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爱了,就要走到底,把太极拳学精。 尤其遇见了王西安大师,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吕银根谈起自己的太极拳路,总是几多感慨一方面感慨这些年学武,就像走楼梯,一个老师 就像一个台阶,引领自己一步步走向高处;一方 面感慨自己多年来祈求拜师名家的愿望终于实现, 机遇难得,一定要把握、要珍惜。

从“草根”走向武术殿堂

吕银根出生于浙江桐乡濮院。从小,虽然他 长得不是人高马大,但身体却很结实,并且十分 太极的力量——王西安和他的弟子们喜欢武术,经常和小伙伴在空场地上摔跤、干仗, 赢得总是他。这样的恋武情结使得他少年时起就 在课余时间到处拜访当地练拳的人士,一旦听说 谁会,就悄悄上门探望。

当地有练习外家拳的拳师杨佰金,练得一身 好武艺,在当地颇有威望。这让吕银根更添羡慕, 跟着他学武的劲头更足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吕银根的身体比一般的孩子更结实有力,走起路 来也是颇有武者风范。

后来,吕银根偶然遇到杨式太极拳传人黄如 荣,他又开始如饥似渴学习杨式太极拳,从套路
到器械,天天坚持练拳不辍,也由此对太极拳有 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吕银根的执著和吃苦耐劳让 黄老师尤为欣赏,觉得孺子可教的他决定把吕银 根推荐给其他名师学拳。

老师说到做到,在黄老师这里练习几年之后, 黄老师就又把他引荐到中国十大武术名家丁水德 大师那里,开始继续深造。

从民间拳师,到武术名家,吕银根的学艺路, 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通过多年的勤 苦习练,吕银根的拳也打得圆活松柔,在当时小 有名气。

走得越高,眼界就越宽,在武术的天地里徜 徉许多年后,他对中华武术有了更多的了解,懂 得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自己就是穷尽一生, 也不可能全部学完。而想要更精湛' 更精深一些, 自己就不能停下来,就得一直往前走。这期间, 吕银根开始阅读各类太极拳理论著作,深谙太极 拳的拳理拳法,也对太极拳的源流有了更多的了 解。他一心渴望着能有机会学练陈式太极拳。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2001年, 他有幸结识了著名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夏长 河先生,心仪陈式太极拳已久的他毫不犹豫地跟 夏长河老师开始了习练陈式太极拳的生涯。几年 间,他跟随老师精心习练了陈式太极拳套路、器 械、推手等,在太极拳的海洋里又采撷了枚枚珍 珠。

勤学苦练几年之后,觉得吕银根武术天分颇 高的夏长河决心把他推荐给自己的恩师王西安。

心意已决,师徒几个人在王西安大师举办培 训班之际,坐上列车,直奔太极拳发源地温县, 在太极武术馆见到了王西安大师。

这是吕银根第一次看见大师练拳。他第一个 感觉,就是心潮澎湃。习武多年的他,虽然不敢 妄称精通武术,但是作为武林中人,他一眼就能 识得眼前的“泰山”。老师拳法的松柔,步履的 轻灵,尤其是老师的走劲,都让吕银根惊得目瞪 口呆。

这次培训班虽然短暂,但是却像一块磁石, 深深吸引了吕银根。更让他感觉不虚此行的是, 自己近年来习拳中积累的很多困惑之处,王老师 几句话,就一下子捅破了那张纸,让人醍醐灌顶。 吕银根在王老师跟前练拳既紧张又忐忑,但有着 多年丰富教拳经验的王老师,只一旁瞅两眼,就 跑过去指出拳架中的不足,稍微一点拨,然后亲 自反复演示给吕银根,直到他练熟为止。这次初 识的美好时光眨眼而过,却让吕银根感觉这是这 些年来自己功夫增长最快的时光,对太极拳有种 突然明朗于心的感觉。

他高兴地对夏长河老师说,我也要拜王老师 为师!胸怀宽广的夏长河自然毫不犹豫地当起推 介人。2006年,吕银根拜王西安大师为师,成 为正式的陈式太极拳传人。

痴爱太极不言悔

吕银根经营着一家私人企业,尽管起初生意 平淡,但在坚持练武的日子中,他不仅逐渐结识 了众多志趣相投的好伙伴,也锻炼了坚韧平和的 心态,积极投入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推 动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在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的同时,他的脚步也由此越来越匆忙,但再忙, 只要一有闲暇,他就会与夏长河老师和诸位师兄 弟一起切磋武艺,投身于太极的寰宇之中。看着银吕银推掉一切应酬,白天奔波于生意 场,夜晚在拳馆苦练,一有时间,就参加老师的 培训班和当地武术教练、传统武术裁判员培训班 等,身边的人常常不解之下笑他的武痴。

但乐在其中的吕银根有自己的见解。他说: “武术看似简单枯燥地重复练拳,但是等你陷入 其中,你才会发现奥妙无穷,它不仅是武术,更 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你越研究它,越能领悟到它 不同的境界,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体悟。这也是很 多练拳的人为什么一旦迷上武术,都会欲罢不能, 不忍放弃的原因。”

随着拳技提高,吕银根也开始走向赛场,曾 在多次国际、省级和民间的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 个人、双人、集体金牌,得到了省体委的好评, 成为浙江省涉外传统武术一级教练、浙江省传统 武术二级裁判、中国武术五段位。

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2009年, 在换届选举濮院镇武术协会会长时,吕银根被选 举为“桐乡市濮院镇武术协会”会长。

担任会长,自然重责在肩。为此,吕银根付 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 都用来传播太极拳。从亲朋到好友,还有那些慕 名从四面八方赶来学拳的人,吕银根都耐心传授, 很多人也由此获得了健康。

一路走来,一路汗水,同样也是一路收获。

在市镇领导、吕银根及其师兄弟的共同努力 下,镇里太极拳热潮渐渐兴起,王西安拳法也在 当地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推广。无论社会与学员给 他多高的评价,吕银根都淡然一笑,称自己百般 寻觅才始学到太极拳的皮毛,漫漫学拳路,他会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传承弘扬太极拳作为终生 责任,须臾不可懈怠。

丽水分会朱力俊,练拳滑稽但诱人,经商总 把标来夺,教拳数他最认真。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走

进入不惑之年的朱力俊,依然流露着一股 青年人的虎虎生气。他的目光,似乎有着很强的 穿透力。从外表看来,朱力俊神意自若,生活轻 松惬意。实际上,这正是他举重若轻的一种生活 态度。他似乎不愿意将压力呈现在脸上,蹙眉凝 思,影响别人的情绪。

朱力俊是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丽水分会会长, 肩负着一方传播太极的重任。太极是他一生的最 爱,为此,他投入了几乎全部的身心以至钱财。 丽水是偏居一隅的小城,太极运动尚在酝酿之 始,还难以承载他的生活和梦想。因此,朱力俊 一边在推广太极的同时,一边经商,他的朋友们 戏称他”(太极生意)两手一起抓”。朱力俊也想 和某些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全身心投入太极,但 是他现在还难以突破现实的瓶颈,因此只能在理 想与现实之间采取中庸之策。

这些年里,朱力俊在太极和经商两者之间保 持着一种平衡,似乎游刃有余。每年,他在推广 太极拳运动方面,都要自费投入不少的钱财。朱 力俊说,经商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经济富盈 才能支撑他远大的太极之梦。

在朱力俊的家乡丽水,不少人外出经商,发

了财的大有人在。朱力俊如果一门心思地从商, 而不是兼顾两端,他现在或许也是富人了。但 是,朱力俊不愿意放弃他心爰的太极,他担心一 旦暂时放弃太极,便再也无法挽回了。他宁愿自 己辛苦点,行走在两者之间,为了恒久的太极之 梦,也为了妥协于现实。

朱力俊这些年里,在丽水积极宣传推广着太 极,丽水的太极爰好者们,皆知这位为太极而默 默奔忙的人。岁月匆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走 的朱力俊,与太极的缘分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 如今,他越来越忠实于自己的梦想,执著于自己 的梦想。

王西安

患难童年走入太极之门

朱力俊的童年充满不幸与辛酸。在那个意识 形态泛滥的20世纪70年代,他的母亲因为在单位 唱错一首歌,而被“打倒”,成为“反革命”, 被开除公职,家庭生活由此陷入低谷,一家五口 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母亲抱着幼小的朱力 俊不断上访申诉,却四处碰壁,受尽白眼。街坊 邻居与之划清界限,冷眼相待。那时朱力俊心 想,如果自己有武功,就可以狠狠地揍那些势利 之人一顿。因此,学武的冲动,便开始渐渐萌 生。

浏览3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