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在一起的日子,刘武感受到大师的武 功之深,也感受到了他为人之魅力。在习拳之外, 大师还和刘武打麻将、喝酒。经过长期学习,刘 武由一个懵懂的乡下青年脱胎换骨成身怀各种技 能的高手。大师说,练拳需要悟性,打麻将可以 开拓思路,平衡得失之心,赢之不喜,输之不急, 做到平心静气。喝酒可以调和血气、舒筋通络、 增加胆量,可广交朋友。时光静静流淌,师徒之情, 愈渐深厚。
2000年元旦,大师开创的陈家沟武术院举 行开业典礼。典礼举行完毕,大师语重心长对刘 武说:“刘武,你跟我时间不短了,功夫也不错, 出去闯荡发展吧!”刘武一时千头万绪,内心波 涛翻滚。他觉得自己追随大师10余年,是师徒、 如父子、似朋友,一生从未崇拜过任何人,唯对 老师的为人、功夫、气度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大 师叫他出师自闯天下时,顿生依依不舍之情。他 抱着大师的腿大哭:“老师,我哪儿也不去,要 跟您一辈子。”大师抚着他的头说:"傻孩子, 你总要成家立业的,想我了还可以回来嘛。”
2001年正月,徐州需要太极教练,在大师 应召之下,刘武赶至温县武术馆。当时,大师正 在教授一批来自法国的学员。见面之后,大师没 有吭气,继续教拳。刘武自知大师必有深意,沉 默不语跟着大师学拳,观其教拳的方式方法。这 样过了数月,刘武的一位师弟沉不住气,对大师说 “您不是要派刘武师兄到江苏徐州吗?怎么也不 叫他走? ”大师这才笑道:“我不但培养他练好
太极拳,还要教他怎么教拳。因为很多拳师功夫 不错,但不会教拳。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方式方法要变通,练拳也要活学活用,不能死练拳, 练死拳。”法国学生归国后,大师派遣刘武前去 徐州,临行前,他说:“出门在外自己小心,教 拳时要循循善诱,多一点耐心,把太极拳发扬光大, 不要坠了我的名声。”刘武给大师磕了三个响头, 依依惜别,踏上去江苏徐州的路。
1987年至今20余载,苦尽甘来,“宝剑 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时代的“杨 露禅”出现了。
刘超聪慧过人,做 事锲而不舍,情衷 太极,文武兼修, 深谙太极之味,希 望能继续苦练勤悟, 达至太极修身修心 的最高境界。
王西安刘超:文武相合太极路,超越梦想展翅飞
在名家辈出的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刘超可谓 拳界新秀后来居上。刘超为人谦和质朴,他的拳 也处处流露出太极拳的平和与内敛。
这位“80”后的履历看似很简单:1988年 出生于温县北张羌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河 南省一级拳师,多次在国家及省、市、县级各类 太极拳大赛中力捧冠军,并以拳技精湛成为阿里 巴巴集团公司高薪聘请的太极拳主教练。
流着血汗、踩着荆棘走过的路,注定会迎来 一片花海。
面壁苦修情痴太极路
生于太极之乡温县的刘超,系“陈式太极拳 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大师的外甥。
也许受舅舅的影响与熏陶,刘超自幼对太 极拳便有着天生的热爰,课余时间常常到舅舅所 在的武校学练太极拳。但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并未 期待刘超从事武术这一职业,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嘛!
刘超的太极梦就这样暂时搁浅,可每一次看
到来自国内外各地的太极拳爰好者千里迢迢来拜 师舅舅学练太极拳,尤其是目睹舅舅教授徒弟练 拳时,身宽体胖的学员居然在舅舅手里像个孩子 一样推去再拽回来,甭提多羡慕了:我何时也能 成为这样的太极高手呢?
高中时期,成绩优异的刘超一心想去北京体 育大学。2007年,上高三时,为了能在短期内 使太极拳有所突破,他决定破釜沉舟,带着一大 箱课本和复习资料离开学校,住进了陈家沟武术 院。
这是刘超第一次做出的“重大抉择”,他还 给自己定了目标:武院面壁苦修,与时间赛跑, 白天练拳,晚上读书,练就扎实的太极拳功夫, 考上理想中的北体。
早上4点半,天还未亮,大家正酣睡之际, 刘超已经起床背书。别人一碗饭吃上10多分钟, 刘超两分钟就迅速吃完。别人起身时,他已经舒 展筋骨练起拳了。7月酷暑烈日,他练得挥汗如 雨,汗水落在水泥地上,瞬间蒸发。刚开始练拳 时,一般人下架往往由高到低,而刘超则直接从 最低开始。别人一天练10遍、15遍,他却坚持每 天铁打30遍。一天练下来,两腿走起路都要一步 一步挪动,猛然加大运动量,使膝盖疼痛难忍, 有时只能站着不敢坐下吃饭。端起碗,手却拿不 动筷子,只好嘴趴在碗边胡乱扒上几口。等到夜 半训练结束回到寝室,脱下浑身透湿、沾在身上 的内衣,又开始背起书来。有时背书背得口干舌 燥,常常一口水没喝完,就倚着床睡着了。也许 是劳心过度,每每半夜,自己都会猛地惊醒,看 看漆黑的窗外,才知道自己没有睡过头。于是揉 着惺松的眼睛,开始背书。
刻苦锻炼加上天资聪颖,拳悟极佳,在不到 3个月时间里,刘超熟练掌握了太极拳所有的套 路和器械,鉴于其优秀表现,陈家沟武术院执行 院长王战军将其晋升为武院教练。
繁忙的学习以及练拳的间隙,刘超还多次参 加各类比赛,初生牛犊不怕虎,先后在各类赛事 中摘金。其中:在2007年河南省农民运动大会 中,获得26式太极拳第一名;在2007年河南省 十一运会中,夺得陈式太极规定拳及陈式传统太 极剑两项冠军;在2007年河南省青少年锦标赛 及“海旺杯”比赛中荣获大会最高奖项——表演 奖。
这份学拳生涯中最难忘的岁月,给予了刘超 最丰厚的回报。2008年,刘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 了北京体育大学,深造学习运动竞赛理论。
仁者无敌,不负言传身教恩师情
大学期间,刘超更加珍惜光阴,刻苦练拳, 越练越觉得太极拳的深奥,越练越觉得困惑渐 增。所以,假日一有空,就赶快回到舅舅王西安 大师身边悉心讨教,每天耳提面命,跟随左右。 在舅舅眼里,刘超文武兼备,儒雅大气,于是刻 意栽培:走路也好,吃饭也罢,只要讨教,就立 马躬身演练。所以,在刘超眼里,王西安大师既 是亲人,亦是恩师。而恩师一生的拳悟拳理,更 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值得学习探究的太多太 多。所以,刘超更觉得自己像一个兴奋而贪婪的 孩子,每天恨不能将恩师身上所学一一揽怀。
练拳之余,为广结拳友,大学期间,刘超 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武术赛事,屡屡夺冠。 仅2008年,就在"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
赛” “全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等赛事中包揽 陈式太极拳、剑项目冠军。2009年被温县体育局 授予太极拳优秀教练,并被河南省体育总局授予 国家二级裁判员。
“武人文相,文人武相”即是说文人要有武 者的豪侠风度,武者要如谦谦君子,文质彬彬, 腹有诗书气自华。求学期间,刘超练拳之际还苦 研前辈理论著作,结合专业所学,写出了《权衡 太极技击与健身》等多篇论文,得到了王发祥教 授很高的评价。
为了传播陈式太极拳,王西安大师每年都 要举办各类培训班。而刘超总是不放弃学习成长 的好机会,主动担任助教,边练拳授拳,边学习 恩师的授拳方法,渐渐懂得了拳师如何做到教学 相长。在恩师的谆谆教导下,刘超的功夫日益精 进,拳法颇具师风,演练的套路舒展大方,形神 兼备。恩师的“三三原理”,他更是熟记于心, 体悟于身。后来,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吸收其为教 练,屡屡委以重任,以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教练的 名义,远赴广东省佛山等地外出授拳。所到之 处,刘超传播太极拳,不仅让人见识了王西安拳 法的大气磅礴,而且,他的谦虚平实、淡泊从容 的品质,也感染了无数追随者,并留下许多温馨 的小故事。
佛山是个武术之乡,当地很流行咏春拳和南 拳。而陈式太极拳在这里被冠以“老年人的健身 操”,并不为武林中人推崇。2008年春节,刘 超应邀参加佛山市举办的精武体育会。会上,他 表演的陈式太极拳“松” “柔” “圆” “活”。 颇得当地拳友好评。但是,当地一些习练外家拳 的人却不以为然。一次,刘超赛后刚走至亚洲艺 太极的力量一一七西安和他的弟子们 术公园湖边散步时,对面走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 人。此人面带微笑,迎面而来,口中笑着说:
“刘超老师,听说你来自陈家沟,我想见识一下 你的太极拳功夫! ”他上前主动与刘超握手。善 良敦厚的刘超并没有看出对方的挑衅意味,赶忙 礼貌地回应着。但是就在刘超握手的一瞬,对 方却猛得抓住了他的手,带着轻蔑的口气说:
"我就是不服气太极拳!”想一招制服刘超。 握着对方的手,刘超就知道对方来者不善。说时 迟,那时快,他借力打力,及时化解了对方的力 道,本想出招制胜,但想想在公园里,太有失风 范,于是和对方周旋起来》一边过招,一边笑着 说:“师傅,您这儿劲走空了!”对方不服,再 暗中较量时,刘超又淡淡一笑:"您又空了!” 这次,话到拿到,轻轻一按,对方已经被甩了出 去。对方知道眼前的小伙子已经给足了自己面 子,他输得心服口服,抱拳说:"太极拳太神奇 了,有空一定去陈家沟拜访!”
后来,刘超应邀到佛山授拳,当地有个外 家拳师总会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刘超上课。对这个 稚气的年轻人,对方有一肚子的疑问与不屑。所 以,这天刘超开始给学员上课时,此人总是跑到 一旁问问题,从太极拳招式的用法,到质疑太极 拳为何能打人。他明显想通过打扰课堂秩序来逼 刘超发火。但刘超脸上从容笑着,耐心解答。刘 超与对方过招,因都为武林中人,两人一搭手, 便知功夫有没有。对方被刘超一个“小鬼推磨” 推出去之时,也知道了小伙子功夫不得了,便佯 装有急事匆匆离去。学员们见状,既为刘超大气 沉稳的名师风范叫好,也为他精湛的功夫所折 服。
作为拳界新人,刘超始终以恩师"文武兼 备、德艺双馨”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外 出教拳,每每碰见各类前来挑战者,他都彬彬有 礼,从不贸然出手逞强。有的学员感慨这样的交 流“不过瘾”,刘超都会淡然一笑。因为他牢记 恩师教诲,行走四方,自己代表的是陈家沟,习 武者不以恃武为能,当以德为先,仁者才会无 敌。
浏览3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