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作为中国太极拳几大流派之 一,作为一个优秀拳种、优秀民传统族文化的一部分,目 前正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对其在天津继承发展都提出了相 应的批示和意见。于2004年3月22日天津武协召开的庆 祝“郝为真开合太极拳研究会”在津成立43周年的座谈 会上,中国武协秘书长唐戈武先生和中国武协副主席付宝 丽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他们对研究会的传承和在 津半个世纪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三点要求:①郝为真 开合太极拳需要发展;②该拳种必须发展;③在挖掘整理 研究中科学发展。从此天津武氏太极拳得到了发展机遇。 在天津市武协的大力支持下该拳种发展迅速,现有会员近 千人,成为天津市全民健身和表演队伍中一大亮点。在全 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 .练拳心得


我随郝氏人家练武氏太极拳至今已有48个春秋(从 1961年成立天津郝为真开合太极拳研究会计算),实际是 1959年师从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宗师郝为真先生之孙“武氏 郝为真开合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振铎先生学练此拳。多 年来勤学苦练,潜心致志,不断细心揣摩,在健康方面受 益匪浅。我现已67岁,依然身体强健、耳聪目明、精力充 沛、心态安舒平和。该太极拳具有姿势舒缓,动作紧凑、 步法严格、虚实分明兼顾的特性。练拳时胸部腹部在进退 和旋转中始终保持中正,给完成太极拳的身法和要领打下 基础。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练拳,使我的体质依然健壮, 精神仍旧饱满,减慢了衰老的步伐,使自己从生理年龄和 实际年龄上均与不练拳的人形成较大的反差,给自己一个 自信心。每天练拳相当于给周身充电,像吃了不老丹,精 神振奋,获得了上乘生活质量。在多次推手较量中屡屡取 胜,所以受到练拳人喜爱。

练拳也称盘架子,练拳时着重一个“静”字,心中常 静,除去杂念,呼吸“均细深长”心平气顺,使人脑得到 一定的休息。相反,剧烈的运动“粗浅急短”的呼吸会给 肺部一定的压力,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行,呼吸的频率加 快,也使各种组织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容易破坏人体 正常的新陈代谢,造成细胞的衰老,危害肌体。不经常坚 持体育运动的中老年人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将会加重身体 器官的磨损,导致组织功能衰退而影响人的寿命。在演练 太极拳中应特别注意周身关节和肌肉群进行开展收缩外, 每个姿势还结合“开呼”、“合吸”使横膈升降,起到上承 下压的作用,使胸腹、脏腑亦随之蠕动,这就形成了周身 五脏六腑“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状态。这 种内外协调而又统一的运动是郝为真开合太极拳能够祛病 延年、强身健体的根本原因之一。除此以外在练拳时注意 力要集中,但又崇柔和尚静;重意和重气、空松和圆活, 使人体处于一种十分兴奋而又没有丝毫紧张的精神状态。 由兴奋抑制的不平衡转向平衡调节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灵 敏性,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及训练各种感觉器官对外 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欲想真正了解太极拳,贵在一个“恒”字,太极拳的 功夫是每天坚持用心用脑,反反复复认真修炼而得到的。凡是身有绝技的人都是练拳不辍,从不间断的。

太极拳的演练自始至终都是弧线运动,由大小不同的 环来组成的弧线接通,每个运动姿式能合乎拳理的要求, 也是从练拳架子中得到的。切忌走弧线中出现直来直去。 太极拳特有的圆活趣味和高层功夫也是从弧线中盘出来 的。传统太极拳理拳法规定在练拳时,一定要注意方位, 拳照姿势的朝向分东、南、西、北四正;和东南、西南、 西北、东北四斜角为四隅。拳照起势面向南方,严格按四 正、四隅行拳就是照八方线行拳。从起势到收势练拳中走 弧线身体周围开成一个“意圈”或者说形成一个圆形的 “球体”。久练久之与他人试手时,对方很难攻破这个“球 体”。练拳盘架子初先要排除杂念,心需慢慢地静下来, 胸部轻灵,做到无思无意无我无他,中正安舒身上不带倔 劲,“澄源清流”方可往下盘拳,练拳一举一动身上应有 “轻灵”,不可有僵滞之处。伸手提足注意“虚实”,也就 阴阳,阴阳是拳之母,松柔是拳之魂。不知阴阳,没有松 柔拳也打不好。阴阳就是虚实,阴为虚为吸,阳为实为动 为呼。这是始终不能改变的拳理,有了功夫,修练到高深 境界,也是如此。打一趟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贯串 “轻灵”不可有凸凹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 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要完整一气。在行拳时不 拘于多少势,每势要分成若干动。武氏郝为真开合太极拳 从起势至收势,“起承开合”贯串拳路,单动脚引手走, 视线引手,双动手引脚走追视线,这样盘拳可以达到拳理 要求。

练拳时上动下随,随身步折合,内外相合,神意相 合。在每一个动作结束按下动作时腰要松一下,腰为旗, 这样做可使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 断”,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变幻虚实,单动为虚, 虚变换,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清虚实,周身贯通。这样太极功夫的发展脚步 就会加快,一般人认为练武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 实修炼太极拳恰恰相反,太极拳炼的不单是拳脚功夫,而 主要是头脑心灵的功夫。努力研究太极文化可使人祛病延 年,达到平和、淡泊的人生的境界。有科学灵活的头脑和 科学思想可使人把太极拳研究达到高深地步。用心用脑练 太极,取得健康效果好。

武氏郝为真开合太极拳白话歌

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 裹裆护臀两肋收,含胸拔背落自然, 初势左右懒扎衣,双手推出拉单鞭, 提手上势望空看,白鹅亮翅飞上天, 楼膝拗步要下势,抽身抱虎去推山, 回身再拉单鞭势,提手上势靠当先, 肘底看肘要撑肘,倒撵猴来转两角, 退步白鹅来亮翅,搂膝拗步又一番, 退步手挥琵琶势,左脚虚步海底针,

按势斜身闪通背, 转身回头拉单鞭, 随身就打高探马, 转身侧踹脚上翻, 翻身二起踢破天, 提脚转身紧相连, 如封似闭向前按, 回头再拉斜单鞭, 上动下随向前进, 退步懒扎手居前, 更鸡独立分左右, 十字奔脚往后翻, 退步懒扎紧相连, 上步就是七星捶, 转身便打双摆莲, 弯弓射虎对拉劲, 回身手挥琵琶势, 稳如泰山意下沉, 延年益寿不老丹, 不遇知己莫轻传, 青龙出水掌上穿, 云手三下单鞭势, 左右分脚绷脚面, 践步捶来往下打, 披身伏虎分左右, 蹬脚上步搬拦打, 抱虎推山重挤按, 野马分鬃向上穿, 玉女穿梭腰腿转, 单鞭下势真巧妙, 高探马连对心掌, 指裆捶来打下势, 再拉单鞭重下势, 收身退步拉跨虎, 海底捞月劲蓄足, 怀抱双捶谁敢进, 合太极显精气神, 详推用意终何在, 歌会歌会三十六, 不知不觉艺业成。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武术动功功法,由 八种不同而各具针对性的动作组成,既有强化肌肉的作 用,又具伸展筋骨的功效,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八 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 各异的流派。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 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站势运动量 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演示者韩殿旭先生,现年50岁,自14岁开始习武, 先后拜当地名师翟成云、毛茄庆及全国闻名、天津静海独 流的任秀峰之子任俊华门下为徒,学习武术道德、武术技 法及养生理论。修练太祖通臂、合页通臂、燕青拳、迷踪 拳等各式拳种和常见器械,而每类又有多种不同的技击方 法,虽然风格特点各异,有的灵活多变、步疾手快;有的 进退自如、攻防有序;有的具实战能力;有的能健体防 身。为达内外双修、强壮筋骨之目的,20世纪80年代又 拜天津市祖传正骨名医赵文奎门下,学习中药药性及炮制 方法,继承和发扬秘方、验方的独到之处,研制各类外用 膏剂。与此同时,又在天津骨科医院按摩名师李墨林弟子 指导下学习李氏按摩手法技巧。不少因习武致病、跌打操 作及慢性病患者,经他的精心治疗及指导下得以不同程度 的缓解或康复。借本书出版之际,我们特邀韩殿旭先生演 示坐式、立式八段锦及燕青拳,以飨广大读者之需。

 

 

浏览2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