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认为“巫”字像女性挥动着两袖载歌载舞之形。他在《说文》中 说:“巫,祝也。女能事舞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两袖舞形,与工同义。”① 可见,在古代,巫与舞本是一体的。

古代的巫师和舞者,后来逐渐分化出王者、医师、文人墨客和艺人阶 层。

巫舞一体衍出调气、行气、服气、导引、呼吸、吐纳、按摩等带有巫 舞合一特色的传统气功、养生功法。

二、巫王一体

甲骨文、金文的“王”字是一个“三”字和“ I ”字的合词,包含 “中正合和”的寓意。

其中的“三”字,代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意思。“ | ”字与 “工”字中间的“I ”字同义,是贯通天、地、人的意思。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字者,三画而连其 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 为王。’”②在许慎看来,能够立身中正,贯通天、地、人者即可为王,而 称王天下。

人类考古学发现,在巫术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巫王”都是合而 为一、一体化的,“巫"即"王' "王”即“巫”,两者常常彼此不分。 甲骨文、金文的“巫”字,亦写作“王、更说明了这一点。

1936年,前燕京大学陈梦家先生在《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一文写道: “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 亦巫也J "所谓'王'者,本即廷或祝,而王乃由群巫之长演变而成的J

巫、王分裂,当是殷商以后的事情。从甲骨文“巫”字形态结构渐 变,以及殷商以后人们关于“王”字的解释即可看出。

巫王一体衍出练气、调气、行气、服气、导引、呼吸、吐纳、按摩、 养气等动静结合类气功、养生功法。

三、巫医一体

现代汉语广泛使用的“医”字,是从繁体字的“整”字简化而来的。 从繁体“蟹”字本身,便可看出巫医一体的密切关系。

《广雅•释诂》:“医,巫也清代王念孙随后解释道:“医即巫也, 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整又:“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 帝尧之医」《集韵•之韵》:“瞽,《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孔子 《论语•子路》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J《国语•晋语》:“上蟹 蟹国,其次疾人,固整官也。”

古今历史文献证明,在中国历史上,从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很长一 段历史时期,巫和医都是合而为一、彼此不分的。春秋战国以后两者才逐 渐分离。

《黄帝内经》所说的“祝由”,晋朝以后,多个朝代文献记载的布气疗 疾,无不打上巫术时代泛气论的烙印。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第二次气功热期间,古代流行的布气疗 疾,近代《秘诀》记载的神手、神掌或印掌等方技,逐渐演变为带有现代 巫医巫术色彩的气功“外气疗法”,伪气功一度泛滥成灾,打着气功招牌 的一个又一个伪气功大师,纷纷粉墨登场,招摇撞骗。

巫医一体,一方面,衍出带有中医特色的练气、调气、行气、服气、 导引、呼吸、吐纳、按摩、针灸、祝由、布气、发气、外气疗法等医疗气 功、养生功法;另一方面,衍出带有伪科学色彩的布气、神手、神掌、印 掌、发气、外气疗法等伪气功糟粕。

四、人神一体

在中国古代,人和神彼此沟通往来,人神一体的传统意识十分普遍。 盘古开天辟地、女婚造人、颛顼绝地天通的神话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人类 社会从人神一体到人神分离的历史现象。

(-)盘古开天辟地:神生万物

三国时期,一位名叫徐整的文人,记录了一段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 事。他在《三五历记》中这样写道:“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 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 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 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来,古代文学家不满足于盘古开天辟地后,整个世界只有天地而缺 少生命万物的单调情境,进一步在《五运历年记》中补充道:“首生盘古, 垂死化生:气成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 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耽

故事的大意是:一位叫盘古的巨人在一个万物混沌一体的大圆球中, 一觉睡了 18000年,醒来后,两手托天,双脚踩地,把天地辟为两半,开 辟了天地。又过了 18000年,盘古死去,身体各个部分化生为天地间生命 万物。一、二、三生生化化的气文化意识初见端倪。

(-)女婚造人:人神合一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位名叫女娟的神祇发现,在生机勃勃的天地万 物中,唯独缺少跟自己一样的生灵,便按照自己的模样“拉土造人”,孕 育了人类,让人类婚姻嫁娶,繁衍生息,管理生命万物。

女婿接土造人的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有所谓人 类出自“女蜗之肠”(腹)的说法。《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述《风俗通》 的记载比较详细:“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婿技黄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 庸者,^人也J

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神祇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出来的,人是神的化身, 人神是一体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婿造人,一、二、三生生化化的气文 化意识日趋成型。

(三)绝地天通:人神分离

《国语•楚语下》有一段“绝地天通”的神话故事,记载了远古人类 从人神一体到民神异业的巨变历程。

《国语•楚语下》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 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月彻 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观,在女日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 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 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 质、硬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 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 肿、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 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 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 匮。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 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 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 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 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①

故事大意是说,远古时期,天下的五官各司其职,专门负责沟通宇宙 自然万物,混沌、天、地、生、人、神秩序井然,不相杂乱,因民神异 业,使得民有忠信,神有明德,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天、地、人间一派 祥和气象。

少昊帝(五帝之一)后期,国力日趋衰退,九黎乱德,突然打破了混 沌、天、地、生、人、神井然有序的和谐格局。家为巫史,民神杂糅,纲 纪大乱,混沌、天、地、生、人、神相互不和,导致灾祸频繁,民不聊 生,天、地、人间出现了一片混乱局面。

颛顼帝继位后,不忍看天下大乱的情景继续蔓延,遂命南正重司天以 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人神重新分离开来,民神异业,无相侵渎, 恢复和重建了混沌、天、地、生、人、神和谐统一的世界秩序,使天、 地、人间重新回到了天下一统的和谐统一状态。

绝地天通的神话故事显示,在远古时期,出现过一个从人神一体到人 神分离的历史阶段。这一分离,构建了一套带有“差序格局”的气文化系 统。

以后,古人逐渐形成“敬养神灵”的虔诚习俗,一年四季都按照不同 的等级秩序敬养、祭祀、朝拜各类神灵,以求神灵佑护。我们通常所说的 “养神”或源于此。

人神一体衍出养神、养心、调心、调神练意、宁神降气等静功类气 功、养生功法。

五、物我一体

古人认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天地气交生人与万物,人与自然 万物本是合和一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彼此不分的。物我一体,古人 描述为天、地、人三才合和一体、生气通天、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等蓝 图。

西汉著名儒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义》中明确了 “天人合 一”观点,他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①又《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②

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论衡-卜筮篇》:“人怀天地之气。天 地之气,在形体之中,神明是矣。”③

东晋医学、养生、炼丹及道教理论家葛洪(葛弘)《抱朴子》:“夫人 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④

王充和葛洪二人把混沌一气、人气合一、物我一体的人一气互动循环 关系说得十分透彻。

宋张载《经学理窟》提出了 “天人合一”的成语。他在《正蒙-乾 称》说:“儒者因明致诚,古天人合一。”其“天人合一”是内外合一、物 我一体的同义语,即“合内外,平物我,自见道之大端”。实则天、地、 人合和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或三才合和的简称。

 

 

浏览2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