有一个似乎简单的移位,带有假动作的组合攻击看起来几乎与真 攻击相同无异。

假动作要快,并具有表现力、威慑力,多变而又准确,紧跟着便是干 净利落、实实在在的一拳。对付一个技法不太高明的拳手,就不必像对付 一个技艺娴熟的拳手那样非使用假动作不可。当然,当势均力敌的两个拳 手进行较量时,运用假动作熟练者往往会取胜。

这里介绍几种运用假动作的方法。由警戒式向前运动,并毫不迟疑地 迅速弯曲前腿膝关节。这个轻微动作却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好像 你的手臂也要向前似的,而实际上你并没有向前。另一种佯攻是假动作, 即稍微弯曲前腿膝关节,使上身前移,手也向前稍微伸出。然后,当你前 进时,前脚向前迈出较大的一步,并做出半伸臂猛击的动作。这个猛击动 作必须做得逼真,引诱对手进行格挡。当对手格挡时,你的手不与他接触, 而是以任意一只手进行真实的猛击,如果不需要向前猛冲即可触及对手的 话,就让你的手臂微微弯曲,并以转移或后手防御的方法使自己得到很好 的保护。如果假动作先于踢击或需要向前猛冲的进攻,手臂就要完全伸出。 另一个成功的假动作是,前进时你的上体要同时弯曲。

可以使用“指内打外,指外打内”或“指高打低,指低打高”的单手 或双手配合的假动作。开始的假动作必须放得长而且向纵深插入,但是动 作要快,以便引诱对手格挡。紧接着在对手还没有还原之前,便狠狠地打 击他。这种假动作是一种“长一短”的节奏。

浏览3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