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部循压法


本法是用拇指在患者的胸椎两侧,即足太阳经的第一侧线、第二侧线, 从上而下,先右后左,上轻而下重的循压。这样产生的抑制和诱导作用,对 于治疗呃逆、呕吐等上冲性症状最为相宜,为一般内脏疾患的辅助手法。每 线可循压8—9次。在压完两侧的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后,并宜循压脊柱中 -线。循压的范围,在第一胸椎至第七胸椎之间的两侧。这两侧和脊椎中间, 共有5条循压线,即脊椎中间有1条循压线,脊椎两侧各有2条循压线。

  1. 振颤法


振颤法是用指端或手掌按压在治疗部位上作连续不断的有节律的颤动, 使治疗部位发生幅度很小而速度较快的振动。振颤法可分为腹部振颤、穴位 振颤,以及肩、膝关节等部振颤。

  • 腹部振颤:用手掌按在患者的腹部,如中脱、神阙、关元穴等处。 按着稍停,微作振颤,有止痛作用。振颤几分钟即可。

  • 穴位振颤:用中指点在穴位上,重压至穴位的深处,略停,做摇振 动作,对风湿性关节痛或神经痛,有止痛作用。

  • 肩、膝关节振颤:用两掌心合按在肩关节,或膝关节的两侧,按上 几分钟以后,两手就可同时摇动振颤。此法虽然是局部手法,确有止痛、活 血之效。



  1. 四肢摇运法


四肢摇运法,是把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进行摇动和运转的一种手法。主要 用来缓解四肢活动受限和活动困难等症状,如肩周炎的肩臂活动受限,半身 不遂症(中风后遗症)的上下肢活动困难等,借助摇运法,可起到辅助性治 疗效果。

四肢摇运法,如用于上肢,有两种手法。一种是以一手托患者之肘,一 手持其手腕,使患者做伸肘和屈肘动作,往返数次;另一种手法是以一手按 着患者肩关节,拇指在孺俞穴处,中指压在云门穴处,即拇指在肩关节后, 中指在肩关节前,一手持腕,使患者上举,继而放下,转向后背,或缓慢地 做环绕状运动,连续做8—9次即可。

如用于下肢,以一手按于膝盖部,拇指在外侧,食、中等指在内侧;另 一手持患者的足掌,使下肢做屈曲和伸直的动作,并可做外转伸屈和内转伸 屈等动作。次数各以8—9次为宜。四肢摇运法,主要是对运动机能障碍症 用之有效。

  1. 压穴法


压穴法是利用两手或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时压着2个或3个穴 位。头部多用此法。在压着穴位时,指端需做揉压和振颤动作数分钟。

  • 前头痛压穴法:以拇指压着两攒竹穴,两食指压着头维穴,两中指 压着太阳穴或丝竹空穴。

  • 偏头痛压穴法:以拇指压着太阳穴或丝竹空穴,食指压着头维穴, 中指压着率谷穴。

  • 后头痛压穴法:两拇指齐压风府穴,两食指压着风池穴,两中指压 着完骨穴。



  1. 切穴法


不论是经穴或是奇穴、阿是穴,都可用切穴法。具体切法是用拇指或食 指、中指等指甲切在穴位上。切穴和压穴不同,一定要注意切穴的部位。如 果用力重,容易切破皮肤。除头面手足等处的穴位外(也可放置纱布等,以 防切破皮肤),一般最好隔着衣服切。切穴手法的轻重,应根据患者的自觉 情况而定。此法有止痛之效。如切十二井穴与人中穴,对于急救及醒脑有一 定的作用。

  • .抖振法


抖振法分为局部抖振法和全身抖振两种。通过抖振,能活动机体组织, 达到舒经络、活血脉的目的。可用于运动机能障碍性病症。

抖振法用于手指、上肢、下肢及足趾等部。如做手指和足趾抖振时,术 者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手指前端或足趾端,上下摇动抖振,使被 抖振的关节发生振动,连续抖振数次即可。

做上肢抖振时,术者用两手紧握患者的手腕关节部,即两手拇指相靠在 患者手背侧的腕关节,其余手指相合在掌侧的腕关节,然后用力抖振,使整 个臂部和肩关节受到抖振,连续抖5—10次。

做下肢抖振时,术者一手托着患者的足跟,拇指在内踝下照海穴处,其 余四指在外踝下,使食指适当在申脉穴处;另一手握着足掌,拇指在足掌下 涌泉穴处,其余四指在足背上,使食指适当在太冲穴处。然后,握足掌的手 用力摇振,托足跟的手用力固定,这样就能使整个下肢发生抖振活动,连续 抖振5—10次。

8.切摇法

本法的操作是在手与足的每一条经络的金穴和木穴部位。根据全身气血 循环所出肺金和所入为肝木的理论,每一经的金穴和木穴是气血循环的关键 所在。手法是:一个手指切住穴位,做环状的摇动;另一个手指压住穴位 揉。以手指摇动一圈为1次,共做100次左右。本法具有通关节、活气血 的作用。本手法可与其他手法配合,适用于落枕、扭伤等病。

  1. 捏穴法


本法主要用于肌肉能捏的部位,操作是用拇指和食指,把穴位上的皮肉 捏住提起再放松为1次。一般做100次。本法有宣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 用,可用于慢性病症。

  1. 推颈项法


用一个拇指或两个拇指交换推,从风府穴推到大椎穴为1次,共推18 次;再从风池穴推到肩井穴,也推18次。

11 .压颈动脉弹人迎法

让患者坐在一个方凳上,医者在患者身后,用右手四个手指压在患者的 颈动脉处,从上向下移着振颤,犹如提抖口袋似的,使物从口袋内向下沉, 这样往返操作3次;继而用中指在人迎穴处颤弹3次。这个方法连续做3 回。然后,左手四个手指在患者左侧颈部,照右侧也做3回。

  1. 抚背法


两手中指重压肩井穴,继压孺俞穴,压穴的同时做振颤动作;继而以拇 指从胛背边沿向下抚推到膈关穴处;然后,由膈俞、膈关穴处,两手掌向下 抚推到肾俞、志室等穴处,当即变拳着力在这两侧的志室穴处,压住,振颤 3—5次,为抚背法1次。此法可做3—4次。

  1. 压脊法


两拇指相并,用指端从大椎穴向下,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压,压到阳关穴 处为1次。此法可压2—4次,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另一压脊法:用两拇指在患者患病的腰椎边沿压,如腰椎间盘脱出 症,脱出大部分在腰三、四椎部位,压时即在腰三、四椎上下往返分压10 数次。

  1. 按住分绷法


此法专用于腰椎间盘脱出症,医者一手掌按在第五腰椎以下病侧部位, 另一手掌按在第二腰椎以上病侧部位,两手掌用力按住,同时向上下分绷为 1次。此法,W 50—100次。

  1. 举摔法


此法专用于腰椎间盘脱出症。让患者蹲下,并使患者两手向上抱头成固 定姿势;医者从患者后边,用两臂从腋下伸向前方,两手由前向上相搭于患 者的颈椎部;这时医者全身力量与姿态保持固定,继而起身挺立,患者亦随 着医者上举,在这挺立上举的时刻,一定事先告患者保持蹲地姿势,这样就 能使患者两脚离地;医者即时由上举变为下摔,举摔过程可连续做1—2次。 在这上举下摔的过程中,就是对患者的腰椎的牵引。患者的抱头固定与医者 举摔的用力固定,目的是防止患者发生扭闪。

三、 点穴疗法的注意事项

  1. 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或极度疲劳的时候,应休息不少于30分钟,待紧 张缓解、疲劳消除后,再进行点穴治疗,以有利于发挥点穴的疗效。

  2. 在患者饭前和饭后,不能用重手法。否则,容易使患者趋于疲劳。饭 后点穴,须相隔不少于30分钟。

  3. 患者过饥过饱,不宜点穴,否则有害。

  4. 患者在惊恐、愤怒时,禁忌点穴。

  5. 远路而来的患者,需要息不少于15分钟后,再进行点穴治疗。遇到 急救,可以灵活运用,不受此限制。


四、 峨眉伤科十二开门法

峨眉伤科十二开门法(本法可与《子午流注的应用》一节互参)有着浓 厚的峨眉伤科流派特色,故在此做一简单的介绍。该派认为:开,有起始、 发动、显露、扩大、发展、融化、使通之意。起手按摩,唯恐郁滞无循行之 路,易招痛苦,故对于闭塞壅滞一类的疾患,需要在人体相应的部位,首先 开而导之,以期气血通畅,开启闭塞之门户而愈诸疾。治病要先“开门”, 使经脉通畅,气血得以运行;或使邪有出路,才能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本法具有疏通气血,通经活络,调气和血,平衡阴阳,扶正 祛邪,动员机体潜在能量的功用。所以,运用得当就能够防病治病,增强体 质,益寿延年。此开门法共包括开天门、开地门、开气门、开血门、开中 门、开火门、开肺门、开筋门、开骨门、开神昏、开汗门、开风门等十二开 门法,具体开门方法从略。

浏览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