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任海旺离开河南,前往大城市上 海寻找他更大的人生梦想。初来乍到,他继续以 教拳为生。与河南相比,大上海卧虎藏龙,精英 云集。很多人注重养生,享受自己的财富人生, 对具有养生功能的太极拳趋之若鹫。在太极这一 平台上,他结识了一些精英人物。身在上海,与 这些人交往,任海旺大开眼界。这对他的事业不 无裨益。任海旺在上海奉贤区成立了太极专业武 术表演队,面向全国巡回演出。在这期间,他还 与别人合作创办了形真武校,并被上海武警第 九支队支队长孙明邀请到部队传授技艺。他在 2005年10月第二届河南省民间艺术节狮舞项目 中获第一名,并同时获优秀组织编排奖。
在上海扎下根的任海旺,一边教授太极拳, 一边从事着自己的生意。十几年苦心经营,他在 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先后创办了上海煦伟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弘亚之夜娱乐有限公司、 上海弘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弘亚建材有限 公司、全国连锁的海旺弘亚庄园酒店,组建了上 海弘亚集团。这个时候,他既是一名太极教练, 也是一名成功商人。
任海旺有着不忘本的基因。在致富之后,他 不忘回报家乡和自己的母校,回乡投资兴业。他 更忘不了太极拳对于自己人生的帮助,因此以反 哺之心,回报太极。这些年里,他赞助了一些太 极比赛。2007年,他赞助河南省“武协杯”传 统太极拳交流大赛暨“海旺杯”青少年武术太极 拳锦标赛,如今又准备出资10万元赞助太极散 手对抗赛。此外,他还捐资支持陈家沟武术院的 发展,并无偿资助了一些贫困学生,现在又在温 县一中成立海旺励志班,资助40多名学生直到 上大学。任海旺说:“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健康 是人一生的保证,幸福的根源,太极拳是当今世 界上第一健身品牌,自己从小练习太极拳,受益 匪浅,是太极拳帮助他走向成功,所以将尽自己 最大的努力终生支持太极拳事业的发展。”
被聘为陈家沟武术院名誉院长
2010年4月20日下午,陈家沟武术院名誉 院长受聘仪式在陈家沟武术院演武大厅举行,任 海旺被聘为陈家沟武术院名誉院长。陈家沟武术 院执行院长王战军为任海旺颁发聘书,时任温县 人民政府副县长郑爰珍、商务局局长郭国兴,陈 家沟村支部书记、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执行主
任陈皂罗,中国太极拳网总编张金鹏,太极拳名 师陈大冠、陈三虎、辛强等到场祝贺。
任海旺表示,担任陈家沟武术院名誉院长, 对自己是一种名誉,更是一种鞭策,将会激励自 己在太极之路上一直走下去,为太极事业的发 展尽自己微薄之力。任海旺感言,师父给了他 一千万,他可能会花掉,但是师父给了他太极拳, 他一辈子用不完,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钟情太极,执着修炼,乐在其中。
王西安
刘武:陈家沟的“杨露禅第二”
当王西安大师对笔者讲述刘武的故事时,我 能从他的语调里感觉到他对这位徒弟与众不同的 情感。刘武在陈家沟停留10多年的光阴,一直 追随在大师的身边,与大师一家人朝夕相处。
刘武曾感叹:“咱跟随老师10余年,朝夕 相处,是师徒、如父子、如朋友。”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在刘武的情感里,大师如父亲一般。 10年前,当大师劝勉刘武离开陈家沟外出闯荡之 时,刘武竟然抱着大师的腿痛哭不已,依依不舍。 大概,除了自己的儿子和陈家沟一些土生土长的 徒弟外,刘武是王西安大师最亲近的人之一。
200年前,杨露禅18年中三下陈家沟,深 得陈式太极拳精髓。率性的刘武自比杨露禅,大 概他的意思是自己和杨露禅在陈家沟都逗留了不 短的时间。另一个原因,他和杨露禅皆为河北老乡, 都怀抱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从河北来到了河南。 杨露禅已经名垂千古,刘武还只是中国太极拳教 练之中的一个,声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刘武 的豪情壮志却众人皆知。
现在,身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副会长的刘武 离开陈家沟外出闯荡已经十年了。陈家沟的峥蛛 岁月,是他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每年,在大
师的生日那天,他皆前往陈家沟,为大师祝寿。 在他的内心,他既是大师的徒弟,亦是大师的儿子。 陈家沟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在那里度过了 10多年的青春岁月,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记。
儿时希望成为武林高手
刘武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井胫县。他的故 乡在太行山脉之丘陵地带,自古以来,民风尚武。 在幼年时,刘武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因此常被 大龄同伴欺凌。每逢被辱,刘武无力反抗,既不 敢怒,亦不敢言。但是,在他的心里,萌生了一 个梦,希望自己能成为武林高手,既可以保护自己, 又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进入学校之后,刘武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读 物,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 《三侠剑》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让这位少年的 心中滋生了行侠仗义的正义之念,习武之念也油 然而生。他心想,一旦他练成武术,他就可以打 败那些欺负他的孩子了。
刘武与表叔尹龚清两家相距不远。尹龚清出 自少林世家,他的祖上数代功夫卓绝,威震当地。 刘武在放学之余和节假日,喜欢在尹龚清家逗留, 观其习武。表叔喜欢这个表侄,遂尽其所出,教 授于他。表叔是一个刻板之人,他对刘武的要求 颇严,近乎苛刻。刘武练习“四平马”"寒鸡步” 等动作,一个多钟头不得动弹,即使在大冬天, 也是大汗淋漓。表叔的父亲,也就是刘武的老姑父, 兴趣盎然之时,也会亲自教授几招,或者点拨一下。
在习武的同时,刘武喜欢阅读一些武术杂志, 譬如《武术健身》、《中华武术》'《武林》、 《武魂》、《少林与太极》、《柔道与摔跤》等, 从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这些杂志对他认识中 国武术的门派和拳种,以及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 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进少林寺,且入陈家沟
偶然一次,刘武在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沈家 桢和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他如获至宝。 那时,他对太极拳知之不多,但他想探个究竟。 这本书图文并茂,刘武根据图示,模仿动作。这 样闭门造车半年之后,他演练完毕。刘武进入太 极之门,可谓无师自通。通过比较,刘武发现, 陈式太极拳与表叔所教授的少林拳,以及与朋友 交流的形意拳、八卦掌、六合拳截然不同。刘武 似乎难以从陈式太极拳的玄奥之中解脱出来,他 渴望能进入太极拳的世界,悟出真理。
转眼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电影《少林寺》 和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影响之下,中华大地 一时掀起了习武之风。那时,热血青年纷纷前往 嵩山和武当山,拜师学艺,希望在武林之中闯出 名堂。流风之下,刘武也未免俗。但是,他没有 去嵩山少林寺,也没有去武当山,他直奔陈家沟 而去。因为几年来,他一直渴望进入陈式太极拳 的玄妙世界。他受《武林》杂志上刊登的陈家沟 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的影响,产生了前去习武的 念头。
1987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十几位拳友同 学的欢送下,刘武从井隆南张村头车站,踏上前 往河南方向的火车。第二天在新乡火车站下车, 转乘到温县的大巴。中午时分,在陈家沟村口下 车后,他扛着铺盖行李,走进名扬海内外的太极 拳圣地陈家沟。
陈家沟学拳
在陈家沟武术学校学习的时间里,一次,刘 武和陈家沟村的老人闲聊。他们皆提起王西安, 说他在陈家沟功夫超群,首屈一指,他的大儿子 王占海18岁就在全国大赛上荣获推手冠军。这时, 走过来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老人提示这就是 王占海。刘武顿生仰慕,欲与其结交。他走过去 和王占海攀谈。大概他们前世有缘,一见如故, 言语投机,心灵契合。熟悉之后,刘武对王占海 袒露心声:“大哥,我能不能跟您学? ”王占海说: “我先教你一招懒扎衣。”说完,一搭手,一个 捋加采,把刘武摔得眼冒金星,胳膊也擦伤了。 刘武切身领教了王占海的功力,决定随其学拳。
刘武搬进王占海的家门,每日跟随王占海习 拳。过了数日,王西安大师从县城回陈家沟探家, 刘武经师母陈新意、师兄王占海介绍正式拜见了 大师。大师在厢房中展示了陈家沟原汁原味的太 极拳,柔似行云流水,刚如电闪雷鸣。刘武惊呆了, 他感觉这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太极拳,从此坚定 了求艺之心,要像杨露禅一样,把真正的太极神 功学到手。第二天老师因工作忙回了县城。他就 在大师家中,继续随师兄占海练拳,他们的感情 与日俱增,便结为异性兄弟。后来的一段时光, 刘武往返于河南、河北,必先到新乡看望在那里 教拳的王占海,然后回陈家沟,或回河北老家。
过了数月,王占海受邀前去温州教拳。师母 将刘武安排到温县体委,追随大师学拳练功。刘 武追随大师10余年,受大师的言传身教,掌握 了陈式太极拳所有的项目。刘武曾获珠海“隆威” 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一等奖,三次获得深圳市武 术节特等奖和一等奖
浏览2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