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2001年中国的昆曲率先入选,在后来的10年间,我国共有29 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为 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当时,预计“少林功夫”会在2007年第三批中入选。据我们所 知:自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国际 研讨会”以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就积极筹划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少林寺保护行动计划。调动 国内宗教界、文化界、史学界、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和专家系统梳理“少 林功夫”的起源、发展、变革的过程;“少林功夫”与佛教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并创办少林书局,先后出版了《少林功夫》《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 《少林功夫文集》(一、二)《中国少林寺•碑刻卷》《中国少林寺•建筑 卷》和《中国少林寺•塔林卷》等书籍,现在正在构建《少林学》。二是充 分利用释永信在国内外宗教界的影响,不断的宣传少林功夫,在国外的多 处场合演练“易筋经”等,影响深远;三是开通少林寺网站,建立与国际 主流社会对接的少林功夫宣传体系,与德国合作成立“德国少林文化中 心”,与美国好莱坞影视公司签订合作意向等,不断扩大少林功夫在国际上 的品牌效应;四是推出“中国少林寺建寺1500年”世界巡回展,同时武僧 表演团展示少林的72绝技,每到一处都会产生强烈的“少林功夫热”,并 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五是恢复和完善少林寺门头制度,不断开发少 林文化市场,如少林技术产业、少林用品产业、少林功夫人才产业、少林 相关产业等。将少林文化市场做大做强,并成为国内外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少林寺的可持续发展注人活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得到了我国“申 遗”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以全票得到通过。我国政府在考虑政治影响、民 族政策和“申遗”策略等综合因素后,暂缓“少林功夫”的“申遗” 工作。
通过“少林功夫”的“申遗”给我们以下启示:①少林武术是我国传 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 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明显滞后。②少林武术是在军事实践与 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集体智慧结晶的产物,从这个意 义上讲,不是“天下武功出少林”,而是“少林武功出天下”。少林能做到 的,其他传统武术也一定能够做到。③少林所启动的“申遗”过程和经验, 需要传统武术加以借鉴,当然,传统武术的内容十分庞杂,梳理起来较为 困难,说明这项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意义。④传统武术“申遗”不是唯一的 目的,目的在于用“申遗”的要求和标准来抢救和保护濒危失传、或正在 失传的传统武术。⑤传统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进一步回归传统文化是 一种必然。2006年、2008年两年通过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首当其冲的就是少林功夫,随后的依次是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峨 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月山八极拳)、心 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査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 拳,共20项。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武术有五项,并有9人上榜这9位传承人是五个项目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武术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优秀代表。但也发现传承人的“高龄化”问题,最高达81岁,最低 41岁,平均58. 6岁。要防止“人亡艺绝”事件的发生,从政府方面,应根 据国际“公约”的精神,针对我国国情,制定一套符合武术现状的传承人 评价认定体系,提出实施抢救与保护的指导性意见,并有效的加以监督执 行。从传承人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下,要担负着将自己所 持有的武术技能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享有发展自己所 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总之,这一切是非常可喜的,但对于世界级“申遗”还需要作大量艰 苦而细致的工作。
浏览3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